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27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结构,具有出风通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该出风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得夹杂着水雾的气流会随着第一流道内流动空间的变小而逐渐加速,可防止水雾在风道内重新凝结成大水滴颗粒,且使得水雾能够从第一流道的第一出口向更高更远的范围扩散;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且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此时被加速的水雾能够以更广的范围沿着第二流道向外扩散,从而有效扩大了水雾的扩散范围,提高了使用该风道结构的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用体验。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0001]本技术属于导风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现如今人们会选择搭配空气加湿器进行室内的湿度补偿,以便提高生活舒适度。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221968760.8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加湿器,通过将该加湿器内的风道设计成上窄下宽的锥台结构,可使得加湿器内的气流会随着在风道内流动空间的变小而逐渐加速,以快速排出风道,避免了小水雾在风道内凝结成重量更重的大水滴颗粒,有利于水雾随气流扩散至更高更远的区域。但在上述的加湿器中,当气流从风道往外排出时,由于风道的排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小,会导致气流向四周扩散的范围较为狭窄,从而不利于水雾扩散至离加湿器本身以外更远的范围,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4]基于以上所述,现亟需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在防止水雾重新凝结成大水珠颗粒、提高水雾扩散速度的同时,还能扩大水雾的扩散范围,提高加湿器的加湿效果。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开设有出风通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通道依次包括:
[0008]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气流从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出风通道内,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09]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且所述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
[0010]可选地,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道的长度大于60mm,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的长度比值范围为0.15~0.3。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或“八”形的任意一种。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0014]可选地,还包括挡雾件,所述挡雾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内。
[0015]可选地,所述挡雾件为帽状结构,其包括挡雾主体部和凸缘部,所述挡雾主体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挡雾主体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第一流道通过多个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凸缘部抵接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接处形成的阶梯面上。
[0016]可选地,所述挡雾主体部包括引导盖和多个挡雾条,多个所述挡雾条沿环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和所述引导盖之间,相邻两个所述挡雾条的间隙形成所述连通孔。
[0017]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体、出雾嘴结构和上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于所述加湿器主体和所述出雾嘴结构。
[0018]可选地,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雾嘴结构的延伸长度大于30m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所提供的风道结构,其具有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开设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沿气流在出风通道内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夹杂着水雾的气流会随着第一流道内流动空间的变小而逐渐加速,可防止水雾在风道内重新凝结成大水滴颗粒,且使得水雾能够从第一流道的第一出口向更高更远的范围扩散;又由于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此时被加速的水雾能够以更广的范围沿着第二流道向外扩散,从而有效扩大了水雾的扩散范围。因此,当将该风道结构应用于加湿器上时,能够有效提高该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施例中加湿器的隐蔽外壳后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2是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隐蔽挡雾件后的剖面图;
[0023]图3是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显示挡雾件后的剖面图;
[0024]图4是本实施例中挡雾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00、加湿器主体;200、出雾嘴结构;
[0027]1、风道本体;11、出风通道;111、第一流道;1111、第一入口;1112、第一出口;112、第二流道;1121、第二入口;1122、第二出口;
[0028]2、挡雾件;21、挡雾主体部;211、连通孔;212、引导盖;213、挡雾条;22、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下面结合图1至图4以及具体实施例来介绍本技术所提供的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0033]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结构应用在加湿器上,以超声波加湿器为例,超声波加湿器采用高频震荡,再通过雾化片的高频震动使得加湿器内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飘逸的水雾,水雾再随着气流沿着风道结构向外逸散,起到了加湿室内或室外空气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道结构还可应用在其他类型的加湿器(例如纯净型加湿器、电加热式加湿器、离心式加湿器等)上,因此并不对该风道结构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制。
[0034]参考图2所示,该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1,风道本体1内开设有出风通道11,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该出风通道11包括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其中,第一流道111具有第一入口1111和第一出口1112,气流从第一入口1111开始进入出风通道11内,并沿该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流道111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流道112具有第二入口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1),所述风道本体(1)内开设有出风通道(11),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通道(11)依次包括:第一流道(111),具有第一入口(1111)和第一出口(1112),所述气流从所述第一入口(1111)进入所述出风通道(11)内,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流道(111)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流道(112),具有第二入口(1121)和第二出口(1122),所述第二入口(1121)与所述第一出口(1112)连通,且所述第二流道(112)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1112)的水平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流道(112)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112)的长度大于60mm,且所述第二流道(112)与所述出风通道(11)的长度比值范围为0.15~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1)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或“八”形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1)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欣锋戴相录刘佳何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生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