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70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冷轧得到的钢卷的带头上切出分别位于所述带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的两个缺口,所述缺口包括直线段、弧线段中的至少一种,且当所述直线段和/或所述弧线段的总数量为两段以上时,相邻的两个直线段和/或弧线段通过弧线过渡连接,以避免发生断带。由于缺口轮廓线附近的原子,其外侧的作用力由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转换为金属原子和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自由移动到平衡位置,如此依次递补形成链式反应,使大量非平衡位原子移至或接近平衡位,缺口附近区域的相当一部分内应力得到快速释放,使带头失去翘曲的驱动力,从根源上解决了带头翘曲卡钢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带头翘曲卡钢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带头翘曲卡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轧带钢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冷轧带钢在经连退处理时需要将前后两卷冷轧得到的钢卷进行快速焊接,焊接过程涉及带头穿入工作,对带头的平整度要求较高,穿带过程中翘曲的带头经常卡在过钢通道上部区域设备或底部衬板缝隙内,卡钢降速事故时有发生。目前防止穿带卡钢措施主要有磁力皮带输送穿带、人工压带头等外力辅助的方法,但是磁力皮带改造工程大、成本较高,人工辅助压带头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上述两种方法对于带头下扣情况均起不到较好的效果。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冷轧钢卷存在带头翘曲、穿带过程容易卡阻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通过改善带头的平整度,从根源上解决带头卡钢问题,有效防止钢卷带头发生翘曲。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目的的方案为,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在冷轧得到的钢卷的带头上切出两个缺口,两个缺口分别位于所述带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所述缺口包括直线段、弧线段中的至少一种,且当所述直线段和/或所述弧线段的总数量为两段以上时,相邻的两个直线段和/或弧线段通过弧线过渡连接,以消除带钢的内应力、防止带头翘曲。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带钢的长度方向,所述缺口的长度为d,25cm≤d≤30cm;沿所述带钢的宽度方向,所述缺口的深度为h,2.5cm≤h≤4.5cm。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带钢的宽度为D;
[0009]80cm≤D≤100cm时,所述缺口的深度h满足2.5cm≤h≤3.5cm;
[0010]100cm≤D≤120cm时,所述缺口的深度h满足3.5cm≤h≤4cm,
[0011]D>120cm时,所述缺口的深度h满足4cm≤h≤4.5cm。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带钢的长度方向,所述缺口靠近所述带钢的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带头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20cm~35cm。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带钢的长度方向,两个缺口的靠近所述带头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且两个缺口的远离所述带头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缺口对称设于带头的两侧边,控制两个缺口在带钢的长度方向上的误差在2cm以内、两个缺口的深度h的差值不大于1cm。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为三段式结构、包括沿带钢的带头至带尾的方向依次连接的起始段、过渡段和末端段,所述起始段、过渡段和末端段均为弧线段。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始段和末端段的圆弧半径为50cm~60cm、沿带钢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5cm~6cm,所述过渡段的圆弧半径为100cm~110cm、沿带钢长度方向上的长
度为15cm~18cm。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带钢的长度方向,所述起始段和所述末端段的圆弧半径以及长度均相同,且三段式结构的所述缺口为轴对称结构。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形状呈三角形或矩形、包括至少两个首尾相接的直线段,相邻两个直线段圆弧过渡连接;或者,所述缺口为一个圆弧段、所述缺口的圆弧半径为60cm~70cm。
[00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通过在冷轧得到的钢卷的带头上切出分别位于带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的两个缺口即可有效释放完整带钢在缺口处的内应力,为了防止应力集中导致的穿带过程以及焊接过程中发生断带,缺口包括直线段、弧线段中的至少一种,且当直线段和/或弧线段的总数量为两段以上时,相邻的两个直线段和/或弧线段通过弧线过渡连接,以消除带钢的内应力、从根本上防止带头翘曲。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为,缺口的出现释放了附近区域的内应力,同时也破坏了钢卷带头端部区域的应力场,应力会重新分布且削弱,达到削弱或全部释放应力的作用,最终改善带头翘曲情况。从微观角度看,侧边部部分切除形成缺口后,处于边缘部位的原子,其外侧的作用力由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转换为金属原子和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金属原子外侧受到的作用力由金属键转换为范德华力,由于范德华力远小于金属键,所以缺口处原子外侧受到的约束力骤降几乎为零,金属原子极易自由移动。当该原子受其余方向金属键的作用位移至平衡位置后,它和其它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变为零。同理,与该原子相邻的金属原子的一侧受到的相互作用力也会消失,可以自由移动到平衡位置,如此依次递补,形成链式反应,使大量非平衡位原子移至或接近平衡位,缺口附近区域的相当一部分内应力得到快速释放,使带头失去翘曲的驱动力,从根源上解决了带头翘曲卡钢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钢钢卷带头翘曲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中的在冷轧得到的钢卷的带头上切出两个缺口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的带钢应力释放后平整度得到改善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的带钢的原子间金属键相互作用示意图;
[0025]图5为图2中的带钢中某一原子位移后作用力消失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3的的带钢在某一原子位移后产生链式反应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0

带钢,11

带头;20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基于充分分析了带头翘曲的内部原因,通过从根本上改善带头的不平整度来解决卡钢问题,为了使本申请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0029]申请人通过对带头翘曲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带钢冷轧过程中,主要受到轧制力和张力的作用,外部载荷使带钢延展变薄,产生塑性变形,金属为抵抗外力作用自发产生内应
力。这种塑性变形是不均匀的,故塑性变形完毕后一部分内应力残留在物体内,形成残余应力。因为外力使带钢表面积延伸,所以内应力使带钢收缩。外部载荷撤除后,残余应力形成的应力场,使带钢具有收缩到变形前的趋势,于是出现翘曲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带钢受到张力和轧制力的作用,迫使晶体滑移,晶体内的金属原子本处于平衡位置,之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晶体产生滑移后部分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原子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外力去除后,金属键形成的相互吸引力或斥力使原子回到平衡位置,但是由于晶体滑移导致晶体畸变,部分原子无法克服阻力回到平衡位置,相互作用力持续存在,众多非平衡位原子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稳定的应力场。受重力的约束,开卷后带中不会出现严重的不平整度,但端部受到重力约束弱,内应力使带钢端部翘曲,尤其是犄角处翘曲最严重,也是卡钢的主要部位。
[0030]所以为了解决带头翘曲导致的穿带等一系列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冷轧得到的钢卷的带头上切出两个缺口,两个缺口分别位于所述带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所述缺口包括直线段、弧线段中的至少一种,且当所述直线段和/或所述弧线段的总数量为两段以上时,相邻的两个直线段和/或弧线段通过弧线过渡连接,以消除带钢的内应力、防止带头翘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带钢的长度方向,所述缺口的长度为d,25cm≤d≤30cm;沿所述带钢的宽度方向,所述缺口的深度为h,2.5cm≤h≤4.5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带钢的宽度为D;80cm≤D≤100cm时,所述缺口的深度h满足2.5cm≤h≤3.5cm;100cm≤D≤120cm时,所述缺口的深度h满足3.5cm≤h≤4cm;D>120cm时,所述缺口的深度h满足4cm≤h≤4.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带钢的长度方向,所述缺口靠近所述带钢的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带头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20cm~35c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钢卷带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带钢的长度方向,两个缺口的靠近所述带头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且两个缺口的远离所述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里赵永平齐志王建程智慧李宁王争李红旭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