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04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因原有原加腋板承载力不足,在二次加固时均需要脚手架托举支撑,支撑涉及配合构件多,加腋质量不统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每个主支撑板的内壁中部加工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座,每个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在其对应的铰接座上,连接杆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相配合的插入端;锥形座体的底部和转动杆之间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穿设在锥形座体内,连接轴另一端铰接有转动杆,两个支撑板设置在锥形座体顶部,每个支撑板顶端加工有连接孔,每个支撑板上加工有一连接豁口,每个连接豁口与其对应的连接孔相连通形成异形豁孔,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异形豁孔相铰接。分别与两个异形豁孔相铰接。分别与两个异形豁孔相铰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

技术介绍

[0002]注浆加固法主要是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各种裂缝,采用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及密封剂灌浆加固修补,在不影响生产运营的情况下可以达到预期的强度,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施工快捷加固效果安全可靠。
[0003]加腋板根据配置方向不同,分为水平加腋方式和竖向加腋方式,水平加腋方式能明显改善梁柱节点的承受反复荷载性能。竖向加腋是为了以结构构形所达到的拱效应调整内力,可以看做是反调幅,根据力学原理,是能够保证结构安全的,加腋后,梁下部受压,可不配钢筋。
[0004]当加腋板在长期使用后或涉及到改变建筑使用用途时,涉及到改造,进行加固,加固方式较多,注浆加固法是较为常用方式,在具体支模过程中涉及到的模板均需要外支撑,支撑方式通常选用脚手架进行支撑,为了确保配合模板各个位置支撑效果均匀以及支撑角度一致的要求,配合脚手架维持支撑的相关构件多且操作繁冗,加固质量统一性不好保证,脱模操作也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包括第一穿接杆、第二穿接杆、主支撑板、至少一根连接杆和至少一个铰接座,第一穿接杆和第二穿接杆分别穿设在主支撑板的两侧,每个主支撑板的内壁中部加工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座,铰接座和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在其对应的铰接座上,连接杆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相配合的插入端;
[0007]铰接座包括锥形座体、连接轴、转动杆和两个支撑板,所述锥形座体的底部和转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穿设在锥形座体内,连接轴的另一端铰接有转动杆,两个支撑板并列设置在锥形座体顶部,每个支撑板的顶端加工有连接孔,每个支撑板上加工有一连接豁口,每个连接豁口与其对应的连接孔相连通形成异形豁孔,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异形豁孔相铰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技术为仅通过原加腋板位置作为加固连接固定位置的模板。第一穿接杆、第二穿接杆、至少一根连接杆和至少一个铰接座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单向吊装就能固定主支撑板的过程,定位方式单一且能够根据具体加固要求调整定位角度。省去脚手架的托举支撑操作环节,利用原加腋板所在位置进行自吊装加固模板,加固方式简单且后续混凝土浇筑空间合理。
[0010]本技术为实现单向支撑吊装的一体模板形式,适用于较短长度的加腋加固环节中。本技术易于脱模,混凝土终凝后可先通过铰接座从主支撑板外壁进行脱离,再将主支撑板从第一穿接杆和第二穿接杆之间脱离,脱模方式合理、可靠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支撑板上配置有两个连接杆和两个铰接座;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支撑板上配置有一个连接杆和一个铰接座;
[0013]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主支撑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连接杆和铰接座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连接杆和铰接座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连接杆和铰接座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主支撑板处于扩宽状态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0020]图10为楼板与原加腋板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剖视图;图中虚线与原加腋板围合区域为待浇筑加固区域;
[0021]图11为本技术配合楼板与原加腋板进行二次加固时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0022]图中:1

第一穿接杆;2

第二穿接杆;3

主支撑板;3
‑1‑
第一侧组成板;3
‑2‑
中间板;3
‑3‑
第二侧组成板;3
‑4‑
第一插板;3
‑5‑
第二插板;5

第一连接端;5
‑1‑
连接盘;6

第二连接端;7

安装槽;8

连接杆;11

第一连接长孔;12

第二连接长孔;15

铰接座;15
‑1‑
锥形座体;15
‑2‑
连接轴;15
‑3‑
转动杆;15
‑4‑
支撑板;15
‑5‑
连接孔;15
‑6‑
连接豁口;16

轴体;17

锥形孔;18

限位圆片;20

原加腋板;30

楼板。
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穿接杆1、第二穿接杆2、主支撑板3、至少一根连接杆8和至少一个铰接座15,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分别穿设在主支撑板3的两侧,主支撑板3的内壁中部加工有安装槽7,主支撑板3的具体长度根据具体加固情况而定,安装槽7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座15,铰接座15和连接杆8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杆8的下端铰接在其对应的铰接座15上,连接杆8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20相配合的插入端;
[0025]铰接座15包括锥形座体15

1、连接轴15

2、转动杆15

3和两个支撑板15

4,所述锥形座体15

1的底部和转动杆15

3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5

2,连接轴15

2包括轴套和轴芯,轴套内转动配合有轴芯,其中,连接轴15

2的一端,也就是轴套固定安装在锥形座体15

1内,
连接轴15

2的另一端,也就是轴芯与转动杆15

3相连接,两个支撑板15

4并列设置在锥形座体15

1顶部,每个支撑板15

4的顶端加工有连接孔15

5,每个支撑板15

4上加工有一连接豁口1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穿接杆(1)、第二穿接杆(2)、主支撑板(3)、至少一根连接杆(8)和至少一个铰接座(15),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分别穿设在主支撑板(3)的两侧,每个主支撑板(3)的内壁中部加工有安装槽(7),安装槽(7)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座(15),铰接座(15)和连接杆(8)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杆(8)的下端铰接在其对应的铰接座(15)上,连接杆(8)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20)相配合的插入端;铰接座(15)包括锥形座体(15

1)、连接轴(15

2)、转动杆(15

3)和两个支撑板(15

4),所述锥形座体(15

1)的底部和转动杆(15

3)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5

2),连接轴(15

2)的一端穿设在锥形座体(15

1)内,连接轴(15

2)的另一端铰接有转动杆(15

3),两个支撑板(15

4)并列设置在锥形座体(15

1)顶部,每个支撑板(15

4)的顶端加工有连接孔(15

5),每个支撑板(15

4)上加工有一连接豁口(15

6),每个连接豁口(15

6)与其对应的连接孔(15

5)相连通形成异形豁孔,连接杆(8)的下端分别与两个异形豁孔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吊装加固加腋一体模板,其特征在于:当安装槽(7)为长槽体时,长槽体的长度方向与主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同向,安装槽(7)的槽底沿主支撑板(3)的板厚方向加工有锥形孔(17),锥形孔(17)与锥形座体(15

1)插接配合,锥形孔(17)处于槽底的一端为小口端,锥形孔(17)处于主支撑板(3)外壁的一端为大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一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人防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