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32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器材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化吸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吸头本体,吸头本体的连接端上由端口往吸头储液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活动环板、外波纹节、包覆圈、连接体以及下支撑板,所述外波纹节具有弹性,且外波纹节的外径与移液器的连接端为过渡配合;吸头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沿着吸头本体的内腔壁往上依次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防倒吸片,相邻的防倒吸片呈左右交叉分布,防倒吸片呈大割圆形状且包括弧线部分和弦部分,防倒吸片的弧线部分与吸头本体的内腔壁密封抵接,防倒吸片垂直于液体被吸入吸头本体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化组装,效率高,稳定性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实验器材技术技术领域。适用于实验器材技术技术领域。适用于实验器材技术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吸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器材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化吸头。

技术介绍

[0002]移液器,是在各种化工、化学、生物研究等方面在实验和生产上需要用到的。
[0003]现有的移液器在组装吸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现有的吸头本体往往都是通过人工来组装的,这种人工组装方式的速度较慢,效率低,稳定性较差,而且由于吸头本体需要有一定的卫生要求,通过手工组装的话,会出现一些无可避免的人为二次污染,这样会影响吸头本体的卫生要求;另外,现有的吸头本体本身的气密性以及通过人工组装后的气密性都比较低,影响使用;最后,现有的吸头本体,在移液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培养基倒吸现象,进而导致细胞污染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吸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吸头,包括吸头本体,吸头本体的连接端上由端口往吸头储液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活动环板、外波纹节、包覆圈、连接体以及下支撑板,所述外波纹节具有弹性,且外波纹节的外径与移液器的连接端为过渡配合;吸头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沿着吸头本体的内腔壁往上依次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防倒吸片,相邻的防倒吸片呈左右交叉分布,防倒吸片呈大割圆形状且包括弧线部分和弦部分,防倒吸片的弧线部分与吸头本体的内腔壁密封抵接,防倒吸片垂直于液体被吸入吸头本体的流动方向。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撑板的下方设有下填充囊、设置外波纹节和吸头本体连接端之间的内涨填充囊、设置于下填充囊和内涨填充囊之间的连通管道以及设置连通管道之间的单向阀结构,该单向阀结构用于下填充囊往内涨填充囊的单向进气,所述连通管道贯穿下支撑板。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涨填充囊的宽度延伸方向由下支撑板往活动环板一侧延伸,所述内涨填充囊在未充气时,是与吸头本体连接端的外径同轴的圆环。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环板上设有导入斜面,且所述导入斜面和活动环板的端面之间所呈的夹角在90度

120度之间。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波纹节的厚度和下支撑板宽度之间的比值在0.5

0.8之间。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涨填充囊内的填充物为气体或液体。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倒吸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倒吸片的弦部分相互平行。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倒吸片的弦部分所对应的弦心距长度等于防倒吸片所对应圆形的直径长度的0.4倍。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相较于现有的吸头本体,本技术高气密性自动化吸头真正的实现自动化组装,速度相对较快,效率高,稳定性佳,而且由于吸头本体需要有一定的卫生要求,通过自动化组装,不会再出现一些无可避免的人为二次污染的现象,提高了吸头本体的卫生要求。
[0015]2.本技术高气密性自动化吸头通过在下支撑板下设置连通内涨填充囊的下填充囊,使得自动化吸头在组装时,内涨填充囊在受充气膨胀,外波纹节在受到内涨填充囊的压力外涨,从而使组装后的气密性更好,同时连接也会更加稳定。
[0016]3.本技术防倒吸片交叉布置且垂直于液体被吸入吸头本体的流动方向,一部分回流的液体冲击在最下端的防倒吸片上,无法继续回流,一部分回流的液体继续往上冲击在另一个防倒吸片上。由于相邻的防倒吸片形成部分交叉,足以在保证移液器与吸头本体气压相通的前提下挡住所有回流的液体。
[0017]4.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对操作者的要求低,极易推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高气密性自动化吸头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高气密性自动化吸头防倒吸片的形状图。
[0020]图1

2附图标记:1、吸头本体;2、活动环板;3、外波纹节;4、包覆圈;5、连接体;6、下支撑板;7、防倒吸片;8、弧线部分;9、弦部分;10、下填充囊;11、内涨填充囊;12、连通管道;13、单向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

2对本技术高气密性自动化吸头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2]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0023]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4]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自动化吸头,包括有吸头本体1,吸头本体1的连接端上由端口往吸头储液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活动环板2、外波纹节3、包覆圈4、连接体5以及下支撑板6,所述外波纹节3具有弹性,且外波纹节3的外径与移液器的连接端为过渡配合,相较于现有的吸头本体,本技术高气密性自动化吸头真正的实现自动化组装,速度相对较快,效率高,稳定性佳,而且由于吸头本体1需要有一定的卫生要求,通过自动化组装,不会再出现一些无可避免的人为二次污染的现象,提高了吸头本体1的卫生要求;吸头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沿着吸头本体1的内腔壁往上依次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防倒吸片7,相邻的防倒吸片7呈左右交叉分布,以保证移液器与吸头本体1的气压相通,防倒吸片7呈大割圆形状且包括弧线
部分8和弦部分9,防倒吸片7的弧线部分8与吸头本体1的内腔壁密封抵接,防倒吸片7垂直于液体被吸入吸头本体1的流动方向,本技术防倒吸片7交叉布置且垂直于液体被吸入吸头本体1的流动方向,一部分回流的液体冲击在最下端的防倒吸片7上,无法继续回流,一部分回流的液体继续往上冲击在另一个防倒吸片7上。由于相邻的防倒吸片7形成部分交叉,足以在保证移液器与吸头本体1气压相通的前提下挡住所有回流的液体;下支撑板6的下方设有下填充囊10、设置外波纹节3和吸头本体1连接端之间的内涨填充囊11、设置于下填充囊10和内涨填充囊11之间的连通管道12以及设置连通管道12之间的单向阀结构13,该单向阀结构13用于下填充囊10往内涨填充囊11的单向进气,所述连通管道12贯穿下支撑板6,通过在连通管道12之间设置单向阀结构13可以使下填充囊10在对内涨填充囊11充气时,只保持单向进气,不会漏气,有利于加强气密性;内涨填充囊11的宽度延伸方向由下支撑板6往活动环板2一侧延伸,所述内涨填充囊11在未充气时,是与吸头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吸头,包括吸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本体(1)的连接端上由端口往吸头储液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活动环板(2)、外波纹节(3)、包覆圈(4)、连接体(5)以及下支撑板(6),所述外波纹节(3)具有弹性,且外波纹节(3)的外径与移液器的连接端为过渡配合;吸头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沿着吸头本体(1)的内腔壁往上依次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防倒吸片(7),相邻的防倒吸片(7)呈左右交叉分布,防倒吸片(7)呈大割圆形状且包括弧线部分(8)和弦部分(9),防倒吸片(7)的弧线部分(8)与吸头本体(1)的内腔壁密封抵接,防倒吸片(7)垂直于液体被吸入吸头本体(1)的流动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6)的下方设有下填充囊(10)、设置外波纹节(3)和吸头本体(1)连接端之间的内涨填充囊(11)、设置于下填充囊(10)和内涨填充囊(11)之间的连通管道(12)以及设置连通管道(12)之间的单向阀结构(13),该单向阀结构(13)用于下填充囊(10)往内涨填充囊(11)的单向进气,所述连通管道(12)贯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贤明
申请(专利权)人:赛宁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