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鼓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45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鼓风机,包括双头永磁电机、叶轮一、叶轮二、分流管和汇流管,双头永磁电机两端设有风机壳,叶轮一和叶轮二分别设置在双头永磁电机两输出轴端部,分流管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的进风端接通,分流管一侧设有进风口,分流管的内腔划分为风道一和风道二,风道一和风道二交汇处设有限流球,限流球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与分流管内壁连接,汇流管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的出风端接通,汇流管一侧设有出风口,利用双头永磁电机同步驱使叶轮一与叶轮二保持高速转动,在确保风量的同时,通过摆动的限流球动态平衡双头永磁电机两端所受的轴向力,极大地提升了鼓风机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提升了鼓风机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提升了鼓风机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鼓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双头鼓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隧道、矿山和地铁等场所占地面积极大,其内部布设的通风管道往往也极长,排风换气的难度较大,对鼓风机的风量要求较高。
[0003]然而受限于技术和材料的特性,鼓风机的叶轮旋转时风机进气口形成真空,会对电机主轴产生反作用力,轴向拉力会引起轴承陶瓷珠和外缘深沟的磨损,因此,为降低轴向拉力对轴承的破坏,使用装有陶瓷材料轴承(氧化钴)的单头高速永磁离心鼓风机时,就只能在低压0至40KPA的状态下工作,并且此类单头的永磁风机轴承的使用寿命基本达不到设计寿命的一半,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风量大并可降低轴承损耗的鼓风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头鼓风机,该双头鼓风机可增大风量,同时平衡双头电机两端所受的轴向力,降低轴承的损耗。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头鼓风机,包括双头永磁电机、叶轮一、叶轮二、分流管和汇流管,所述双头永磁电机两端对称设有风机壳,所述双头永磁电机两输出轴分别穿入对应的风机壳内,所述叶轮一和叶轮二分别同轴地设置在双头永磁电机两输出轴端部,并以双头永磁电机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分流管位于双头永磁电机一侧,所述分流管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的进风端接通,所述分流管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分流管的内腔以进风口为界划分为风道一和风道二,所述风道一和风道二交汇处可活动地设有限流球,所述限流球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限流球的一端与分流管内壁连接,所述汇流管位于双头永磁电机另一侧,所述汇流管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的出风端接通,所述汇流管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限流球存在拉扯弹性件并摆动靠近风道一进风端或风道二进风端的状态一,以及居中静置在风道一与风道二交汇处的状态二。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竖直设置在风道一与风道二交汇处,所述弹簧一端与分流管内壁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限流球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双头鼓风机还包括矢量变频器,所述矢量变频器与双头永磁电机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分流管中部。
[0011]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位于汇流管中部。
[0012]优选地,所述叶轮一与叶轮二均为金属铝材质。
[0013]优选地,所述叶轮一与叶轮二均为三元流叶轮。
[0014]优选地,所述双头鼓风机还包括散热壳、密封圈和导流管,所述散热壳设置在两个风机壳之间,所述散热壳将双头永磁电机套设在内,所述散热壳靠近汇流管一侧设有与外界接通的散热口,所述密封圈设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散热壳两端与双头永磁电机接缝处,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散热壳与分流管之间,所述导流管两端分别接通散热壳内腔与分流管。
[0015]优选地,所述散热壳内腔中与双头永磁电机轴线垂直地设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套设在双头永磁电机上,所述散热鳍片设有多个,并沿双头永磁电机轴向均布。
[0016]优选地,所述分流管、汇流管、导流管和散热壳均为金属材质。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利用双头永磁电机同步驱使叶轮一与叶轮二保持高速转动,在能耗与单头电机相近的情况下,产生的风量增加近一倍,并通过分流管和汇流管实现叶轮一与叶轮二的集中抽气和排气,可在确保通风管道整体风量的同时减少所需的鼓风机数量,降低鼓风机设备的购置成本和电能消耗,提升经济效益。
[0020]2)、当风道一和风道二内气体流速差值较大时,此时限流球将受到气体流速较大的风道的进风端吸引,拉扯弹性件向该风道的进风端摆动,随着限流球逐渐靠近,对应风道的进风端开口将受限流球的阻隔,从而降低对应风道内的气体流速,减少该风道对应叶轮所受的轴向力;而当风道一和风道二内气体流速接近时,限流球受弹性件的拉扯将居中静置在风道一与风道二交汇处,达到动态平衡双头永磁电机两端所受的轴向力的目的,从而降低双头永磁电机内部轴承的损耗,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一;
[0024]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二;
[0025]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三;
[0027]图6为本技术整体的正视图。
[0028]图中:1双头永磁电机、2风机壳、31叶轮一、32叶轮二、41风道一、42风道二、43进风口、44限流球、45弹性件、5汇流管、51出风口、6散热壳、61散热口、7密封圈、8导流管、9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参阅附图1

附图6,一种双头鼓风机,包括双头永磁电机1、叶轮一31、叶轮二32、分
流管和汇流管5,双头永磁电机1两端对称设有风机壳2,双头永磁电机1两输出轴分别穿入对应的风机壳2内,叶轮一31和叶轮二32分别同轴地设置在双头永磁电机1两输出轴端部,并以双头永磁电机1为中心呈镜像对称,分流管位于双头永磁电机1一侧,分流管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2的进风端接通,分流管一侧设有进风口43,分流管的内腔以进风口43为界划分为风道一41和风道二42,风道一41和风道二42交汇处可活动地设有限流球44,限流球44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45,弹性件45远离限流球44的一端与分流管内壁连接,汇流管5位于双头永磁电机1另一侧,汇流管5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2的出风端接通,汇流管5一侧设有出风口51,限流球44存在拉扯弹性件45并摆动靠近风道一41进风端或风道二42进风端的状态一,以及居中静置在风道一41与风道二42交汇处的状态二。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双头永磁电机1可替换为双头磁悬浮离心电机或双头空气悬浮电机使用;限流球44为金属材质且内部中空,以降低限流球44的重量同时提升限流球44的强度。
[003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先将进风口43与出风口51分别与管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接通,将鼓风机串联在通风管道上,双头永磁电机1启动后将驱使叶轮一31与叶轮二32同步转动,此时风机壳2内产生负压,管道进风端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43流入分流管中,并分别从分流管两端流入两个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头永磁电机(1)、叶轮一(31)、叶轮二(32)、分流管和汇流管(5);所述双头永磁电机(1)两端对称设有风机壳(2),所述双头永磁电机(1)两输出轴分别穿入对应的风机壳(2)内;所述叶轮一(31)和叶轮二(32)分别同轴地设置在双头永磁电机(1)两输出轴端部,并以双头永磁电机(1)为中心呈镜像对称;所述分流管位于双头永磁电机(1)一侧,所述分流管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2)的进风端接通,所述分流管一侧设有进风口(43),所述分流管的内腔以进风口(43)为界划分为风道一(41)和风道二(42),所述风道一(41)和风道二(42)交汇处可活动地设有限流球(44),所述限流球(44)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45),所述弹性件(45)远离限流球(44)的一端与分流管的内壁连接;所述汇流管(5)位于双头永磁电机(1)另一侧,所述汇流管(5)两端分别与两风机壳(2)的出风端接通,所述汇流管(5)一侧设有出风口(51);所述限流球(44)存在拉扯弹性件(45)并摆动靠近风道一(41)进风端或风道二(42)进风端的状态一,以及居中静置在风道一(41)与风道二(42)交汇处的状态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5)为弹簧,所述弹簧竖直设置在风道一(41)与风道二(42)交汇处,所述弹簧一端与分流管内壁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限流球(4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鼓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敖森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