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口转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83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口转接结构,具体包括:内部形成贯通腔体的结构本体,结构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接口、过渡段和出风接口;结构本体的内壁在进风接口的进风端形成有第一斜面,结构本体的内壁在出风接口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二斜面,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对进出结构本体内部贯通腔体的气流进行导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在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对进出结构本体内部贯通腔体的气流进行导流,避免了气流直接撞击结构本体内壁而产生风阻噪音;一些实施例中,能够将进风接口、过渡段和出风接口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转接结构具备水平出风能力。备水平出风能力。备水平出风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口转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口转接
,特别涉及一种风口转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风电器如空调系统的出风口等通常安装在吊顶上方,通风电器的主机工作时产生的风量从风管排出;风口转接结构连接在风管与吊顶之间,能够通过风口转接结构来调整出风风向和风量。风口转接结构与风管连接后,若风管排出的气流直接撞击在风口转接结构内壁上,容易产生风阻噪音;另外,通常传统的风口转接结构适应垂直向下出风的要求,会改变内部气流方向,不具备水平出风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风口转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4]一种风口转接结构,包括内部形成贯通腔体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接口、过渡段和出风接口;所述结构本体的内壁在所述进风接口的进风端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结构本体的内壁在所述出风接口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二斜面,通过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对进出所述结构本体内部贯通腔体的气流进行导流。
[0005]上述的结构,可选的,所述过渡段为扇形结构,所述扇形结构的小端部连接所述进风接口,所述扇形结构的大端部连接所述出风接口。
[0006]上述的结构,可选的,所述进风接口为圆形接口,所述出风接口为矩形接口。
[0007]上述的结构,可选的,所述进风接口包括圆形进风管道,所述圆形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扇形结构的小端部,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斜面。
[0008]上述的结构,可选的,所述出风接口包括中间开设矩形开口的底板,所述底板的矩形开口与所述扇形结构的大端部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扇形结构的内壁间通过所述第二斜面连接。
[0009]上述的结构,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多个连接孔。
[0010]上述的结构,可选的,所述底板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吊顶固定。
[0011]上述的结构,可选的,送风管道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所述进风接口。
[0012]上述的结构,可选的,所述进风接口、过渡段和出风接口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在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第一斜面4和第二斜面5,对进出结构本体内部贯通腔体的气流进行导流,避免了气流直接撞击结构本体内壁而产生风阻噪音;一些实施例中,能够将进风接口1、过渡段2和出风接口3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转接结构具备水平出风能力。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转接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转接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转接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转接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进风接口;2

过渡段;3

出风接口;4

第一斜面;5

第二斜面;6

连接孔;7

连接件;11

圆形进风管道的内壁;21

扇形结构的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3]参考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的结构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转接结构的一种可行性实现方案,所述风口转接结构具体包括内部形成贯通腔体的结构本体,气流流过结构本体内部的贯通腔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接口1、过渡段2和出风接口3;所述结构本体的内壁在所述进风接口1的进风端形成有第一斜面4,所述结构本体的内壁在所述出风接口3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二斜面5,通过所述第一斜面4和所述第二斜面5对进出所述结构本体内部贯通腔体的气流进行导流。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转接结构可选应用在空调系统中,用于提供送风管道与风口间的连接。空调系统的送风管道排出的气流从进风接口1处接入,经过结构本体内部贯通腔体后从出风接口3排出,具体来说,空调系统的送风管道排出的气流依次流经进风接口1、过渡段2和出风接口3,过渡段2将进风接口1形状的进风过渡成适应出风接口3形状的出风。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可选的,所述过渡段2为扇形结构,所述扇形结构的小端部连接所述进风接口1,所述扇形结构的大端部连接所述出风接口2。进一步的,送风管道通常为圆形管道,为适配送风管道,可选将所述的进风接口1设置为圆形接口,圆形结构的设计,顺应送风管道的形状,便于和送风管道配合。
[0026]参见图1,可选的,所述进风接口1包括圆形进风管道,所述圆形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扇形结构的小端部,另一端作为整个风口转接结构的进风口并设置有所述第一斜面4。所述第一斜面4设置在整个风口转接结构的入口处,使得进入风口转接结构的气流最先接触到所述第一斜面4,并在第一斜面4的导流作用下进入结构本体内部的贯通腔体。参见
图1,当进风接口1包括圆形进风管道时,第一斜面4一端与圆形进风管道的开口相接,另一端与圆形进风管道的内壁11相接,进入风口转接结构的气流依次通过第一斜面4和圆形进风管道的内壁11,随后进入过渡段2内,避免了气流直接撞击圆形进风管道的内壁11产生风阻噪音。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从进风接口1进入的气流依次流经进风接口1和过渡段2,实施例中进风接口1采用圆形进风管道,过渡段2为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的过渡段2将圆形管道的进风过渡成线型形状从扇形结构的大端部送出。可选的,所述出风接口3为矩形接口,圆形进风经过扇形结构的过渡段2转变为方形出风。
[0028]可选的,参见图1,所述出风接口3包括中间开设矩形开口的底板,所述底板的矩形开口与所述扇形结构的大端部连接。底板可选相对于扇形结构向外侧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口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贯通腔体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接口、过渡段和出风接口;所述结构本体的内壁在所述进风接口的进风端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结构本体的内壁在所述出风接口的出风端形成有第二斜面,通过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对进出所述结构本体内部贯通腔体的气流进行导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为扇形结构,所述扇形结构的小端部连接所述进风接口,所述扇形结构的大端部连接所述出风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口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接口为圆形接口,所述出风接口为矩形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口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接口包括圆形进风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善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森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