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1630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在待处理工件磨抛或电镀后进行电磁耦合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磨抛后的工件置于电磁耦合场中,利用脉冲电磁外场处理工件,工件由于电致伸缩、磁致伸缩产生的振动与残余应力相互作用,材料中的位错发生移动,从而起到调控残余应力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电镀后的工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基体和镀层材料产生原子扩散现象,增强镀层结合力,同时晶粒得到细化,镀层硬度、耐磨性得到提升。磨性得到提升。磨性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加工
,涉及电镀工艺,具体涉及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工作环境的需要,人们常常会在材料表面进行电镀,例如在材料表面电镀一层耐磨材料,以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或者在材料表面电镀一层导电材料,以使材料表面(如塑料)具有一定的导电性等。电镀工艺主要有以下作用:(1)提高金属零件在使用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装饰零件的外表,使其光亮美观;(2)提高零件的工作性能,如硬度、耐磨、导电性、电磁性、耐热性、钎焊性及其他特殊性能。而目前关于传统电镀工艺有以下几点难题:一方面去除基体表面氧化层时进行打磨处理,会引入残余应力,使得镀层结合力下降;另一方面镀层结合力分布不均匀,在镀后检测中表面出现裂纹、锈蚀现象。
[0003]针对电镀镀层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对镀层结合力的调控,由于镀层制备工艺中去除基体表面氧化层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故残余应力的引入无法避免,镀层结合力必然会受到影响。现在研究人员旨在通过寻找一种合适的镀层加工工艺,来克服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待处理工件磨抛或电镀后进行电磁耦合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待处理工件磨抛后进行电磁耦合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0设置电场参数;所述电场参数包括:脉冲电压幅值为0.5~2.5V,电流密度为10~25A/mm2,每组脉冲包括一个正脉冲和一个负脉冲,单边脉冲频率为50~100Hz;脉冲组数为1000~3000组,相邻脉冲组的间隔时间10~100ms,脉冲电场施加时间为100~150s;S11设置磁场参数;所述磁场参数包括:脉冲磁场强度为1~2.5T,单个脉冲磁场作用时间为8~12s,相邻两个磁场脉冲间隔为1~3s,脉冲磁场充磁次数为10~14次,脉冲磁场施加时间为100~150s;S12将待处理工件置于电场和磁场施加环境中,按照步骤S10和S11设置的电场参数和磁场参数,以电场和磁场交替处理作为一个循环,对待处理工件进行循环迭代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对待处理工件磨抛后进行电磁耦合处理的迭代次数为10~14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磁耦合处理方法在电镀工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待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兰付帅于航王杰孙开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