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与装配式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803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装配式结构对拉连接结构与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构件与若干副构件,连接结构用于将若干副构件连接在主构件上,主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对孔,每组对孔包括同轴设置的位于主构件相对的两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副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若干紧固件和支撑体,连接件穿过对孔和第三通孔,配合紧固件将副构件紧固连接在主构件上,支撑体安装在主构件内部,用于支撑主构件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实现主构件与副构件螺纹连接的同时,满足摩擦型高强螺栓的预紧力要求,改善连接区域的受力模式,简化施工程序并实现重复利用。并实现重复利用。并实现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与装配式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钢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结构与装配式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结构目前大量采用方/矩钢管柱,具有截面承载效率高,抗扭模量大,防火施工方便,内部可填充混凝土等优点。传统螺栓连接需要双面施拧,适合于开口构件而难用于闭口构件。装配式钢结构广泛采用螺栓连接结构形式,但方/矩钢管柱由于本身闭口腔体特性而难以进行传统螺纹连接施工,目前解决该难题的技术方案通常为采用单边穿入和单向紧固的单向连接螺栓连接。
[0003]单向螺栓一般采用可变形的锥形螺母、变形套筒、可折叠垫片,或者旋转固定栓完成闭口区域的螺纹紧固效果,其解决了闭口构件的单向连接问题。但是,相比传统螺栓连接,单向螺栓存在诸多受力薄弱区域,无法施加较大的预紧力,无法满足摩擦型高强螺栓的预紧力要求。此外,由于方/矩钢管柱内壁较薄,采用单向螺栓连接时,受拉或者受压区域集中在螺栓连接周围局部区域,无法扩散到整个闭合截面上,整体受力性能较差。目前,成熟的外单边螺栓产品有HSBB、BOM、Ultra

twist、Hollo

bolt、RMH、EHB等品牌,但均为国外产品且价格昂贵。
[0004]装配式钢结构的螺纹连接如果满足以下几点,则能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施工方便;满足闭口构件的螺栓连接要求;能够施加较大的预紧力;能够将连接点的受力扩散到整个闭合截面。单边螺栓能够上述的闭合构件的连接要求,但其价格昂贵,同时无法满足力学需要、无法拆卸和重复使用。
[0005]因此,如果有一些新的连接结构能够满足上述的几点要求,则更利于推广使用,降低经济成本,实现简单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与装配钢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式钢结构中主构件受力不平衡、施工不方便、无法在实现闭合构件螺纹连接的同时,满足摩擦型高强螺栓的预紧力要求等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构件与若干副构件,连接结构用于将若干副构件连接在主构件上组成装配式钢结构,主构件为闭口构件,主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对孔,每组对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主构件相对的两侧;副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与主构件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孔径等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孔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若干紧固件和支撑体,连接件穿过对孔和第三通孔,配合紧固件将副构件紧固连接在主构件上,支撑体安装在主构件内部,用于支撑主构件的内壁。
[0008]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支撑体为套筒,主构件上的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套筒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套设在连接件上并抵接在主构件内壁,套筒另一端伸入副构件的第三通孔中。
[0009]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垫块,垫块靠近第一通孔设置在紧固件与副构件之间。
[0010]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连接件为双头螺柱。
[0011]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连接件为长螺栓。
[0012]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若干紧固件开设有相同或不同方向的螺纹结构。
[0013]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当副构件具有连接板时,支撑体为套筒,主构件上的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套筒穿过第一通孔穿套在连接件上并位于主构件内部。
[0014]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当主构件的周向方向上安装至少两个副构件时,主构件的相邻侧面上的对孔在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0015]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支撑体为可填充满主构件内部空腔的混凝土体。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构件和副构件,装配式钢结构通过上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将若干副构件连接在主构件上。
[0017]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连接结构用于将若干副构件连接在主构件上,组成装配式钢结构,主构件为闭口构件,主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对孔,每组对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主构件相对的两侧,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副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与主构件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孔径等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孔径。本技术的至少一端具有螺纹结构的连接件穿过对孔和第三通孔在紧固件的作用下与副构件紧固连接,套筒穿过第一通孔穿套在连接件上,并隐藏在主构件内部。此外,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在主构件中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来代替套筒,达到提高主构件连接部位的压缩刚度的目的。通过这种设置方式,本技术可以在实现主构件与副构件螺纹连接的同时,满足摩擦型高强螺栓的预紧力要求,改善连接区域的受力模式,简化施工程序并实现重复利用,可应用钢结构装配中的各种场合,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应用情景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应用情景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轴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
[0023]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补充方案I;
[0025]图7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补充方案II;
[0026]附图标记
[0027]1:第一紧固件;2:垫块;3:连接件;4:套筒;5:第二紧固件;6:第一副构件;7:主构件;8:第二副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构件7与若干副构件,连接结构用于将若干副构件连接在主构件7上,组成装配式钢结构,主构件为闭口构件,主构件7上开设有若干组对孔,每组对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主构件7相对的两侧;副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与主构件7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孔径等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孔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3、若干紧固件和支撑体,连接件3穿过对孔和第三通孔,配合紧固件将副构件紧固连接在主构件7上,支撑体安装在主构件7内部,用于支撑主构件7的内壁。
[0030]在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体为套筒4,主构件7上的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套筒4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套设在连接件3上并抵接在主构件7内壁,套筒4另一端伸入副构件的第三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所述装配式钢结构包括主构件(7)与若干副构件,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若干所述副构件连接在所述主构件(7)上,组成所述装配式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构件(7)为闭口构件,所述主构件(7)上开设有若干组对孔,每组对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主构件(7)相对的两侧;所述副构件上开设有若干组与所述主构件(7)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3)、若干紧固件和支撑体,所述连接件(3)穿过所述对孔和所述第三通孔,配合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副构件紧固连接在所述主构件(7)上,所述支撑体安装在所述主构件(7)内部,用于支撑所述主构件(7)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套筒(4),所述主构件(7)上的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套筒(4)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连接件(3)上并抵接在所述主构件(7)内壁,所述套筒(4)另一端伸入所述副构件的第三通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对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垫块(2),所述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杨军波陈敏孙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