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滚石防撞装置设计方法、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569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滚石防撞装置设计方法、应用。针对现有技术没有解决防撞体设计中利用关键参数对钢板耗能形变过程数学量化问题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测量钢板受球状体撞击变形过程的压缩应变、钢板变形区半径与体积;提供一种钢板受球状体撞击的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提供一种防撞体受撞击耗能量测量方法,用于耗能件是复合夹层结构的防撞体耗能性能测量;提供各测量方法在钢板抗撞击性能或防撞体耗能性能测算评估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滚石防撞装置设计方法,根据能量关系验算耗能件设计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对钢板耗能形变过程进行数学量化的技术空白,提升复合夹层结构耗能效果测算方案科学性,减少设计浪费。减少设计浪费。减少设计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滚石防撞装置设计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冲击变形测量与防撞装置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以钢板为迎撞面的耗能变形与防撞装置设计,属于运动过程测量技术、工程防护设计技术、地质灾害防治


技术介绍

[0002]防撞安全性设计是包含桥墩在内的某些特定建筑物/构筑体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工程实际中,一般将具有良好耗能缓冲性能的泡沫铝、聚氨酯等高吸收性材料加工成耗能芯材,再将其下覆于致密金属板之后,形成“三明治”式复合夹芯结构。以致密金属板(通常是钢板)作为迎撞面,能够有效克服高吸收性材料由于孔隙量大、致密性低所致的强度不足缺陷。这类复合夹芯材料由于具有质量轻、比刚强度高、吸能性能突出的性能优势,同时具有加工便捷、成本经济的造价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前述特定建筑物/构筑体的防撞部、防撞装置设计。
[0003]现有技术“泡沫铝防护装置在桥墩防撞上的应用研究”(徐东丰,重庆交通大学,2006)、“设置新型复合材料防撞装置的车-桥碰撞数值模拟”(张建强等,《中外公路》,2011年第31卷第6期)“聚氨酯夹层板桥墩防护装置研究”(邹世超,江苏科技大学,2012)、“泡沫铝夹芯板加固山区跨泥石流桥墩抗冲结构优化研究”(王东坡等,《振动与冲击》,2016年第35卷第10期)、“双层泡沫铝夹芯板抗滚石冲击结构性能优化研究”(程鹏等,《振动与冲击》,2018年第37卷第5期)均公开了钢-耗能芯材复合夹芯结构在特定建筑物/构筑体防撞安全中的应用与设计。这类现有技术存在两方向共性:其一,在防撞性能设计中均只重视耗能芯材的设计,忽视迎撞件钢面板作为复合夹芯结构一部分在受撞击时表现的耗能效应。因而低估了完整的复合夹芯结构耗能性能,造成设计保守。其二,在防撞试验或耗能部件设计中,均没有解决钢面板耗能形变测量问题,也就是仅采用实物物理测量手段确定钢面板变形程度,没有给出测量钢面板受撞击发生耗能形变的数学方法,由此使得现有技术始终没有解决利用关键参数对钢板耗能形变过程进行数学量化的问题。这与钢板材料在防撞建筑物/构筑体被大规模使用的工程实际脱节,制约了以钢板为迎撞面的防撞体/防撞部/防撞装置设计方法科学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量钢板受冲击变形过程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实现的滚石防撞装置设计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测量钢板受球状体撞击变形过程的压缩应变ε(t),其特征在于:依式1测算钢板的压缩应变ε(t),
[0007][0008]式1中,ε(t)—钢板压缩应变,
[0009]δ(t)—钢板受冲击压痕深度,根据撞击试验确定,
[0010]R1—球状体半径。
[0011]上述方法是测算钢板受撞击时由于材料弹塑性所致压缩小变形而产生的压缩应变。撞击物是均质球状体,或者是利用现有技术能够近似视为均质球状体的物体。对压缩应变ε(t)的测量所需的钢板受冲击压痕深度δ(t)数据获取,可通过现有撞击试验实现。
[0012]在测量确定ε(t)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方法进一步提供依式2测算钢板变形区半径R2(t)的方法,以及依式3测算钢板变形区体积V1(t)的方法,其中,d1是钢板撞击区原始厚度。
[0013][0014][0015]上述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技术方案中没有指明变量单位,原因在于测量中主要涉及物理距离指标,在不同测量工况中可以指定不同的单位,只需要保证等式两侧量纲平衡即可。
[0016]通过测量对钢板耗能形变特征,能够对钢板的抗撞击性能开展测算评估。也能够对迎撞击层为钢板的各类防撞体的抗撞击性能开展测算评估。故,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应用类技术方案:
[0017]上述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在钢板抗撞击性能测算评估中的应用。
[0018]上述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在防撞体耗能性能测算评估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体的迎撞击层是钢板层。
[0019]上述应用类技术方案所称的抗撞击性能测算评估可以包括钢板或防撞体受撞击的变形程度、形变耗能水平、失效破坏程度等。撞击物应当是均质球状体,或者是能够利用现有技术视为近似球状体的物体。
[0020]上述技术方案测量钢板受撞击的形变过程。当钢板形变过程抵达极限状态,测量方案中的压缩应变ε(t)表达为由钢板材料性质决定的钢板失效应变ε
f
。此时可测算确定钢板有效吸能体积进而可以测算钢板受撞击下的形变耗能量。本专利技术提供钢板形变耗能测算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0021]一种钢板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测算钢板受球状体撞击耗能量,其特征在于:依式4测算钢板极限变形耗能量W1,
[0022][0023][0024]式4、式5中,W1—钢板极限变形耗能量,
[0025]EA1—钢板单位体积耗能值,依现有技术测算确定,
[0026]—钢板有效吸能体积,
[0027]d1—钢板撞击区原始厚度,材料性能确定,
[0028]R1—球状体半径,现场数据确定,
[0029]ε
f
—钢板失效应变,材料性能确定。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应用类技术方案:
[0031]上述钢板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在钢板抗撞击性能测算评估中的应用。
[0032]上述钢板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在防撞体耗能性能测算评估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体的迎撞击层是钢板层。
[0033]工程构筑体的防撞体的一种常见结构是以复合夹层结构为耗能部。复合夹层结构主要利用耗能芯材形变耗能,同时在耗能芯材外覆钢材面板作为迎撞击面。钢材面板能够保护耗能芯材免被直接磨损、风化、腐蚀,能够扩大耗能芯材变形区提高耗能量,还能通过自身变形耗能分担耗能总量。本专利技术提供针对该类防撞体耗能量测量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0034]一种利用上述钢板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实现的防撞体受撞击耗能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0035]所述防撞体的耗能部是复合夹层结构,包括作为迎撞击面的钢面板与耗能芯材;
[0036]测算钢面板的极限变形耗能量W1,
[0037]依式6、式7测算耗能芯材的变形耗能量W2,所述耗能芯材变形区半径依式6计算确定,
[0038]W2=EA2×
V2ꢀꢀꢀ
式6
[0039][0040]式6、式7中,W2—耗能芯材极限变形耗能量,
[0041]EA2—耗能芯材单位体积耗能值,依材料性质确定,
[0042]V2—耗能芯材有效吸能体积,根据依现有技术确定,
[0043]—耗能芯材变形区半径,
[0044]依式8确定防撞体受撞击耗能量W,
[0045]W=W1+W2ꢀꢀꢀ
式8。
[0046]上述防撞体耗能量测量方法测算防撞体耗能部受撞击时的耗能量W。该方法是在本专利技术上述钢板撞击形变测量方案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测量钢板受球状体撞击变形过程的压缩应变ε(t),其特征在于:依式1测算钢板的压缩应变ε(t),式1中,ε(t)—钢板压缩应变,δ(t)—钢板受冲击压痕深度,根据撞击试验确定,R1—球状体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δ(t)的撞击试验确定方法是,利用球状体撞击钢板试验平台采集球状体冲击加速度时程曲线,依式9建立球体冲击加速度a函数,依式10、式11建立钢板受冲击压痕深度δ(t)函数,a=At4+Bt3+Ct2+Dt+E
ꢀꢀꢀꢀ
式9式9式9~式11中,t为冲击时间,单位s,A、B、C、D、E为试验参数,v(t)为球体冲击速度时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式2测算钢板变形区半径R2(t),式2中,R2(t)—钢板变形区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式3测算钢板变形区体积V1(t),式3中,V1(t)—钢板变形区体积,d1—钢板撞击区原始厚度。5.钢板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测算钢板受球状体撞击耗能量,其特征在于:依式4、式5测算钢板受球状体撞击的极限变形耗能量W1,,式4、式5中,W1—钢板极限变形耗能量,EA1—钢板单位体积耗能值,依现有技术测算确定,—钢板有效吸能体积,d1—钢板撞击区原始厚度,材料性能确定,R1—球状体半径,现场数据确定,ε
f
—钢板失效应变,材料性能确定。
6.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钢板耗能形变测量方法或权利要求5所述钢板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在钢板抗撞击性能测算评估中的应用,或者在防撞体耗能性能测算评估中的应用,所述防撞体的迎撞击层是钢板层。7.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钢板形变耗能量测量方法实现的防撞体受撞击耗能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体的耗能件是复合夹层结构(1),包括作为迎撞击面的钢面板(11)与耗能芯材(12);测算钢面板(11)的极限变形耗能量W1,依式6、式7测算耗能芯材(12)的变形耗能量W2,所述耗能芯材(12)变形区半径依式6计算确定,W2=EA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吕文达郭铮王斌王东昀窦鹏涛徐瑾王瑞王杰孙长亮程涛袁跃民王东坡易雪斌闫帅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