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28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包括坐垫部、连接在坐垫部后方的靠背部和一对扶手部,扶手部尾端通过扶手转动机构转动连接至靠背部,扶手部底面通过扶手支撑机构连接至坐垫部;扶手支撑机构包括与坐垫部相连接的支撑块,支撑块外侧壁设有支撑轴,支撑轴上套设有转动环,转动环外壁连接有扶手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稳定的支撑,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还可以在需要时将扶手部向上翻起并将扶手支撑机构折叠收纳,使得坐垫部两侧没有遮挡。遮挡。遮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轮椅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定性,目前大多数轮椅座椅的扶手部均为固定结构并不具备调节功能,轮椅的使用者往往是身体不便的患者,当使用者需要移位离开轮椅时,只能从轮椅座椅的正前方移位,无法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造成使用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包括坐垫部、连接在坐垫部后方的靠背部和一对扶手部,扶手部尾端通过扶手转动机构转动连接至靠背部,扶手部底面通过扶手支撑机构连接至坐垫部;扶手支撑机构包括与坐垫部相连接的支撑块,支撑块外侧壁设有支撑轴,支撑轴上套设有转动环,转动环外壁连接有扶手支撑杆;所述扶手部包括扶手板,扶手支撑杆与扶手板卡合连接;所述转动环前后方分别设有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后限位板连接至支撑块,前限位板可在转动环前方做水平往复运动。
[0005]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0006]所述支撑块前壁上下两端对称设有一对L型板,L型板和支撑块前壁形成前限位板的限位空间,前限位板可在限位空间中左右滑动。
[0007]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0008]所述前限位板靠近坐垫部的一端顶面还设有定位块,位于上方的L型板嵌入设有与定位块相适应的定位槽。
[0009]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0010]所述扶手支撑杆顶部设有斜切卡块,斜切卡块前壁为向后倾斜的倾斜面,扶手板底面设有垫板,垫板底面嵌入设有与斜切卡块相适应的卡合槽。
[0011]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0012]所述扶手板尾端通过扶手连杆连接至扶手转动机构,扶手转动机构连接至靠背部。
[0013]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0014]所述扶手转动机构包括连接至靠背部的扶手连接块,扶手连接块侧壁设有圆轴,圆轴端部设有圆轴挡板,圆轴上套设有转筒,转筒限位在扶手连接块和圆轴挡板之间,所述扶手连杆尾端连接至转筒。
[0015]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0016]所述转筒下方还设有底部挡板。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0018]本技术的轮椅座椅结构,扶手部的扶手可以通过扶手转动机构和扶手支撑机
构水平支撑在坐垫部两侧,也可以通过扶手转动机构向上翻转抬起,当扶手板向上翻转抬起时,扶手支撑机构可向下翻转至与坐垫部相平齐。本技术的轮椅座椅结构,扶手部通过扶手转动机构和扶手支撑机构可以实现稳定的支撑,相较于单靠扶手转动机构实现支撑的结构,本技术的结构提供的支撑性能更稳定,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还可以在需要时将扶手部的扶手板向上翻起并将扶手支撑机构折叠收纳,使得坐垫部两侧没有遮挡,这样使用者离开轮椅时不仅仅可以从正前方移动,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从左侧或者右侧移动(例如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从轮椅移位至病床),方便使用者进行移位,提高了便捷程度。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轮椅座椅结构未装配坐垫和靠垫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左侧扶手和靠背支撑管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是图2中左侧扶手和水平支撑管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是实施例中扶手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实施例中扶手转动机构未装配扶手支撑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实施例中垫板的示意图;
[0027]图8是实施例中扶手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记为:1、坐垫部;11、水平支撑管;12、前端支撑管;13、后端延伸管;2、靠背部;21、靠背支撑管;211、耳板;22、顶部连管;23、底部连杆;24、后连接杆;3、扶手部;31、扶手板;311、垫板;312、卡合槽;313、扶手连杆;314、转筒;32、扶手转动机构;321、扶手连接块;322、圆轴;323、圆轴挡板;324、底部挡板;33、扶手支撑机构;331、支撑块;3311、L型板;3312、定位槽;332、支撑轴;333、支撑轴挡板;334、转动环;335、扶手支撑杆;336、斜切卡块;337、后限位板;338、前限位板;3381、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
[0030]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包括坐垫部1、靠背部2和扶手部3,扶手部3设置一对,位于坐垫部1左右两侧,靠背部2连接在坐垫部1后方。结合图2,扶手部3尾端通过扶手转动机构32转动连接至靠背部2、底端通过扶手支撑机构33连接至坐垫部1。
[0031]本实施例的轮椅座椅结构,扶手部3的扶手可以通过扶手转动机构32和扶手支撑机构33水平支撑在坐垫部1两侧,也可以通过扶手转动机构32向上翻转抬起,当扶手向上翻转抬起时,扶手支撑机构33可向下翻转至与坐垫部1相平齐。通过这样的设计,本实施例的轮椅座椅结构,其扶手部3通过扶手转动机构32和扶手支撑机构33可以实现稳定的支撑,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还可以在需要时将扶手部3向上翻起并将扶手支撑机构33折叠收纳,使得坐垫部1两侧没有遮挡,这样使用者离开轮椅时不仅仅可以从正前方移动,还可以根据实际
使用场景从左侧或者右侧移动,方便使用者进行移位,提高了便捷程度。
[0032]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扶手部3的结构具体为:包括扶手板31,扶手板31尾端通过扶手连杆313连接至扶手转动机构32,扶手转动机构32连接至靠背部2,扶手支撑机构33设于扶手板31下方,扶手支撑机构33通过扶手支撑杆335与扶手部3卡合连接,扶手支撑机构33连接至坐垫部1。
[0033]结合图4、图5和图6,扶手支撑机构33包括与坐垫部1相连接的支撑块331,支撑块331外侧壁设有支撑轴332,支撑轴332端部设有支撑轴挡板333,支撑轴332上套设有转动环334,转动环334位于支撑轴挡板333和支撑块331之间,转动环334可绕支撑轴332转动,扶手支撑杆335底端连接至转动环334外壁,扶手支撑杆335可随转动环334转动,扶手支撑杆335可向上翻转至其顶部与扶手板31相卡合,还可向下翻转至与坐垫部1相平齐。进一步的,参见图6,支撑轴332后方设有后限位板337,后限位板337垂直设置,后限位板337连接至支撑块331侧壁,当扶手支撑杆335转动至垂直时,扶手支撑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部(1)、连接在坐垫部(1)后方的靠背部(2)和一对扶手部(3),扶手部(3)尾端通过扶手转动机构(32)转动连接至靠背部(2),扶手部(3)底面通过扶手支撑机构(33)连接至坐垫部(1);扶手支撑机构(33)包括与坐垫部(1)相连接的支撑块(331),支撑块(331)外侧壁设有支撑轴(332),支撑轴(332)上套设有转动环(334),转动环(334)外壁连接有扶手支撑杆(335);所述扶手部(3)包括扶手板(31),扶手支撑杆(335)与扶手板(31)卡合连接;所述转动环(334)前后方分别设有前限位板(338)和后限位板(337),后限位板(337)连接至支撑块(331),前限位板(338)可在转动环(334)前方做水平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331)前壁上下两端对称设有一对L型板(3311),L型板(3311)和支撑块(331)前壁形成前限位板(338)的限位空间,前限位板(338)可在限位空间中左右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稳定的轮椅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限位板(338)靠近坐垫部(1)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杨霖霖
申请(专利权)人:飞拓者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