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8175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冷凝水箱,冷凝水箱的入口用于输入供热系统中的蒸汽放热后凝结的冷凝水,冷凝水箱的出口用于将冷凝水输送至供热系统中的热源重新加热;乏汽排汽管,乏汽排汽管的一端和冷凝水箱的顶部连通;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中部和乏汽排汽管的另一端连通;补水箱,补水箱内存储有软化水,补水箱的第一出口和文丘里管的一端连通,补水箱的第一入口和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通,以通过软化水的流动将文丘里管中的乏汽带入至补水箱内。本方案通过文丘里管将冷凝水乏汽中的热量与补水箱中的低温软化水进行接触式换热,从而实现了冷凝水乏汽中热能的回收及消白的处理,并且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蒸汽用于加热、消毒等诸多领域,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节能减排的号召,集中供热成为了冬季供热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加热、消毒工业领域,还是集中供热领域,都离不开蒸汽,而蒸汽放热后均会凝结成为冷凝水,冷凝水则自流进入冷凝水箱。冷凝水回收系统按照是否与大气接触分为开式回收系统、闭式回收系统。由于开式回收系统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易于运行,使用较广泛。开式冷凝水回收系统中各换热站均安装有冷凝水乏汽排汽管,一方面可防止冷凝水箱承压,另一方面可排出凝结水中的空气及其他不凝结气体。因此,每当用热系统消耗蒸汽时,乏汽排汽管均会排出大量汽水混合物。乏汽排放量会随着用热负荷的提高而增加。用热负荷大时,则冷凝水水量大,造成乏汽排汽管道喷溅热水滴,造成能源的浪费且易烫伤过往人员,水滴落地后在可能造成地面结冰,存在安全隐患且高温冷凝水在低温环境中凝结出水雾弥漫在周围,影响周边视觉环境效果。
[0003]在环保、节能减排指标日趋严苛的形式下,进行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及消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闭式回收系统在逐渐推广。闭式回收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乏汽的回收利用,但现有的闭式回收系统结构比较复杂。申请号为202011414678.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供热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用汽设备、汽水分离器、回收罐、水泵及污水池,用汽设备上安装有一级乏汽管道,且通过一级乏汽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相连接,汽水分离器上分别安装有二级乏汽管道与冷凝水送入管道。该蒸汽供热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用汽设备排出的乏汽经汽水分离器将乏汽、冷凝水两者分开,其中冷凝水进入回收罐中,在回收罐内,冷凝水新产生的二次闪蒸汽存于罐内上部,经连接管道排出后并入二级乏汽管道中,冷凝水则由水泵送入余热回收设备中,本系统采用密闭式装置回收高温冷凝水,既可多回收因开式回收损失的能量和水量,又能收到良好的环境效益。该方案虽然可提高能量回收效果,但是需要使用汽水分离器将乏汽、冷凝水两者分开,并且乏汽管道需要两级管道,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以提供一种新形式的乏汽热能回收结构,在保证能量回收效果的同时简化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冷凝水箱,冷凝水箱的入口用于输入供热系统中的蒸汽放热后凝结的冷凝水,冷凝水箱的出口用于将冷凝水输送至供热系统中的热源重新加热;乏汽排汽管,乏汽排汽管的一端和冷凝水箱的顶部连通,以排出冷凝水箱中的乏汽;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中部和乏汽排汽管的另一端连通;补水箱,补水箱内存储有软化水,补水箱的第一出口和文丘里管的一端连通,补
水箱的第一入口和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通,以通过软化水的流动将文丘里管中的乏汽带入至补水箱内,通过软化水吸收乏汽中的热量,补水箱的第二入口用于补充软化水,补水箱的第二出口用于将吸热乏汽热量的软化水输送至供热系统。
[0006]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增压泵,增压泵设置在连通第一出口和文丘里管的管路上。
[0007]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增压泵出口阀和增压泵进口阀,增压泵出口阀设置在增压泵的出口侧,增压泵进口阀设置在增压泵的入口侧。
[0008]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补水泵,补水泵设置在和第二出口连通的管路上。
[0009]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补水泵出口阀和补水泵进口阀,补水泵出口阀设置在补水泵的出口侧,补水泵进口阀设置在补水泵的入口侧。
[0010]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管道变径,乏汽排汽管通过管道变径和文丘里管连通,其中,管道变径直径大的一端和乏汽排汽管连通,管道变径直径小的一端和文丘里管的中部连通。
[0011]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备用乏汽外排管和乏汽外排阀,备用乏汽外排管和乏汽排汽管连接,乏汽外排阀用于通断备用乏汽外排管。
[0012]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冷凝水泵,冷凝水泵设置在连通冷凝水箱出口和热源的管路上。
[0013]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冷凝水泵出口阀和冷凝水泵进口阀,冷凝水泵出口阀设置在冷凝水泵的出口侧,冷凝水泵进口阀设置在冷凝水泵的入口侧。
[0014]进一步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液位控制部,液位控制部和冷凝水泵电连接,液位控制部通过检测冷凝水箱内的液位控制冷凝水泵运行。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冷凝水箱,冷凝水箱的入口用于输入供热系统中的蒸汽放热后凝结的冷凝水,冷凝水箱的出口用于将冷凝水输送至供热系统中的热源重新加热;乏汽排汽管,乏汽排汽管的一端和冷凝水箱的顶部连通,以排出冷凝水箱中的乏汽;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中部和乏汽排汽管的另一端连通;补水箱,补水箱内存储有软化水,补水箱的第一出口和文丘里管的一端连通,补水箱的第一入口和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通,以通过软化水的流动将文丘里管中的乏汽带入至补水箱内,通过软化水吸收乏汽中的热量,补水箱的第二入口用于补充软化水,补水箱的第二出口用于将吸热乏汽热量的软化水输送至供热系统。本方案通过文丘里管将冷凝水乏汽中的热量与补水箱中的低温软化水进行接触式换热,从而实现了冷凝水乏汽中热能的回收及消白的处理,并且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增压泵出口阀;2、增压泵;3、增压泵进口阀;4、软化水管;5、补水箱;6、补水泵进口阀;7、补水泵;8、补水泵出口阀;9、乏汽外排阀;10、备用乏汽外排管;11、液位控制部;12、冷凝水泵出口阀;13、冷凝水泵;14、冷凝水泵进口阀;15、冷凝水箱;16、冷凝水来水管;17、乏汽排汽管;18、管道变径;19、文丘里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现有的开式冷凝水回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部分蒸汽未能在换热设备中充分放热,蒸汽随冷凝水一起流至冷凝水箱,使得蒸汽、空气、不凝结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水箱(15),所述冷凝水箱(15)的入口用于输入供热系统中的蒸汽放热后凝结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箱(15)的出口用于将冷凝水输送至供热系统中的热源重新加热;乏汽排汽管(17),所述乏汽排汽管(17)的一端和所述冷凝水箱(15)的顶部连通,以排出所述冷凝水箱(15)中的乏汽;文丘里管(19),所述文丘里管(19)的中部和所述乏汽排汽管(17)的另一端连通;补水箱(5),所述补水箱(5)内存储有软化水,所述补水箱(5)的第一出口和所述文丘里管(19)的一端连通,所述补水箱(5)的第一入口和所述文丘里管(19)的另一端连通,以通过软化水的流动将所述文丘里管(19)中的乏汽带入至所述补水箱(5)内,通过软化水吸收乏汽中的热量,所述补水箱(5)的第二入口用于补充软化水,所述补水箱(5)的第二出口用于将吸热乏汽热量的软化水输送至供热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增压泵(2),所述增压泵(2)设置在连通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文丘里管(19)的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增压泵出口阀(1)和增压泵进口阀(3),所述增压泵出口阀(1)设置在所述增压泵(2)的出口侧,所述增压泵进口阀(3)设置在所述增压泵(2)的入口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还包括补水泵(7),所述补水泵(7)设置在和所述第二出口连通的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水乏汽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乏汽热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龙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