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测量
,具体而言,涉及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精密仪器和设备中使用的高精度轴承,多数使用配对的角接触轴承。角接触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能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接触角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高。但是这类轴承不但要求高速度和高精度,还要求轴系具有较强的刚度以及能够满足在重载下运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准确测量出单个角接触轴承在一定预载荷作用下的轴承凸出量。轴承凸出量即轴承的外圈端面与内圈端面高度差。
[0003]但是,目前测量轴承凸出量的测量基本依靠人力完成,费时费力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轴承凸出量测量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包括平台支架、压紧件、上侧检测件、下侧检测件、能够承载轴承外圈的第一承载座和能够承载轴承内圈的第二承载座;
[0006]所述压紧件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的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支架(10)、压紧件(100)、上侧检测件(20)、下侧检测件(30)、能够承载轴承外圈的第一承载座(200)和能够承载轴承内圈的第二承载座(300);所述压紧件(100)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10)的顶部,所述第一承载座(200)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10)的下部,所述第二承载座(300)套设在所述第一承载座(200)内,且所述第一承载座(200)与所述第二承载座(300)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201),所述下侧检测件(30)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座(300)的下方,且所述下侧检测件(30)能够与所述第二承载座(300)的底部抵接;所述压紧件(100)的底部具有能够压紧轴承内圈的内圈压紧盘(110),所述压紧件(100)上滑动套设有用于压紧轴承外圈的外圈压紧环(120),所述上侧检测件(20)设置在所述外圈压紧环(120)上,且所述上侧检测件(20)的检测头能够与所述内圈压紧盘(110)的顶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100)包括伺服压缸(130)、安装板(140)、连接杆(150)、所述内圈压紧盘(110)和所述外圈压紧环(120);所述伺服压缸(130)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10)上,所述安装板(140)安装在所述伺服压缸(130)的输出端;所述内圈压紧盘(110)通过所述连接杆(150)与所述安装板(140)连接,所述外圈压紧环(120)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5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50)的底部设置有转接板(160),所述内圈压紧盘(110)通过连杆与所述转接板(160)连接;所述转接板(160)上开设有多个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插设有滑杆(161),所述滑杆(161)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转接板(160)抵接的限位块,所述滑杆(161)的底部与所述外圈压紧环(12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检测件(20)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一测量传感器(22);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设置在所述外圈压紧环(120)上,所述第一测量传感器(22)安装在所述一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一测量传感器(22)的触发端能够与所述内圈压紧盘(110)的顶部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马盈丰,曹景山,赵雷雷,刘孙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亿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