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莉娜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80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安装架、间距调节模块、行走模块、升降模块、顶座和检测模块;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间距调节模块安装在安装架的内侧;行走模块安装在底座的底端、且与间距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升降模块安装在安装架的顶部,顶座固定安装在升降模块的输出端,检测模块安装在顶座上、以对桥梁的伸缩缝进行变形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不同桥梁伸缩缝边缘宽度相对应,大大提高了通用性。大大提高了通用性。大大提高了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交通运输量的迅速增长,路面、桥梁等建筑设施逐渐增多,桥梁投入使用后容易出现一些细微裂缝,若想延长桥梁使用期限,保护行人及通过车辆的安全,必须定期检测维修桥梁;目前对桥梁裂缝的检测多为手持式裂缝检测装置,必须要工人实地测量才能得到裂缝的数据,当工人对桥底或桥身进行检测时,采用手持式裂缝检测装置不仅不方便而且十分危险。
[0003]对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655348.2中公开了“一种桥梁变形裂缝检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底架,两个所述底架之间共同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架,每个所述底架上均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台,每个所述支撑台内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均通过第一联轴器安装有滚珠丝杆,每根所述滚珠丝杆上均螺纹连接有支撑座,四根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共同安装有遮板”;
[0004]该专利通过在滚轮上设置吸盘,并使吸盘交替吸附于桥面,可以使检测仪紧贴桥面行驶,这种方式无需工人现场检测,更加安全;虽然该专利解决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问题,但是,在桥梁的检测过程中,不同桥梁的伸缩缝的边缘的宽度存在差异,如果边缘宽度较小,该专利的两个滚轮的间距过大将无法行走,这就导致该专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无法调整滚轮的间距问题。r/>[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底座、安装架、间距调节模块、行走模块、升降模块、顶座和检测模块;
[0008]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间距调节模块安装在安装架的内侧;所述行走模块安装在底座的底端、且与间距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模块安装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顶座固定安装在升降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顶座上、以对桥梁的伸缩缝进行变形检测。
[0009]进一步地,所述间距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内螺纹筒、两个第一丝杆、两个连接板、第一蜗轮、第一电机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内螺纹筒转动安装在安装架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螺纹筒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轮固定安装在第一内螺纹筒的中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蜗杆的端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与第一蜗轮啮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模块包括第一固定座、转筒、两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一限位条、两个行走轮和若干吸盘;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部,所述转筒贯穿第一固定座、且与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条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一限位条分别插接在转筒的两端、且与转筒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行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的端部,若干所述吸盘均匀固定安装在相应的行走轮的外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模块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转筒的中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座的内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座、转动杆、两个支撑杆、两个导向轮和两个卷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外侧,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侧,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动杆的两端,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杆的底端,两个所述卷簧分别套设在转动杆的两端,两个所述卷簧的一端均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卷簧的另一端均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模块包括两个第二内螺纹筒、两个第二丝杆、两个第二蜗轮、第二固定座、第二蜗杆、第三蜗轮和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二内螺纹筒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架顶部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丝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内螺纹筒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均与顶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蜗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内螺纹筒的底端,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安装在第二固定座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蜗轮均与第二蜗杆啮合;所述第三蜗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蜗杆上,所述连接件安装在安装架的顶部、以驱动第三蜗轮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中空蜗杆、第二转轴和第二限位条;所述中空蜗杆转动安装在安装架的顶部、且与第三蜗轮啮合,所述第二限位条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限位条均插接在中空蜗杆内、且与中空蜗杆滑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空心轴、转盘、安装座、转动座、检测仪、第一锥齿轮、第三转轴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空心轴贯穿顶座、且与顶座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固定安装在空心轴的顶部,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转盘的顶部,所述转动座转动安装在转动座的内侧,所述检测仪固定安装在转动座的外侧,所述第一锥齿轮与转动座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贯穿空心轴、且与空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的顶部、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传动件和驱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工作箱、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和第六传动齿轮;所述工作箱固定安装在顶座的底部,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空心轴的底部,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底部,所述第五传动齿轮和第六传动齿轮通过同一销轴均转动安装在工作箱的内部,所述第五传动齿轮与四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六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与第五传动齿轮固定连接。
[0017]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第七传动齿轮和第八传动齿轮;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装在工作箱的底部,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均固定安装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且均位于工作箱的内部,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
不完全齿轮的齿部错开设置,所述第八传动齿轮与第六传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且与第二不完全齿轮间歇性啮合,所述第七传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工作箱内、且与第八传动齿轮错位啮合,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与第七传动齿轮间歇性啮合。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蜗杆转动,这就使得第一蜗轮带动第一内螺纹筒转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一丝杆可以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也就使得连接板带动行走轮相向或者相背移动,这就将两个行走轮的间距调整到与桥梁伸缩缝边缘宽度相对应;
[0020]S2: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一传动齿轮带动转筒转动,这就使得两个第一转轴带动两个行走轮同步转动,而行走轮上的吸盘可以吸附在桥面上,保证检测模块稳定移动对伸缩缝进行不同位置的检测;
[0021]S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安装架(2)、间距调节模块(3)、行走模块(4)、升降模块(6)、顶座(7)和检测模块(8);所述安装架(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间距调节模块(3)安装在安装架(2)的内侧;所述行走模块(4)安装在底座(1)的底端、且与间距调节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模块(6)安装在安装架(2)的顶部,所述顶座(7)固定安装在升降模块(6)的输出端,所述检测模块(8)安装在顶座(7)上、以对桥梁的伸缩缝进行变形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模块(3)包括第一内螺纹筒(31)、两个第一丝杆(32)、两个连接板(33)、第一蜗轮(34)、第一电机(35)和第一蜗杆(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筒(31)转动安装在安装架(2)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一丝杆(3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螺纹筒(31)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33)的顶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轮(34)固定安装在第一内螺纹筒(31)的中部,所述第一电机(35)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蜗杆(36)的端部与第一电机(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与第一蜗轮(34)啮合;所述行走模块(4)包括第一固定座(41)、转筒(42)、两个第一转轴(43)、两个第一限位条(44)、两个行走轮(45)和若干吸盘(46);所述第一固定座(4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所述转筒(42)贯穿第一固定座(41)、且与第一固定座(4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条(44)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43)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转轴(43)和第一限位条(44)分别插接在转筒(42)的两端、且与转筒(42)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行走轮(45)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43)的端部,若干所述吸盘(46)均匀固定安装在相应的行走轮(45)的外侧;所述行走模块(4)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7)、第二传动齿轮(48)和第二电机(49);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7)固定安装在转筒(42)的中部,所述第二电机(49)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座(41)的内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8)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49)的输出轴上、且与第一传动齿轮(47)啮合;所述底座(1)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向组件(5),所述导向组件(5)包括固定座(51)、转动杆(52)、两个支撑杆(53)、两个导向轮(54)和两个卷簧(55);所述固定座(5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外侧,所述转动杆(52)转动安装在固定座(51)的内侧,两个所述支撑杆(5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动杆(52)的两端,两个所述导向轮(54)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杆(52)的底端,两个所述卷簧(55)分别套设在转动杆(52)的两端,两个所述卷簧(55)的一端均与转动杆(5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卷簧(55)的另一端均与固定座(5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6)包括两个第二内螺纹筒(61)、两个第二丝杆(62)、两个第二蜗轮(63)、第二固定座(64)、第二蜗杆(65)、第三蜗轮(66)和连接件(6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桥梁变形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内螺纹筒(61)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架(2)顶部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丝杆(62)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内螺纹筒(61)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丝杆(62)的顶端均与顶座(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蜗轮(6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内螺纹筒(61)的底端,所述第二固定座(64)固
定安装在安装架(2)的顶部,所述第二蜗杆(65)转动安装在第二固定座(64)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蜗轮(63)均与第二蜗杆(65)啮合;所述第三蜗轮(66)固定安装在第二蜗杆(65)上,所述连接件(67)安装在安装架(2)的顶部、以驱动第三蜗轮(66)转动;所述连接件(67)包括中空蜗杆(671)、第二转轴(672)和第二限位条(673);所述中空蜗杆(671)转动安装在安装架(2)的顶部、且与第三蜗轮(66)啮合,所述第二限位条(673)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672)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672)与第二限位条(673)均插接在中空蜗杆(671)内、且与中空蜗杆(671)滑动连接;所述检测模块(8)包括空心轴(81)、转盘(82)、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郭爱霞方建祥黄生辉吕良江李莉娜
申请(专利权)人:李莉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