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16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框架、栽培槽组、养殖池组以及水循环系统;栽培槽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养殖池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且位于沿垂向设置于所述栽培槽组下方;水循环系统包括水车、渡槽组、聚水箱以及虹吸管组;所述水箱设置于水车底部;所述渡槽组设置于水车的一侧且位于栽培槽组的上方;所述水车用于将水箱内的水传递至渡槽组并由渡槽组将水传递至栽培槽组;所述虹吸管组连接于栽培槽组与养殖池组;所述养殖池组与水箱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通过本申请将鱼菜共生设施立体化,有效解决设施对立体空间的使用率,同时也更加适应多场景的需求。更加适应多场景的需求。更加适应多场景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鱼菜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潮汐式灌溉与海水的涨潮落潮相似,其基本原理是使灌溉水从栽培基质底部进入,依靠栽培基质的毛细管作用,将灌溉水供给植物,是一种高效、节水、环保的灌溉技术。
[0003]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0004]在我国鱼菜共生得到广泛的推广,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前期投入大,技术专业性强,投资风险高,由于鱼菜共生系统中,为了满足能正常稳定的循环,鱼的养殖面积与蔬菜的养殖面积是不同的,但目前鱼菜共生在立体空间上的运用还不足,从而导致立体空间的浪费,随着技术时代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社会中,鱼菜共生种植系统会得到大力发展,成为未来不可缺少的一个产业。
[0005]此外,国内现在的鱼菜共生设施景观性不强,没有互动功能,在大面积种植蔬菜时,由于水循环速度有限,植物根部容易造成缺氧,由于水有透光性,植物根部并不是完全处于暗环境中,鱼菜共生设施在展示方面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
[0008]框架;
[0009]栽培槽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
[0010]养殖池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且位于沿垂向设置于所述栽培槽组下方;
[0011]水循环系统,包括水车、渡槽组、聚水箱以及虹吸管组;所述水箱设置于水车底部;所述渡槽组设置于水车的一侧且位于栽培槽组的上方;所述水车用于将水箱内的水传递至渡槽组并由渡槽组将水传递至栽培槽组;所述虹吸管组连接于栽培槽组与养殖池组;所述养殖池组与水箱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框架、栽培槽组、养殖池组以及水循环系统;栽培槽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养殖池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且位于沿垂向设置于所述栽培槽组下方;水循环系统包括水车、渡槽组、聚水箱以及虹吸管组;所述水箱设置于水车底部;所述渡槽组设置于水车的一侧且位于栽培槽组的上方;所述水车用于将水箱内
的水传递至渡槽组并由渡槽组将水传递至栽培槽组;所述虹吸管组连接于栽培槽组与养殖池组;所述养殖池组与水箱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独立地设置栽培槽组以及养殖池组可以满足不同栽培植物的生长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鱼种的生长需求,可修改性强;滑动式连接可实现抽拉操作便于操作员的操作,独立的设施当某一个植物出现问题可及时处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其他植物的生长安全;此外,设置虹吸管组利用虹吸原理,有效解决了水循环问题,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通过本申请将鱼菜共生设施立体化,有效解决设施对立体空间的使用率,同时也更加适应多场景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申请鱼菜共生装置的立体结构图一;
[0016]图2为本申请鱼菜共生装置的立体结构图二
[0017]图3为本申请图2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申请虹吸管组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5为本申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00、框架;
[0022]1、水车;101、水车支撑架;102、水车转轴;103、水车转轮;104、水斗;105、传动轮;106、驱动件;107、传送件;108、摇动手摇把手;
[0023]2、渡槽组;201、第一渡槽;211、第一缺口;202、第二渡槽;221、第二缺口;203、聚水箱;
[0024]3、水箱;
[0025]4、虹吸管组;401、出水管;402、水循环管;403、虹吸管;431、直管;
[0026]432、进水弯管;433、可调节进水管;434、出水弯管;
[0027]5、栽培槽;
[0028]6、养殖池;
[0029]7、可抽拉连接结构;701、支撑架;702、滑轮;703、滑轨;
[0030]8、把手;
[0031]9、止挡件;
[0032]10、可调控增氧机;
[0033]11、控制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图1为本申请鱼菜共生装置的立体结构图一;图2为本申请鱼菜共生装置的立体结
构图二图3为本申请图2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虹吸管组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框架、栽培槽组、养殖池组以及水循环系统;栽培槽组滑动设置于框架100;养殖池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100、且位于沿垂向设置于栽培槽组下方;水循环系统包括水车1、渡槽组2、水箱3以及虹吸管组4;水箱3设置于水车1底部;渡槽组2设置于水车1的一侧且位于栽培槽组的上方;水车1用于将水箱3内的水传递至渡槽组2并由渡槽组2将水传递至栽培槽组;虹吸管组4连接于栽培槽组与养殖池组;养殖池组与水箱3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
[0037]具体地实施中,框架100还设置有移动滚轮。
[0038]具体地实施中,独立地设置栽培槽组以及养殖池组可以满足不同栽培植物的生长需求,也可以满足不同鱼种的生长需求,可修改性强;栽培槽组与养殖池组滑动式连接于框架,可实现抽拉操作便于操作员的操作,独立的设施当某一个植物出现问题可及时处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其他植物的生长安全;此外,设置虹吸管组利用虹吸原理,有效解决了水循环问题,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通过本申请的实施例将鱼菜共生设施立体化,有效解决设施对立体空间的使用率,同时也更加适应多场景的需求。
[0039]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虹吸管组4包括虹吸管403、水循环管402以及出水管401;虹吸管403的入水口连接于栽培槽组;水循环管402连通于虹吸管403的出水口;出水管401的进水口连通于水循环管402,出水管401的出水口设置于养殖池组上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栽培槽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养殖池组,滑动设置于所述框架、且位于沿垂向设置于所述栽培槽组下方;水循环系统,包括水车、渡槽组、聚水箱以及虹吸管组;所述水箱设置于水车底部;所述渡槽组设置于水车的一侧且位于栽培槽组的上方;所述水车用于将水箱内的水传递至渡槽组并由渡槽组将水传递至栽培槽组;所述虹吸管组连接于栽培槽组与养殖池组;所述养殖池组与水箱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组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入水口连接于栽培槽组;水循环管,连通于虹吸管的出水口;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水循环管,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养殖池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包括:直管,水平设置,所述直管内设置有过滤棉;进水弯管,连接于所述直管的端部;可调节进水管,沿垂向延伸,一端伸入栽培槽组,另一端连接于进水弯管,所述可调节进水管可相对于栽培槽组垂向运动;出水弯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管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循环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包括:水车支撑架;水车转轴,设置于所述水车支撑架,可相对于水平面转动;水车转轮,套设于所述水车转轴,随水车转轴转动;水斗,间隔设置于所述水车转轮的外轮缘;以水车转轴与水车转轮的连接处为圆心,所述水斗成圆周形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还包括驱动组件,用于提供水车转轴转动的驱动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白春明张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