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77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转印打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包括机架、热转印元件和发热条,所述机架内部安装有元件架,所述热转印元件安装在所述元件架侧部,所述发热条安装在所述热转印元件侧部,所述机架中部转动安装有碳带出料辊和碳带收回辊,所述碳带出料辊设置在所述热转印元件下方,所述碳带收回辊设置在所述热转印元件上方,所述机架中部安装有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侧部安装有除墨铲,经过发热条的碳带留有余温,通过第二导向辊和除墨铲的配合,可将使用过的碳带再次热处理,并将熔化的油墨铲除或铲花,从而破坏碳带留下的图案,实现保密的效果。实现保密的效果。实现保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热转印打印
,具体为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热转印技术是热传递原理与烫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根据这种技术制造的热转印条码打印机中,最常见的是“熔解型”的热转印打印机。它是最常用的工业打印机,它采用聚酯薄膜作为色带的基带,表层涂上蜡质固体油墨。印制时,由微处理器控制热(敏)印制头中的发热体加热,从而使薄膜色带上的热熔性油墨层熔化,进而转印到普通纸上生成可长期保留的图形。
[0003]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包含热转印元件和,这些打印元件在被加热时并与色带接触时,会导致油墨从色带转移到基材上。油墨将从色带的与加热的打印元件相邻的区域转移。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加热与需要转印油墨的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打印元件,而不是对与不需要油墨转印的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打印元件进行加热,来在基材上印刷图像。
[0004]使用过的碳带的有打印内容处的油墨脱离碳带基膜,使得该处成为空白,而没有打印内容处的油墨仍然留存在原处。如此,可以根据使用过的碳带反推出打印内容,若打印内容需要保密,则使用过的碳带需要特别处理,否则会被外人窃取信息。现阶段有一种公开号为CN110116556A的带有碳带擦除功能的热转印装置,驱动碳带擦除辊转动对经过热转印打印机打印后的碳带上的打印痕迹进行擦除或磨花以隐藏打印痕迹,但是擦除辊的转速如果过快,会将碳带擦破,导致碳带断裂,影响打印;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具备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的装置擦除辊的转速如果过快,会将碳带擦破,导致碳带断裂,影响打印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包括机架、热转印元件和发热条,所述机架内部安装有元件架,所述热转印元件安装在所述元件架侧部,所述发热条安装在所述热转印元件侧部,所述机架中部转动安装有碳带出料辊和碳带收回辊,所述碳带出料辊设置在所述热转印元件下方,所述碳带收回辊设置在所述热转印元件上方,所述机架中部安装有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侧部安装有除墨铲。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导向辊设置为铜管,所述除墨铲一端的两侧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除墨铲的另一端设置为磨砂端,所述除墨铲的磨砂端与所述第二导向辊间隙配合。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热转印元件外侧安装有护板,所述护板设置为L型树脂板,所述护板的棱角均作倒圆角处理。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机架外侧安
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碳带收回辊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碳带收回辊的端部一体化焊接有控制轮,所述控制轮设置为侧壁有防滑纹的圆轮。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机架中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设置在所述碳带出料辊与所述护板之间,所述第三导向辊设置在所述碳带收回辊与所述热转印元件之间。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机架中间转动安装有摩擦辊,所述摩擦辊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辊的上侧,所述摩擦辊外侧安装有可替换管套,所述可替换管套设置为有凹凸纹理的硫化橡胶套。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机架两侧转动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机架螺纹连接,所述旋钮的内壁同时与所述除墨铲的端部贴合。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碳带出料辊包括内辊、阻尼圈和外圈,所述内辊与所述机架固定插接,所述阻尼圈套接在所述内辊外侧的两端,所述外圈套接在所述内辊的外侧,同时所述外圈与所述阻尼圈接触。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机架的两侧安装有转销。
[0016]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热转印打印头结构,热转印元件控制发热条以像素式发热,将碳带上的油墨熔印在纸张上,经过发热条的碳带留有余温,通过第二导向辊和除墨铲的配合,可将使用过的碳带再次热处理,并将熔化的油墨铲除或铲花,从而破坏碳带留下的图案,实现保密的效果,且本打印头结构模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对碳带的破坏小,使用更可靠。
[0018]2、该热转印打印头结构,通过第三导向辊与摩擦辊和配合,对碳带进行再一次的擦拭,将有余温的油墨擦掉或擦花,进一步提高保密效果。
[0019]3、该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在摩擦辊的外侧安装有可替换管套,在可替换管套使用久了之后,擦拭效果下降,可拆装更换,操作简单,提高打印头结构模组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上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10、机架;120、热转印元件;130、发热条;140、护板;150、元件架;160、碳带出料辊;170、碳带收回辊;180、控制轮;190、第一导向辊;200、第二导向辊;210、第三导向辊;220、除墨铲;230、摩擦辊;240、可替换管套;250、旋钮;260、电机;270、转销;161、内辊;162、阻尼圈;163、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现有的装置擦除辊的转速如果过快,会将碳带擦破,导致碳带断裂,影响打印的问题,请参阅图1

图5,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包括机架110、热转印元件120和发热条130,机架110的两侧安装有转销270,用于与打印机连接。
[0029]机架110内部安装有元件架150,热转印元件120安装在元件架150侧部,发热条130安装在热转印元件120侧部,机架110中部转动安装有碳带出料辊160和碳带收回辊170,碳带出料辊160设置在热转印元件120下方,碳带收回辊170设置在热转印元件120上方,机架110中部安装有第二导向辊200,第二导向辊200侧部安装有除墨铲220。
[0030]第二导向辊200设置为电发热铜管,具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包括机架(110)、热转印元件(120)和发热条(13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0)内部安装有元件架(150),所述热转印元件(120)安装在所述元件架(150)侧部,所述发热条(130)安装在所述热转印元件(120)侧部,所述机架(110)中部转动安装有碳带出料辊(160)和碳带收回辊(170),所述碳带出料辊(160)设置在所述热转印元件(120)下方,所述碳带收回辊(170)设置在所述热转印元件(120)上方,所述机架(110)中部安装有第二导向辊(200),所述第二导向辊(200)侧部安装有除墨铲(2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辊(200)设置为铜管,所述除墨铲(220)一端的两侧与所述机架(110)转动连接,所述除墨铲(220)的另一端设置为磨砂端,所述除墨铲(220)的磨砂端与所述第二导向辊(200)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转印元件(120)外侧安装有护板(140),所述护板(140)设置为L型树脂板,所述护板(140)的棱角均作倒圆角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0)外侧安装有电机(260),所述电机(260)的输出轴与所述碳带收回辊(17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转印打印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带收回辊(170)的端部一体化焊接有控制轮(180),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芳张晨涛王霞沙国荣侯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开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