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70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P

L

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具体的,涉及基于P

L

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精细分辨率的碳排放空间分布是碳循环研究和碳减排战略的迫切需要。城市规划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碳排放受到土地利用和城市形态的高度影响,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分配土地,提高能源效率,优化城市结构,减少碳化物的排放量。因此,明确的空间碳排放地图对于城市规划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碳市场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但缺少对应优化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缺乏对不同板块的碳流图的展示和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缺乏对应优化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缺乏对不同板块的碳流图的展示的问题。提出基于P

L

A(点线面积)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采用P
r/>L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P

L

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温室气体清单获取检测区域内的碳排放活动主体;S2、根据碳排放活动主体对检测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主体区域、第二主体区域以及第三主体区域;S3、根据各主体区域的碳排放趋势因子获取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根据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分配各主体区域的目标碳排放量;S4、构建第一主体区域对应的点源碳排放分配模型、第二主体区域对应的线源碳排放分配模型以及第三主体区域对应的区域源碳排放分配模型;S5、根据各主体区域的碳源属性对各主体区域进行切割得到点源子区域、线源子区域以及区域源子区域;各主体区域对应的碳排放分配模型根据各子区域的参数信息分配对应碳排放量;S6、基于GIS对各碳排放活动主体的碳排放进行空间对应,获取活动主体对应的空间轮廓;对空间轮廓进行渲染,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地图;S7、计算各子区域对应的碳排放强度,得到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图,对碳排放强度图进行渲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

L

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根据碳排放活动主体对检测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主体区域、第二主体区域以及第三主体区域,包括:根据碳排放源的不同对碳排放活动主体进行分类;所述碳排放源包括有点源、线源和区域源;得到隶属于点源的第一主体区域、线源的第二主体区域和区域源的第三主体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

L

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各主体区域的碳排放趋势因子计算公式如下:其中,μ1为第一主体区域的碳排放趋势因子,μ2为第二主体区域的碳排放趋势因子;μ3为第三主体区域的碳排放趋势因子;为第一主体区域对应的第i年的实际碳排放量;为第二主体区域对应的第i年的实际碳排放量;为第三主体区域对应的第i年的实际碳排放量;m为各主体区域实际碳排放年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

L

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如下:μ1>1时,C1=1;0<μ1<1时,C1=

1;μ2>1时,C2=1;0<μ2<1时,C2=

1;μ3>1时,C3=1;0<μ3<1时,C3=

1;其中,χ1为第一主体区域对应的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χ2为第二主体区域对应的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χ3为第一主体区域对应的碳排放分配修正系数;C1为第一主体区域对应的碳
排放调节参数;C2为第二主体区域对应的碳排放调节参数;C3为第三主体区域对应的碳排放调节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P

L

A模型的碳流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真罗祾陈甜甜刘婧杜凤青程凡赵林萱李莉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