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流组件、多贯流结构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617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调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贯流组件、多贯流结构及空调,其中,贯流组件包括用于出风的出风道以及用于进风并换热的第一进风道,第一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形成第一流通风道,出风道内安装有贯流风扇,第一进风道内安装有换热模块;还包括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道,第二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形成第二流通风道,出风道的出风端、第一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第二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均可封闭。多贯流结构包括至少两组贯流组件,且多组贯流组件的出风道的出风端朝向不同。空调包括贯流组件或多贯流结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解决现有的贯流空调的模式单一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贯流组件、多贯流结构及空调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了贯流组件、多贯流结构及空调。

技术介绍

[0002]贯流空调包括单贯流、双贯流、多贯流等多种型号,结合图1所示,单贯流空调是指只设有一组贯流组件,即只有一条贯流风道3及一个安装在贯流风道3内的贯流风扇2,贯流风道3的进口处安装有换热模块1,贯流风道3的出口处活动设置有导向板4,空调开启后,换热模块1和贯流风扇2均启动,且贯流风道3出口处的导向板4打开,通过贯流风扇2的作用,使得风从贯流风道3的进口进入,通过换热模块1完成换热后再从贯流风道3的出口排出。双贯流空调、多贯流空调则是指设有两组或多组贯流组件,可以使得多个贯流风道3朝向不同的方向出风,扩大空调的出风范围,且满足室内较大区域的制冷制热需求。
[0003]现有的贯流空调的模式单一,由于贯流组件仅包括一条贯流风道3,进入贯流风道3内的风均需经过换热模块1,则仅能满足制冷制热需求,尤其是对于双贯流空调和多贯流空调来说,需要在每组贯流组件的贯流风道3内均设置一组换热模块1,而多个贯流风道3的换热模块1无法共用,否则当其中一组或多组贯流风道3所对应的区域温度满足设定温度后,新进入该贯流风道3内的风还是会经过换热模块1进行换热,导致该区域内的温度无法保持在设定温度,但在每组贯流组件的贯流风道3内均设置一个换热模块1并分别和室外机对应,成本较高。
[0004]另外,现有技术中若需要对贯流空调增加除湿或净化功能,则一般将除湿模块或净化模块直接安装在贯流风扇2和换热模块1之间,使得进入贯流风道3内的风可以经过除湿模块或净化模块,进行除湿或净化,但由于风先经过换热模块1,可能会将换热模块1处的脏污带入,且除湿模块或净化模块安装在贯流风道3内部,影响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贯流组件、多贯流结构及空调,以解决现有的贯流空调的模式单一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贯流组件,包括用于出风的出风道以及用于进风并换热的第一进风道,第一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形成第一流通风道,出风道内安装有贯流风扇,第一进风道内安装有换热模块;还包括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道,第二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形成第二流通风道,出风道的出风端、第一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第二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均可封闭。
[000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通过本方案的设计,丰富了空调的送风方式,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本方案中有以下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0010]A、制冷制热模式:第一流通风道打开,封闭第二流通风道,空气从第一进风道的进
风端进入,经过换热模块后,从出风道的出风端排出,为常规的制冷制热模式。
[0011]B、制冷制热+室内循环模式:
[0012]b1:首先启动常规的制冷制热模式,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封闭第一流通风道,打开第二流通风道,开启室内循环模式,则空气从第二进风道的进风端进入,然后直接从出风道的出风端排出,对室内已经降温或升温的空气进行循环,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并均匀室内温度,降低出现局部低温或局部高温的可能。
[0013]b2:第一流通风道、第二流通风道均打开,空气从第一进风道、第二进风道两处进入出风道内,同时满足制冷制热需求和室内循环需求,且可以获得较大的出风量。
[0014]C、室内循环模式:空气从第二进风道的进风端进入,然后直接从出风道的出风端排出,只对室内风进行循环,而不产生制冷制热。该种模式下,便于配合使用者已有的室内净化器、除湿器等同步使用,可对室内空气进行较大范围的净化或除湿。
[0015]进一步,还包括滤网,滤网用于覆盖第一进风道的进风端及第二进风道的进风端。
[0016]有益效果:滤网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第一进风道或第二进风道内。
[0017]进一步,第二进风道的进风端可拆卸连接有净化模块和/或吸湿模块。
[0018]有益效果:将净化模块或吸湿模块安装在第二进风道的进风端,在室内循环模式下,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或除湿,且可以有效的安置净化模块或吸湿模块,相比现有技术中多将净化模块或吸湿模块安装到第一进风道的出风端(即换热模块和贯流风扇之间的位置),本方案的设计,可以避免净化模块或吸湿模块受到换热模块脏污的影响,且将净化模块或吸湿模块安装在制冷制热的主风道(即第一流通风道)外,减少了净化模块或吸湿模块对空调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
[0019]另外,净化模块或吸湿模块安装在第二进风道处,便于拆装清洗或维修更换。
[0020]进一步,还包括活动设置的风板,风板用于封闭第一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或第二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
[0021]有益效果:通过风板活动设置,调整风板的位置或角度,使得风板可以有三种状态,并满足空调模式的需求:(1)完全封闭第一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空调处于室内循环模式;(2)完全封闭第二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空调处于制冷制热模式;(3)同时半封闭第一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第二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空调处于制冷制热+室内循环模式。
[0022]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23]有益效果: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以此判断是否达到空调设定温度,是否需要切换空调模式。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5]多贯流结构,包括至少两组贯流组件,且多组贯流组件的出风道的出风端朝向不同。
[00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1、多组贯流组件的出风道的出风端朝向不同,扩大出风范围,减少室内送风死角;扩大出风量,实现迅速制冷制热。
[0028]2、进一步丰富空调的送风模式,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制冷制热的方向,选择朝向
该方向的出风道所在的贯流组件开启制冷制热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控制方向的制冷制热选择。
[0029]进一步,多组贯流组件的第一进风道的进风端均连通,换热模块安装于多个第一进风道的进风端,并用于给多个第一进风道进入的风均换热。
[0030]有益效果:多组贯流组件共用一个换热模块,减少换热模块的设置,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0031]进一步,出风道内转动连接有导向板,部分贯流组件的出风道的出风端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0032]有益效果:通过调节导向板的角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出风方向,配合出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扩大出风朝向的选择。而将部分贯流组件的出风道的出风端设于同一个平面内,则通过调节导向板的角度,使得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的该部分贯流组件可以实现集中出风或分散出风,满足多种出风模式需求。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贯流组件,包括用于出风的出风道以及用于进风并换热的第一进风道,第一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形成第一流通风道,出风道内安装有贯流风扇,第一进风道内安装有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进风的第二进风道,第二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形成第二流通风道,出风道的出风端、第一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第二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均可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滤网用于覆盖第一进风道的进风端及第二进风道的进风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道的进风端可拆卸连接有净化模块和/或吸湿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设置的风板,风板用于封闭第一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或第二进风道和贯流风扇的进风端连通处。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