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试试验装置及稳定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01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试试验装置及污泥、反硝化液稳定回流装置,包括沉淀池、好氧池和缺氧池,所述缺氧池设置有内回流口和外回流口,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好氧池设置有内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回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出口管线上均设置有旁通支管,两个回流泵的旁通支管分别与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相连,两个回流泵出口管线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内回流口和外回流口相连,在旁通支管和两个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通过控制旁通支管的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回流量,让泵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况运行,延长泵的使用寿命。且回流量稳定可调。回流量稳定可调。回流量稳定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试试验装置及稳定回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试试验装置及污泥、反硝化液稳定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过量的氮、磷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体恶化,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AAO工艺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HRT)短、运行设计经验成熟等优势,当前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主流工艺。AAO工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生物池中聚磷菌、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氮、磷去除,其中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代谢活动需要充足的碳源作为支撑。然而我国村镇生活污水碳氮比低,这成为了传统AA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提升的主要障碍。
[0003]传统AAO工艺是按照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沉淀池的顺序来布设的,通常占地面积较大,设备较多,运行管理复杂,在进水碳源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理想的脱氮除磷性能,更不适用于农村单户或未接入管网的点源小流量污水处理。面对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污水处理厂通常的做法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投加优质碳源(乙酸钠、甲醇和葡萄糖等),但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们我们急需要一种能应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点源小流量污水处理设备。
[0004]污水处理工艺的设置,需要先经过实验室试验,试验的流程为先进行小试,设定工艺路线,然后取对应要处理的污水,进行试验,检验该工艺路线是否能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然后进行中试放大,放大后看污水量增加后,该工艺路线是否能稳定的达到处理的效果,中试放大后,再投放到相应的需要污水处理的地方。
[0005]中试的时候,由于污泥回流和反硝化液回流流量小,无法找到相应配套流量工业回流泵。如果在泵的进口前面通过阀门控制吸入量,一方面则泵压力大,泵长期不能以最佳的工况运行,泵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试试验装置污泥、反硝化液稳定回流装置,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村镇生活污水中试试验装置,解决了回流流量不方便控制的问题,能适应村镇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试试验装置污泥、反硝化液稳定回流装置,包括沉淀池、好氧池和缺氧池,所述缺氧池设置有内回流口和外回流口,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好氧池设置有内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回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出口管线上均设置有旁通支管,两个回流泵的旁通支管分别与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相连,两个回流泵出口管线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内回流
口和外回流口相连,在旁通支管和两个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0008]通过控制旁通支管的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回流量,让泵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工况运行,延长泵的使用寿命。且回流量稳定可调。
[0009]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村镇生活污水中试试验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通过左右延伸的竖向隔板隔成前后两个腔室,位于后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竖向隔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一缺氧池、第二厌氧池、第三厌氧池、沉淀池,位于前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隔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二缺氧池、第一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设置有进水装置、外回流口和内回流口,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厌氧池之间、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之间、第二厌氧池和第三厌氧池之间、第三厌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沉淀池之间、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之间的隔板上分别开设有水流过孔,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盘,所述第二好氧池设置有内回流管,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出口管线上均设置有旁通支管,两个回流泵的旁通支管分别与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相连,两个回流泵出口管线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内回流口和外回流口相连,在旁通支管和两个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第三厌氧池内分别安装有造浪泵,在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第三厌氧池的内壁分别设置有造浪泵安装支架,所述造浪泵通过吸盘吸附安装在造浪泵安装支架上。采用造浪泵替代常规的搅拌装置,一方面安装方便,如采用电机加搅拌桨叶的方式搅拌,还需要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上安装搅拌电机固定杆,结构复杂,且能耗高,造价高。采用造浪泵一方面安装方便,另一方面更节省能源,采用吸盘安装,维护方便,混合效果由于传统搅拌桨搅拌的方式。与传统搅拌电机相比,能耗降低75%,造价降低96%。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厌氧池之间、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之间、第二厌氧池和第三厌氧池之间、第三厌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的水流过孔一上一下错开设置。这样一上一下上下翻流,有利于延长停留时间。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将两级缺氧池设置在前面,强化脱氮,然后再依次经过厌氧、厌氧、厌氧、好氧处理后沉淀,出水水质最终能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造浪泵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

3所示,一体化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试试验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通过左右延伸的竖向隔板隔成前后两个腔室,位于后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竖向隔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一缺氧池2、第二厌氧池5、第三厌氧池6、沉淀池9,位于前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隔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二缺氧池3、第一厌氧池4、第一好氧池7、第二好氧池8,第一缺氧池2设置有外回流口202和内回流口201,第一缺氧池2和第二缺氧池3之间、第二缺氧池3和第一厌氧池4之间、第一厌氧池4和第二厌氧池5之间、第二厌氧池5和第三厌氧池6之间、第三厌氧池6和第一好氧池7之间、第一好氧池7和第二好氧8之间、第一好氧池7和沉淀池9之间、第二好氧池8和沉淀池9之间的隔板上分别开设有水流过孔10,优选: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厌氧池之间、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之间、第二厌氧池和第三厌氧池之间、第三厌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的水流过孔一上一下错开设置。沉淀池9上部设置有导流筒,第一好氧池7和第二好氧池8的水流过孔通过管道与导流筒16上部的进口相连,导流筒的底部伸到沉淀池的中下部。此为常规技术。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有清水出水口。
[0020]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回流装置,包括沉淀池、好氧池和缺氧池,所述缺氧池设置有内回流口和外回流口,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好氧池设置有内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上分别设置有回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出口管线上均设置有旁通支管,两个回流泵的旁通支管分别与污泥回流管和内回流管相连,两个回流泵出口管线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内回流口和外回流口相连,在旁通支管和两个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2.一种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中试试验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通过左右延伸的竖向隔板隔成前后两个腔室,位于后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竖向隔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一缺氧池、第二厌氧池、第三厌氧池、沉淀池,位于前侧的腔室内通过前后延伸的隔板从左到右分别隔出第二缺氧池、第一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设置有进水装置、外回流口和内回流口,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第二缺氧池和第一厌氧池之间、第一厌氧池和第二厌氧池之间、第二厌氧池和第三厌氧池之间、第三厌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第一好氧池和沉淀池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正刚宋南川王文婧程志良陈龙吴越贺丹丹马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豪洋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