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93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2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包括箱体及电池单体,箱体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箱体包括位于顶部并用于界定容纳腔的承载件,电池单体容纳于容纳腔内。其中,承载件具有面向容纳腔的承载面,承载面被构造为平面。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当承载面为平面,承载面可以与容纳于容纳腔内的各个电池单体之间保持较为均等的距离(此距离可以为零)。当承载面与电池单体之间的距离保持较为均等时,容纳腔内能够容纳更多的电池单体,也就是说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更高,电池包能够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更高。续航能力更高。续航能力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2年06月13日提交的名称为“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的PCT专利申请PCT/CN2022/098373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并入本申请。


[0003]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4]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核心技术在于电池包,电池包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决定整车性能。
[0005]电池包的续航能力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关注的焦点,目前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普遍不高,提高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及电池单体,箱体围合形成有容纳腔,箱体包括位于顶部并用于界定容纳腔的承载件,电池单体容纳于容纳腔内。其中,承载件具有面向容纳腔的承载面,承载面被构造为平面。
[0008]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当承载面为平面,承载面可以与容纳于容纳腔内的各个电池单体之间保持较为均等的距离(此距离可以为零)。当承载面与电池单体之间的距离保持较为均等时,容纳腔内能够容纳更多的电池单体,也就是说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更高,电池包能够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更高。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所述承载面的正投影的面积N1与所述承载件的正投影的面积N2满足:N1/N2≥0.2。此时,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高且续航里程高。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所述承载面的正投影呈矩形。此时,有助于在容纳腔内布置更多的电池单体,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具有承载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合连接在所述承载部的边缘,所述承载部用于界定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箱体除所述承载件之外的部分;其中,所述承载部面向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构造形成所述承载面。此时,承载件经由承载部界定容纳腔,并经由连接部实现与主体除承载件之外的结构连接,结构分明。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相较于所述安装部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突出设置。当承载部相较于连接部背离容纳腔突出,承载部可以作为承载件的加强结构,提高承载件的抗弯性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平行。当电池包安装于车辆时,外表面呈平面的承载部能够降低车辆的行驶阻力,降低车辆行驶能
耗,提高电池包的续航能力。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悬吊于所述承载面。此时,由于承载面是平面,承载面可以与设置于自身的电池单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电池单体的安装更加稳固。同时,承载面呈平面时,相比呈曲面等不平整面,承载面能够与更多数量的电池单体实现连接,可提高电池包内电池单体的安装数量,进而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及能量密度。同时,在维修电池包时,可以将电池单体从下方拆装于承载件上,特别是承载件作为车辆底盘的至少一部分而受力时,仅需从承载件下方拆装电池单体而不需拆除承载件,方便实现电池包的维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面向承载件的外表面为第一外表面,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布置于电池单体除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外表面。此时,此时,电极端子位于电池单体除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外表面上,连接各电极端子的各种部件(如采样线束、高压线束、防护结构等)可以通过电池单体与底盖之间的空间和/或电池单体与主体内侧面之间的空间来进行布置,更加方便各部件的布置。而且,此时通过未设置电极端子的第一外表面与承载件连接,能够实现电池单体与承载件贴合,可节省电池单体与承载件之间的空间,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具有与第一外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外表面,电极端子布置于第二外表面。此时,第二外表面与底盖之间具有缓冲空间,且电极端子伸出电池单体之外的部分位于该缓冲空间内,如此与电极端子连接的线束和连接片可以布置在缓冲空间内。同时,缓冲空间还能够阻断击打于底盖的外力作用到电池单体而损伤电池单体。因此,缓冲空间不仅能够中断外力影响,还能够进行线束等的布局,一举两得。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与承载件粘接。此时,电池单体与承载件之间不仅连接方便,而且可简化电池包的结构。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位于自身底部的底盖,所述底盖用于界定所述容纳腔,所述底盖与所述电池单体间隔设置。此时,可以避免作用于底盖的外力传递到电池单体上而损害电池单体,特别是当电池包安装于车辆底部且底盖处于电池包最低处时,车辆行驶过程中地面上的石子等容易飞射到电池包的底部击打底盖,此时缓冲空间可中断外力传递到电池单体对电池单体造成影响。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底盖和边框,所述边框围合形成有在竖直方向的两端贯通设置的空腔,所述底盖和所述承载件分别盖合于所述空腔在竖直方向的相背两端,所述底盖、所述边框和所述承载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此时,以边框为基础,并将承载件和底盖分别连接在边框的竖直方向的两端后即可形成电池包容纳腔,箱体结构较为简单。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与边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当承载件与边框一体成型,主体一体成型,主体只需与底盖连接即可实现箱体的组装,箱体组装方便。当承载件与边框固定连接,承载件与边框的成型工艺较为容易,可降低箱体的工艺成本。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电池包,电池包用于为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用电装置包括车辆,电池包设置于车辆车身的底部。此时,将电池包设置在车身的底部,不会占用车身内部的空间,有助于降低车身体积和重量。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车身的距离L满足:L≥0。此时,当承载件与车身的距离L等于零,电池包能够具有较大电量和较高的能量密度,车辆续航能力强。当承载件与车身的距离L大于零,承载件的安装较为灵活。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经由承载件安装于车身。当电池单体设置在承载件上时,电池单体与承载件形成的结构与车身连接,可以提高电池包的顶部强度,进而提高电池包的安装强度。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被配置为形成车身底盘的至少一部分。此时,可将传统底盘与电池包之间的间隙所占用的空间划分到电池包内用来提高电池包的空间,如此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能量,进而能够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
[0026]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27]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围合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箱体包括位于自身顶部并用于界定所述容纳腔的承载件;及电池单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承载件具有面向所述容纳腔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被构造为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所述承载面的正投影的面积N1与所述承载件的正投影的面积N2满足:N1/N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所述承载面的正投影呈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具有承载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合连接在所述承载部的边缘,所述承载部用于界定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箱体除所述承载件之外的部分;其中,所述承载部面向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构造形成所述承载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相较于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突出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悬吊于所述承载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面向所述承载件的外表面为第一外表面,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布置于所述电池单体除所述第一外表面之外的外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地王鹏孙占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