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09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弱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正面一侧铰接有侧门,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侧门正面一侧且与侧门一侧中部固定连接;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开设于侧门正面中部且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观察窗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侧门正面上端固定连接;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两侧;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且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检测装置有效的为电子元件提供了24小时实时的监控,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警示工作人员,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监测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元件的安全性。的提高了电子元件的安全性。的提高了电子元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弱电工程
,具体为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弱电工程是电力应用的一个分类,电力应用按照电力输送功率的强弱可以分为强电与弱电两类,建筑及建筑群用电一般指交流220V50Hz及以下的弱电,主要向人们提供电力能源,将电能转换为其他能源,
[0003]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控制柜内的导线及电气元件通电工作,可能会引起温度升高;另外,还可能存在导线绝缘层老化,或布线脱落等现象,从而可能引起漏电,从致设备故障,因此,需要对弱电工程柜中的温湿度及漏电等进行检测;
[0004]而且传统的检测设备采用外置形式,无法内置在弱电面板上,导致无法24小时全天候智能检测并且报警,安全性不足,而主要检测方式是利用检测工具单独对电力布线进行检测,例如,采用电压表、电流表等万用表对控制柜内的各个导线一一检测排查,这样的检测方式过于落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一一定时排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正面一侧铰接有侧门,还包括:
[0008]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侧门正面一侧且与侧门一侧中部固定连接;
[0009]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开设于侧门正面中部且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观察窗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侧门正面上端固定连接
[0010]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两侧;
[0011]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且与装置本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
[0012]底座,所述底座与装置本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
[0014]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0015]检测底座,所述检测底座设置于装置本体内部且与装置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底座为开口箱体设置;
[0016]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检测底座两侧;
[0017]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有若干个且阵列设置于检测底座内部,所述安装槽为两侧镂空的箱体设计,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器元件安装座;
[0018]所述电器元件安装座包括:
[0019]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底部与安装槽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接近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插口,所述连接插口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0]蜂鸣报警器,所述蜂鸣报警器呈圆环设计且与装置本体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
[0021]报警灯,所述报警灯设置于蜂鸣报警器内侧且与装置本体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
[0022]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装置本体内侧且与控制器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面板、蜂鸣报警器、报警灯、风扇和每个电器元件安装座电性连接;
[0023]通过将装置本体内部的电子元件按个与电器元件安装座连接,随后通过固定板挤压稳定电子元件,随后在每个安装槽里最后一个电器元件安装座后面通过限位座挤压固定,通过连接插口电性连接电子元件,在固定的为电子元件同时提供正常的使用,同时通过控制器对每个电子元件进行实时的监控,再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传输到终端上,同时通过蜂鸣报警器和报警灯进行声光报警,通过检测装置有效的为电子元件提供了24小时实时的监控,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警示工作人员,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监测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元件的安全性。
[002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
[0025]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0026]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装置本体一侧,所述装置本体另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由若干个斜面向下的扇叶组合;
[0027]过滤座,所述过滤座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内侧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座一侧均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两端与过滤座两端滑动连接;
[0028]风扇,所述风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风扇设置于靠近进风口的过滤座一侧且与进风口一侧固定连接;
[0029]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启动,在风扇一侧形成负压,随后将空气通过进风口吸入到过滤座一侧,空气通过过滤座被过滤后传入到装置本体内部对检测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降温,随后通过出风口排出,通过散热机构有效的对装置本体内部进行降温,同时有效的将空气内的杂质粉尘进行过滤,防止空气内的粉尘对装置本体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污染损耗,有效的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对装置本体内部进行保护,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本体内部电子元件的不被粉尘污染,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本技术中,通过将装置本体内部的电子元件按个与电器元件安装座连接,随后通过固定板挤压稳定电子元件,随后在每个安装槽里最后一个电器元件安装座后面通过限位座挤压固定,通过连接插口电性连接电子元件,在固定的为电子元件同时提供正常的使用,同时通过控制器对每个电子元件进行实时的监控,再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传输到终端上,同时通过蜂鸣报警器和报警灯进行声光报警,通过检测装置有效的为电子元件提供了24小时实时的监控,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警示工作人员,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监测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元件的安全性。
[0032]2、本技术中,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启动,在风扇一侧形成负压,随后将空气通过进风口吸入到过滤座一侧,空气通过过滤座被过滤后传入到装置本体内部对检测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降温,随后通过出风口排出,通过散热机构有效的对装置本体内部进行
降温,同时有效的将空气内的杂质粉尘进行过滤,防止空气内的粉尘对装置本体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污染损耗,有效的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对装置本体内部进行保护,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本体内部电子元件的不被粉尘污染,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立体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正面示意图。
[0037]图中:1、装置本体;2、侧门;3、观察窗;4、把手;5、散热机构;6、控制面板;7、蜂鸣报警器;8、报警灯;9、底座;10、固定孔;11、进风口;12、出风口;13、过滤座;14、风扇;15、过滤板;16、控制器;17、检测装置;18、检测底座;19、散热孔;20、安装槽;21、电器元件安装座;22、固定板;23、连接器;24、连接插口;25、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正面一侧铰接有侧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4),所述把手(4)设置于侧门(2)正面一侧且与侧门(2)一侧中部固定连接;观察窗(3),所述观察窗(3)开设于侧门(2)正面中部且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观察窗(3)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控制面板(6)与侧门(2)正面上端固定连接;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设置于装置本体(1)内部两侧;检测装置(17),所述检测装置(17)设置于装置本体(1)内部且与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17)包括:检测底座(18),所述检测底座(18)设置于装置本体(1)内部且与装置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底座(18)为开口箱体设置;散热孔(19),所述散热孔(19)开设于检测底座(18)两侧;安装槽(20),所述安装槽(20)设置有若干个且阵列设置于检测底座(18)内部,所述安装槽(20)为两侧镂空的箱体设计,所述安装槽(20)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电器元件安装座(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弱电工程智能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安装座(21)包括:连接器(23),所述连接器(23)底部与安装槽(20)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23)一侧设置有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与安装槽(20)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23)接近固定板(2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插口(24),所述连接插口(2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肖晶邹菡徐宗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