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54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壁上方连接有隔板,所述安装壳的内底端侧壁连接有四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滑动套装有滑套,四组滑套之间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放置有电源本体,使用时,压覆组件对电源本体向下压覆定位,同时四组第一抗振组件将对电源本体进行挤压定位,进而方便安装电源本体,同时四组第一抗振组件在电单车骑行过程中可对电源本体在左右以及前后方向上进行缓冲抗振,且当电源本体遇到上下颠簸时,通过第二抗振组件与压覆组件配合可对电源本体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缓冲抗振,进而可提高本电源本体的抗振性。体的抗振性。体的抗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为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自行车是指以电池本体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电池本体、转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15043344 U,授权公告日为:2021.12.07)提出了一种高稳固的电单车电源,该专利通过四个卡接块对电池本体的四角位置进行限位,从而增加了对电池本体固定的稳固性,在车子摔倒时,可提供较大的保护。
[0004]上述专利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或操作技术原因,电单车易出现颠簸,导致振动,其上述专利无防振组件进行防振,其防振效果不佳,会影响电源的稳定性,引起电池包和电池模组受损,严重时可能发生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包括安装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上方固定连接有隔板(26),所述安装壳(1)的内底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与隔板(26)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的外表面滑动套装有滑套(3),四组滑套(3)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7),所述安装板(27)的中部放置有电源本体(12),所述安装板(27)的上端面安装有用于对电源本体(12)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进行减振的第一抗振组件(2),所述安装壳(1)的内底端安装有用于对电源本体(12)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减振的第二抗振组件(6),所述隔板(26)的上端面开设有通口(10),所述通口(10)上安装有用于对电源本体(12)进行压覆定位的压覆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一抗振组件(2)包括侧板(13),所述侧板(13)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7)的上端面,所述侧板(13)上开设有两组滑口(21),所述滑口(21)的内壁上下方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9),所述侧板(13)靠近电源本体(12)的一侧设置有挤压板(15),所述挤压板(15)与滑块(19)之间铰接安装有第一阻尼器(16),所述滑块(19)与滑口(21)的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阻尼器(16)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两组固定块,两组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套装在第一阻尼器(16)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5)与侧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杆(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振的电单车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3)与对应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裕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科利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