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26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涉及高纯镁砂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集热箱,所述集热箱顶端内壁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所述集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管道,所述导热管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吸热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二启动水泵一,使得冷水通过连接管一抽入到加热管道内,加热箱内储存的热量将加热管道内的冷水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实时记录温度的变化,并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一,当加热到所需温度时,通过控制器一启动水泵二,将加热后的热水通过连接管二排入集水箱内腔的底部,储存满后通过排水管排出,使得热量加以利用,使资源可持续利用且减缓炉窑外壁受高温损伤老化。可持续利用且减缓炉窑外壁受高温损伤老化。可持续利用且减缓炉窑外壁受高温损伤老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纯镁砂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镁砂又称烧结镁砂,由菱镁矿、水镁矿或以海水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氢氧化镁经高温煅烧而成,水化能力强。主要用于制碱性耐火材料,如镁砖、镁铝砖,含杂质多的用于铺炼钢钢炉底,现有的镁砂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目前对热能进行回收的设备不具备过滤的功能,导致空气中的杂质会跟随热量一起进入工作区域,会影响正常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产高纯镁砂用余热回收装置。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17083438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高纯镁砂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池盒,所述箱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集热箱,所述集热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本技术通过排热管将生产高纯镁砂的余热运输至集热箱的内腔中,通过导热管道和吸热块的配合将余热进行吸附,使其导热管道的内腔中温度增加,通过PLC控制器启动风机进行工作,通过过滤管道将空气运输至风机,通过风机将空气运输至送风管的内腔,使其送风管将空气运输至导热管道的内腔,解决了现有的镁砂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目前对热能进行回收的设备不具备过滤的功能,导致空气中的杂质会跟随热量一起进入工作区域,会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现有的镁砂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目前对热能进行回收的设备不具备过滤的功能,导致空气中的杂质会跟随热量一起进入工作区域,会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产生的热量无法回收利用的话,会使得炉窑外壁受高温影响产生老化,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集热箱,所述集热箱顶端内壁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所述集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管道,所述导热管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吸热块;
[0009]所述支架顶部的左端且位于集热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抽气箱,所述支架顶端的中部且位于集热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正面的外表面铰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正面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观察窗一,所述活动门正面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一,所述支架顶部的右端且位于加热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正面的外表面开设有观察窗二,所述集水箱正面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二,所述集水箱顶端内壁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集水箱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水位报警器,所述集水箱右侧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集水箱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抽气箱内腔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导热管道的下端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管。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抽气箱的内部且位于吸气管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干燥板,所述抽气箱的内部且位于干燥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空气过滤网,所述抽气箱顶部内壁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热箱右侧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左右两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排热管,所述过滤箱的左端与导热管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排热管的一端与加热箱左侧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箱内部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水箱左侧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一,所述水泵一左右两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一,所述连接管一的一端与加热管道的上端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一的另一端与集水箱左侧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箱右侧外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左右两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二的一端与加热管道的下端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二的另一端与集水箱左侧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采用风机、进气口、空气过滤网、干燥板、吸气管、排气管、导热管道、过滤箱、排热管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启动风机进行工作,通过进气口将空气运输至抽气箱内,先后经过空气过滤网的过滤、干燥板的干燥后进入吸气管,通过风机将空气经过排气管运输至导热管道的内腔,使其外界空气和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对冲,然后将其运输至过滤箱的内腔中,使过滤箱内的过滤板对其进行过滤后,再由排热管进入到加热箱内进行加热工作。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采用控制器一、控制器二、水泵一、连接管一、水泵二、连接管二、加热管道、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控制器二启动水泵一,使得冷水通过连接管一抽入到加热管道内,加热箱内储存的热量将加热管道内的冷水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实时记录温度的变化,并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一,当加热到所需温度时,通过控制器一启动水泵二,将加热后的热水通过连接管二排入集水箱内腔的底部,储存满后通过排水管排出,使得热量加以利用,使资源可持续利用且减缓炉窑外壁受高温损伤老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抽风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集热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加热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集水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支架;2、集热箱;21、进热管;22、导热管道;23、吸热块;3、抽气箱;31、风机;32、排气管;33、吸气管;34、干燥板;35、空气过滤网;36、进气口;4、过滤箱;41、排热管;5、加热箱;51、活动门;52、观察窗一;53、控制器一;54、加热管道;55、温度传感器;6、集水箱;61、观察窗二;62、控制器二;63、进水管;64、水位报警器;65、排水管;66、隔板;7、水泵一;71、连接管一;8、水泵二;81、连接管二。
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0026]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集热箱2,集热箱2顶端内壁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21,集热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管道22,导热管道2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吸热块23,支架1顶部的左端且位于集热箱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抽气箱3,支架1顶端的中部且位于集热箱2的右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集热箱(2),所述集热箱(2)顶端内壁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进热管(21),所述集热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管道(22),所述导热管道(2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吸热块(23);所述支架(1)顶部的左端且位于集热箱(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抽气箱(3),所述支架(1)顶端的中部且位于集热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箱(5),所述加热箱(5)正面的外表面铰接有活动门(51),所述活动门(51)正面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观察窗一(52),所述活动门(51)正面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一(53),所述支架(1)顶部的右端且位于加热箱(5)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集水箱(6),所述集水箱(6)正面的外表面开设有观察窗二(61),所述集水箱(6)正面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二(62),所述集水箱(6)顶端内壁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63),所述集水箱(6)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水位报警器(64),所述集水箱(6)右侧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65),所述集水箱(6)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6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箱(3)内腔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风机(31),所述风机(3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32),所述排气管(32)的一端与导热管道(22)的下端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风机(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气管(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纯镁砂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琳赛姆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