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47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执手传动组件及执手,执手传动组件包括:手柄、驱动构件和螺丝;手柄包括握持部和具有套孔的连接部,连接部侧壁设置有连接通孔;驱动构件设置有与套孔配合的轴凸部,轴凸部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螺丝穿过连接通孔与螺纹通孔连接,通过螺丝末端抵接套孔内壁使连接部和轴凸部紧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执手,通过在驱动构件的轴凸部设置贯通的螺纹通孔,在手柄端部一侧设置连接通孔,螺丝与驱动构件螺纹连接后,螺丝的末端抵接在套孔的内壁,对手柄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由于螺丝是直接进入轴凸部的螺纹通孔连接的,受力部位增加,手柄与驱动构件装配连接稳固,使用可靠。使用可靠。使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执手


[0001]本技术属于门窗五金
,具体涉及执手。

技术介绍

[0002]门窗是建筑物中最为常见的结构之一,通常作为建筑物的房间进出通道和通风采光口,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使用者需求的提高,门窗结构被不断的进行改善,执手作为门窗上必不可少的构件,被安装于门窗体上实现门窗体的开启和锁闭,执手分为有基座执手和无基座执手。
[0003]现有的执手,手柄与驱动构件之间是通过螺丝连接,通常是手柄端部一侧设有螺纹孔,驱动构件与手柄套接的套接部对应设有凹位,螺丝与手柄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后其末端顶入驱动构件的凹位内实现手柄与驱动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
[0004]然而,由于螺丝末端与凹位之间的接触面积少,长期使用后,螺丝接触部位容易打滑损坏,使手柄与驱动构件的连接松脱,导致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执手的手柄与驱构件之间的螺丝连接容易打滑损坏,使手柄与驱动构件的连接松脱的问题,通过在连接部侧部设置连接通孔,驱动构件设置螺纹通孔,螺丝穿过连接通孔与螺纹通孔后,其末端抵接套孔内壁使连接部和轴凸部紧固来解决。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执手传动组件,包括:手柄、驱动构件和螺丝;手柄包括握持部和具有套孔的连接部,连接部侧壁设置有连接通孔;驱动构件设置有与所述套孔配合的轴凸部,轴凸部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螺丝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与螺纹通孔连接,通过螺丝末端抵接所述套孔内壁使所述连接部和轴凸部紧固。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执手,通过在驱动构件的轴凸部设置贯通的螺纹通孔,在手柄端部一侧设置连接通孔,螺丝与驱动构件螺纹连接后,螺丝的末端抵接在套孔的内壁,对手柄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由于螺丝是直接进入轴凸部的螺纹通孔连接的,受力部位增加,手柄与驱动构件装配连接稳固,使用可靠。
[0009]进一步的,所述螺丝为机米螺丝;通这样设置,较好地将螺丝隐藏在连接通孔内,使产品造型更美观。
[0010]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螺丝是抵接在轴凸部的平面上的,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部受力会绕螺丝的轴线相对轴凸部的平面发生旋转,产生松动。为此,本专利将套孔和轴凸部横截面设计为非圆形状,所述轴凸部侧部设置有向外凸且竖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套孔对应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凹位,所述螺纹通孔设置在凸起部处。通过这样设置,使连接部与轴凸部之间的定位固定效果更稳固,使手柄的连接部不会绕螺丝的轴线发生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呈V型状,所述螺纹通孔设置在V型凸起部的棱角上;由于V
型状可以很好的限制手柄的连接部相对螺丝的轴线正反的旋转,通过这样设置,V型状轴凸部与套孔配合定位效果更好。
[0012]本专利还提供了应该上述传动组件的执手,包括:手柄、驱动构件、螺丝、连接座和转轴;手柄包括握持部和具有套孔的连接部,连接部侧壁设置有连接通孔;驱动构件,设置有与所述套孔配合的轴凸部,轴凸部上设置有螺纹通孔;螺丝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与螺纹通孔连接,通过螺丝末端抵接所述套孔内壁所述连接部和轴凸部紧固;连接座中部设置有耦合孔;转轴上部可旋转地穿过所述耦合孔与驱动构件固定连接;通过这样设置,通过在驱动构件的轴凸部设置贯通的螺纹通孔,在手柄端部一侧设置连接通孔,螺丝与驱动构件螺纹连接后,螺丝的末端抵接在套孔的内壁,对手柄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由于螺丝是直接进入轴凸部的螺纹通孔连接的,受力部位增加,手柄与驱动构件装配连接稳固,使用可靠。
[0013]进一步的,所述螺丝为机米螺丝;通这样设置,较好地将螺丝隐藏在连接通孔内,使产品造型更美观。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轴凸部侧部设置有向外凸且竖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套孔对应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凹位,所述螺纹通孔设置在凸起部处;或者,所述轴凸部侧部设置有竖向延伸呈V型状的凸起部,所述套孔对应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凹位,所述螺纹通孔设置在V型轴凸起部的棱角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构件设置有下端开口的驱动连接孔,驱动连接孔顶部设置有第一铆接头,还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顶部设置有第一铆接孔,所述连接套下端外侧设置有凸沿,所述连接套可旋转地穿过所述耦合孔安装在驱动连接孔内,通过第一铆接头变型将连接套固定在驱动连接孔内,所述转轴上端与所述连接套内孔固定配合,所述凸沿限定所述连接座与驱动构件的相对位置;通过这样设置,驱动件与连接套装配连接方式简单,有效提高产品整体装配时的装配效率。
[00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构件下端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驱动构件旋转角度的定位结构;通过这样设置,驱动构件与连接座的旋转阻尼定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执手的爆炸图
[0018]图2为执手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执手的内部剖视图
[0020]图4为执手去除手柄俯视状态的爆炸图
[0021]图5为执手去除手柄仰视状态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执手传动组件,包括:手柄1、驱动构件2和螺丝3;手柄11包括握持部11和设于握持部11端部一侧具有套孔123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侧壁设置有连接通孔121;驱动构件2设置有与所述套孔123配合的轴凸部21,轴凸部21上设置有螺纹通孔211;螺丝3穿过所述连接通孔121与螺纹通孔211连接,通过螺丝3末端抵接所述套孔
123内壁使所述连接部12和轴凸部21紧固。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执手,通过在驱动构件2的轴凸部21设置贯通的螺纹通孔211,在手柄1端部一侧设置连接通孔121,螺丝3与驱动构件2螺纹连接后,螺丝3的末端抵接在套孔123的内壁,对手柄1起到压紧固定的作用,由于螺丝3是直接进入轴凸部21的螺纹通孔211连接的,受力部位增加,手柄1与驱动构件2装配连接稳固,使用可靠。
[0026]参见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丝3为机米螺丝3;通这样设置,较好地将螺丝3隐藏在连接通孔121内,使产品造型更美观。
[0027]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螺丝3是抵接在轴凸部21的平面上的,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部12受力会绕螺丝3的轴线相对轴凸部21的平面发生旋转,产生松动。为此,本专利将套孔123和轴凸部21横截面设计为非圆形状,所述轴凸部21侧部设置有向外凸且竖向延伸的凸起部213,所述套孔123对应所述凸起部213设置有凹位124,所述螺纹通孔211设置在凸起部213处。通过这样设置,使连接部12与轴凸部21之间的定位固定效果更稳固,使手柄1的连接部12不会绕螺丝3的轴线发生转动。
[0028]参见图1至图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213呈V型状,所述螺纹通孔211设置在V型凸起部213的棱角上;由于V型状可以很好的限制手柄1的连接部12相对螺丝3的轴线正反的旋转,通过这样设置,V型状轴凸部21与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执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包括握持部和具有套孔的连接部,连接部侧壁设置有连接通孔;驱动构件,设置有与所述套孔配合的轴凸部,轴凸部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轴凸部侧部设置有竖向延伸呈V型状的凸起部,所述套孔对应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凹位,所述螺纹通孔设置在V型状凸起部的棱角上;螺丝,穿过所述连接通孔与螺纹通孔连接,通过螺丝末端抵接所述套孔内壁所述连接部和轴凸部紧固;连接座,中部设置有耦合孔;转轴,上部可旋转地穿过所述耦合孔与驱动构件固定连接;驱动构件下端和连接座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桂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欧博凯门窗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