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753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涉及苗木栽培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补水机构,补水机构包括补水箱,补水箱的底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补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栽培机构,栽培机构包括栽培盆,栽培盆安装于补水箱的内部,栽培盆的右侧面设置有蓄水机构,蓄水机构包括蓄水箱,蓄水箱的底面安装于底板的上表面,补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上表面与补水箱的内顶壁形成储水腔,隔板的底面与补水箱的内底面形成补水腔。它能够通过底板、补水机构、栽培机构、蓄水机构的互相配合设置,可自动为栽培苗木的土壤进行自动补水,并且保证了在补水时各处土壤中水分的均匀性。水分的均匀性。水分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苗木栽培
,具体是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苗木种类的种类有很多,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等,苗木在幼苗阶段需要定期为其浇水,以保证苗木栽培时土壤内的水分,采用人工对苗木进行浇水会增加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大多采用自动补水的栽培容器对苗木进行浇水。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自动补水的钢结构苗木栽培容器,其专利号为:CN215530252U,包括栽培容器,所述栽培容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挡环,所述栽培容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检测架,所述调节检测架的内侧卡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栽培容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层,所述栽培容器的左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传输泵,所述传输泵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防漏片,所述防漏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吸水管,该栽培容器能够根据土壤内的水分进行自动补水,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装置在对苗木进行补水过程中,仅从一侧面进行补水将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不均匀,并且若一次性补水过多,将导致苗木的根系淹死,若补充的水分少,将导致补充的水分维持的时间较短,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补水机构,所述补水机构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的底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补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栽培机构,所述栽培机构包括栽培盆,所述栽培盆安装于补水箱的内部,所述栽培盆的右侧面设置有蓄水机构,所述蓄水机构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面安装于底板的上表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补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与补水箱的内顶壁形成储水腔,所述隔板的底面与补水箱的内底面形成补水腔。
[0007]进一步的,所述补水腔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筒,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底面均与补水箱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的上表面均与隔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均开设有一组连通孔,所述隔板的底面设置有两个漂浮球,两个所述漂浮球的外表面均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筒的内壁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入水孔,两个所述入水孔的内壁均分别与两个所述漂浮球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补水腔的内部设置有一组吸水杆,每个所述吸水杆的上表面均贯穿隔板、栽培盆的内壁并延申至栽培盆的内部,每个所述吸水杆均分别与隔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栽培盆的底面与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栽培盆的内部设置有土壤,所述土壤的上表面设置有苗木本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的上表面安装有箱盖,所述箱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底面与蓄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远离第一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补水箱的内壁并延申至储水腔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底板、补水机构、栽培机构、蓄水机构的互相配合设置,可自动为栽培苗木的土壤进行自动补水,并且保证了在补水时各处土壤中水分的均匀性。
[0014]2、本技术通过底板、补水箱、隔板、固定筒、连通孔、漂浮球、入水孔、吸水杆、栽培盆、蓄水箱的互相配合设置,可持续性的为苗木进行补水,从而保证了苗木在栽培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蓄水机构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补水机构;201、补水箱;202、隔板;203、储水腔;204、补水腔;205、固定筒;206、连通孔;207、漂浮球;208、入水孔;209、吸水杆;3、栽培机构;301、栽培盆;302、土壤;303、苗木本体;4、蓄水机构;401、蓄水箱;402、箱盖;403、第一连通管;404、水泵;405、第二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该栽培容器用于在栽培苗木时进行自动补水,通过设置的补水机构2、栽培机构3,能够自动的对苗木进行补水,使得该装置的栽培效果更加理想。
[0022]参见图1~图4,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补水机构2,底板1采用硬度强的材质制成,可对装置进行更好的支撑。
[0023]补水机构2包括补水箱201,补水箱201的底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补水箱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02,隔板202的上表面与补水箱201的内顶壁形成储水腔203,隔板202的底面与补水箱201的内底面形成补水腔204。
[0024]补水箱201采用密封性强的材质制成,可对储水腔203和补水腔204内部的水进行密封,避免水流出补水箱201的外部。
[0025]补水腔20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筒205,两个固定筒205的底面均与补水箱20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筒205的上表面均与隔板202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筒205的
外表面均开设有一组连通孔206,隔板202的底面设置有两个漂浮球207,两个漂浮球207的外表面均分别与两个固定筒205的内壁滑动连接。
[0026]固定筒205采用防锈材质制成,可使漂浮球207顺利的在固定筒205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
[0027]隔板202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入水孔208,两个入水孔208的内壁均分别与两个漂浮球20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补水腔204的内部设置有一组吸水杆209,每个吸水杆209的上表面均贯穿隔板202、栽培盆301的内壁并延申至栽培盆301的内部,每个吸水杆209均分别与隔板202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8]漂浮球207的大小与入水孔208的大小相适配,可使漂浮球207更好的与入水孔208相接触。
[0029]补水箱201的内部设置有栽培机构3,栽培机构3包括栽培盆301,栽培盆301安装于补水箱201的内部,栽培盆301的底面与隔板2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栽培盆301的内部设置有土壤302,土壤302的上表面设置有苗木本体303。
[0030]此处栽培盆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补水机构(2),所述补水机构(2)包括补水箱(201),所述补水箱(201)的底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补水箱(201)的内部设置有栽培机构(3),所述栽培机构(3)包括栽培盆(301),所述栽培盆(301)安装于补水箱(201)的内部,所述栽培盆(301)的右侧面设置有蓄水机构(4),所述蓄水机构(4)包括蓄水箱(401),所述蓄水箱(401)的底面安装于底板(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02),所述隔板(202)的上表面与补水箱(201)的内顶壁形成储水腔(203),所述隔板(202)的底面与补水箱(201)的内底面形成补水腔(2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的苗木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腔(20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筒(205),两个所述固定筒(205)的底面均与补水箱(20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205)的上表面均与隔板(202)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筒(205)的外表面均开设有一组连通孔(206),所述隔板(202)的底面设置有两个漂浮球(207),两个所述漂浮球(207)的外表面均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筒(205)的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吴舜安刘顺军邱香李孝滔
申请(专利权)人:雷波县创丰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