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27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6:04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充电接口和显示屏,所述电源本体上端的一侧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电源本体靠近充电接口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电源本体的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电源本体的防水支撑机构,所述电源本体靠近显示屏的一侧固定有用于保护显示屏并能够给显示屏遮光的转动保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支撑电源本体,便于在路面有积水而将电源本体放置在地上使用时,能够支撑起电源本体,有效的避免电源本体进水受潮损坏,同时能够极大程度的便于保护显示屏不受损坏,同时在阳光较大时能够便于对显示屏进行这样工作,方便人们观察显示屏本体显示的内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源
本技术涉及便携式应急电源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上升,也越来越多的人们兴起了户外旅游的爱好,而通常人们乘坐房车进行户外旅行是,同常都会在车内准备备用移动电源进行供电,因而应急电源已经不仅仅是用来应急,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用到应急电源;而由于在野外进行游行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地面有积水的情况,而在路面有积水的时候,而此时又急需使用应急电源时,通常是需要一个人进行手持电源,然后进行电源的使用,极为不便,而当路面有积水时,如果将电源直接放置在地面极容易造成电源受潮而损坏,或地面不平时,不能较稳的放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源,包括电源本体、充电接口和显示屏,所述电源本体上端的一侧安装有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的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电源本体的防水支撑机构。所述防水支撑机构包括转动槽、第一转轴、第一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电源,包括电源本体(1)、充电接口(2)和显示屏(3),所述电源本体(1)上端的一侧安装有充电接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电源本体(1)的防水支撑机构(4);/n所述防水支撑机构(4)包括转动槽(41)、第一转轴(42)、第一扭力弹簧(43)、支撑腿(44)、滑套(45)、拉杆(46)、第一限位块(47)、第一弹簧(48)、拉板(49)和避让槽(410),所述电源本体(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转动槽(41),所述转动槽(41)内壁的一侧通过圆孔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2),所述第一转轴(42)外壁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扭力弹簧(43),所述第一扭力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源,包括电源本体(1)、充电接口(2)和显示屏(3),所述电源本体(1)上端的一侧安装有充电接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1)的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电源本体(1)的防水支撑机构(4);
所述防水支撑机构(4)包括转动槽(41)、第一转轴(42)、第一扭力弹簧(43)、支撑腿(44)、滑套(45)、拉杆(46)、第一限位块(47)、第一弹簧(48)、拉板(49)和避让槽(410),所述电源本体(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转动槽(41),所述转动槽(41)内壁的一侧通过圆孔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2),所述第一转轴(42)外壁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扭力弹簧(43),所述第一扭力弹簧(43)远离第一转轴(42)的一端与转动槽(41)的内壁固定,两个所述第一转轴(42)的外壁固定有支撑腿(44),所述电源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对称固定有滑套(45),四个所述滑套(4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拉杆(46),所述拉杆(46)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限位块(47),且第一限位块(47)靠近支撑腿(44)的一端呈斜面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47)与支撑腿(44)相配合,所述拉杆(46)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弹簧(48),所述第一弹簧(48)远离拉杆(46)的一端与滑套(45)固定,所述拉杆(46)远离第一限位块(47)一侧的中部固定有拉板(49),所述转动槽(41)的内壁对称开设有避让槽(4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44)为U型状结构,所述支撑腿(4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44)远离所述第一转轴(42)的杆部呈波浪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1)靠近充电接口(2)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3),所述电源本体(1)靠近显示屏(3)的一侧固定有用于保护显示屏(3)并能够给显示屏(3)遮光的转动保护机构(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保护机构(5)包括连接套(51)、防护盖(52)、挡条(53)、第二扭力弹簧(54)、连接条(55)、连接块(56)、连接肋(57)、第二限位块(58)、第二弹簧(59)、第一挡块(510)、斜面块(511)、外罩(512)、按压块(513)和第二挡块(5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秋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科利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