一种新型电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51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抗器,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接线端子与外接端子的连接大多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但紧固件的固定操作较为复杂,且不易拆装,导致接线的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包括上铁轭、交流工作绕组、下铁轭、下铁轭连接件、上铁轭连接件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上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包括外壳、插槽、凹槽、限位块和弹簧,所述外壳外包套设固定于接线端子上,所述外壳包括背离接线端子的一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插接固定外接端子,所述插槽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弹簧。位块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弹簧。位块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弹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抗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抗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抗器也叫电感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电感元件,主要包括上铁轭、交流工作绕组、下铁轭以及用于接线的接线端子,交流工作绕组由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线组合而成,通过将导线的两端接入电力系统中,实现电抗器限制短路电流的基本功能。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接线端子与外接端子的连接大多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但紧固件的固定操作较为复杂,且不易拆装,导致接线的效率大幅降低。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电抗器,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抗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电抗器的接线端子与外接端子的连接大多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但紧固件的固定操作较为复杂,且不易拆装,导致接线的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抗器,包括上铁轭、交流工作绕组、下铁轭、下铁轭连接件、上铁轭连接件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上设置有固定套;
[0006]所述固定套包括外壳、插槽、凹槽、限位块和弹簧,所述外壳外包套设固定于接线端子上,所述外壳包括背离接线端子的一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插接固定外接端子,所述插槽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套还包括楔形槽和螺栓;
[0008]所述楔形槽设置于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所述楔形槽的内部设置有螺栓,靠近接线端子的一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设置于所述外壳靠近交流工作绕组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面向插槽的一侧为半球面,且所述半球面与所述接线端子上的固定孔纵向对应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外壁套设有外护套,所述外护套的内壁与所述固定套的外壁相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外护套的内壁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内嵌于所述固定套外壁上的滑槽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电抗器,通过接线端子、固定套、外壳、插槽、凹槽、限位块和弹簧的配合,无需使用原有紧固件(螺栓螺母)连接,只需将外接端子插入插槽即可实现固定,进一步提升接线的效率,且操作更为简单便捷,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上铁轭,2、交流工作绕组,3、下铁轭,4、下铁轭连接件,5、上铁轭连接件,6、接线端子,7、固定套,71、外壳,72、插槽,73、凹槽,74、限位块,75、弹簧,76、楔形槽,77、螺栓,8、外护套,9、凸块,1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19]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一种新型电抗器,包括上铁轭1、交流工作绕组2、下铁轭3、下铁轭连接件4、上铁轭连接件5和接线端子6,接线端子6上设置有固定套7;固定套7包括外壳71、插槽72、凹槽73、限位块74和弹簧75,外壳71外包套设固定于接线端子6上,外壳71包括背离接线端子6的一侧设置有插槽72,插槽72用于插接固定外接端子,插槽72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凹槽73,凹槽7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74,限位块74与凹槽73之间设置有弹簧75。
[0021]具体的,使用时,可将外接端子通过插槽72插入外护套7的内部,由于端子一般会设置固定孔,因此当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的固定孔纵向对应时,限位块74可通过弹簧75的弹力嵌入外接端子的内部,从而对外接端子起到固定作用,且固定时可使得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相贴合,进而无需使用原有紧固件(螺栓螺母)连接,只需将外接端子插入插槽即可实现固定,进一步提升接线的效率,且操作更为简单便捷,适合推广使用。
[002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套7还包括楔形槽76和螺栓77;楔形槽76设置于所述限位块74的侧壁上,所述楔形槽76的内部设置有螺栓77,靠近接线端子6的一侧设置有螺栓77,所述螺栓77贯穿设置于所述外壳71靠近交流工作绕组2的一侧。
[0023]具体的,在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通过限位块74实现固定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固定的稳定性,可转动螺栓77使其向楔形槽76内旋动,通过螺栓77与楔形槽76的抵紧,可对限位块74的位置实现紧缩作用,避免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意外脱离,提升接线稳定性。
[002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限位块74面向插槽72的一侧为半球面,且半球面与接线端子6上的固定孔纵向对应设置。
[0025]具体的,通过半球面的设置,可使得限位块74与外接端子的固定孔嵌合更加贴合,进而使得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纵向对准贴合,且可使得外接端子在插入插槽72时不产生运动干涉,进一步保证接线的便捷性和精度。
[002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套7的外壁套设有外护套8,外护套8的内壁与固定套7的外壁相贴合。
[0027]具体的,当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连接后,通过滑动外护套8可覆盖在接端子与其导线连接处,进一步避免他人误碰的风险,且还能对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起到防护作用。
[002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外护套8的内壁设置有凸块9,凸块9内嵌于固定套7外壁上的滑槽10内。
[0029]具体的,通过滑槽10和凸块9的设置,可对外护套8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制,进而避免外护套8与固定套7脱离,进而提升了防护的稳定性。
[0030]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3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外接端子通过插槽72插入外护套7的内部,由于端子一般会设置固定孔,因此当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的固定孔纵向对应时,限位块74可通过弹簧75的弹力嵌入外接端子的内部,从而对外接端子起到固定作用,且固定时可使得外接端子与接线端子6相贴合,进而无需使用原有紧固件(螺栓螺母)连接,只需将外接端子插入插槽即可实现固定,进一步提升接线的效率,且操作更为简单便捷,适合推广使用。
[00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抗器,包括上铁轭(1)、交流工作绕组(2)、下铁轭(3)、下铁轭连接件(4)、上铁轭连接件(5)和接线端子(6),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6)上设置有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包括外壳(71)、插槽(72)、凹槽(73)、限位块(74)和弹簧(75),所述外壳(71)外包套设固定于接线端子(6)上,所述外壳(71)包括背离交流工作绕组(2)的一侧设置有插槽(72),所述插槽(72)用于插接固定外接端子,所述插槽(72)的内壁上方设置有凹槽(73),所述凹槽(7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74),所述限位块(74)与凹槽(73)之间设置有弹簧(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7)还包括楔形槽(76)和螺栓(7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