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在由同一极性的多个集电极耳形成多个极耳束的结构中适当地确保多个极耳束向引线接合时的作业效率及接合性。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外包装部、电极组、电极端子、多个极耳束以及引线。电极组被收纳在外包装部的内部空腔中,电极端子露出于外部。在相互相同极性的多个极耳束的每一个中,多个集电极耳在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被层叠。多个极耳束在电极组的长度方向上从电极组朝向相互相同的一侧突出。引线将多个极耳束的每一个与电极端子之间电连接。多个极耳束在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在相互错开的位置处与引线接合,在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从相互相同的一侧向引线层叠。线层叠。线层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池,有在外包装部的内部空腔中收纳有具备正极及负极的电极组的电池。在这样的电池中,以在外包装部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在外包装部安装电极端子。另外,相互成为相同极性的多个集电极耳从电极组在电极组的长度方向上向相互相同侧突出。多个集电极耳在与电极组的长度方向交叉的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形成极耳束。并且,在内部空腔中,通过引线将集电极耳的极耳束与电极端子之间电连接。集电极耳的极耳束例如通过超声波接合等与引线接合。
[0003]在如上所述那样相互成为相同极性的多个集电极耳从电极组突出的电池中,存在从电极组突出的集电极耳的数量变多的情况。在这样的电池中,相互成为相同极性的多个集电极耳在多处被捆扎,分别形成在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集电极耳而成的多个极耳束。而且,多个极耳束分别与引线接合,通过引线与电极端子电连接。
[0004]在由相互成为相同极性的多个集电极耳形成多个极耳束的前述电池中,要求确保将多个极耳束各自与引线接合的作业中的作业效率。另外,要求确保多个极耳束各自向引线的接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在由同一极性的多个集电极耳形成多个极耳束的结构中,能够适当地确保多个极耳束向引线接合时的作业效率及接合性。
[0006]根据实施方式,电池具备外包装部、电极组、电极端子、多个极耳束以及引线。在外包装部的内部形成有内部空腔。电极组具备正极及负极,且收纳于外包装部的内部空腔。电极端子以在外包装部露出于外部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外包装部。多个极耳束分别具备多个集电极耳,在多个极耳束的每一个中,多个集电极耳在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被层叠。多个极耳束相互成为相同的极性,在与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交叉的电极组的长度方向上,从电极组向相互相同的一侧突出。引线在内部空腔中将多个极耳束的每一个与电极端子之间电连接,在引线上接合多个极耳束的每一个。多个极耳束在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在相互错开的位置处与引线接合,在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从相互相同的一侧向引线层叠。
[0007]根据上述电池,在由相同极性的多个集电极耳形成多个极耳束的结构中,适当地确保多个极耳束向引线接合时的作业效率及接合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立体图。
[0009]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在将电极组、外包装容器及盖部件相互分解的状态下概略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0010]图3是概略地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电极组向一对电极端子中的一个电极端子的电连接结构及其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1]图4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中电极组向一对电极端子中的一个电极端子的电连接结构及其附近的结构以从电池的横向的一侧观察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概略图。
[0012]图5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一对引线中的一个引线的立体图。
[0013]图6是概略地表示在第一变形例的电池中多个极耳束向一对引线中的一个引线的接合部分及它们的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电池的一对引线中的一个引线的立体图。
[0015]图8是将第二变形例的电池中电极组向一对电极端子中的一个电极端子的电连接结构及其附近的结构以从电池的横向的一侧观察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概略图。
[0016]图9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变形例的电池中的电极组及从电极组突出的集电极耳的立体图。
[0017]图10是将第四变形例的电池中电极组向一对电极端子中的一个电极端子的电连接结构及其附近的结构以从电池的进深方向的一侧观察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9](第一实施方式)
[0020]图1及图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1。如图1及图2所示,电池1具备电极组2、外包装部3。在图1及图2等的一例中,外包装部3具备外包装容器4及盖部件5。外包装容器4及盖部件5分别由铝、铝合金、铁、铜或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在此,在电池1(外包装部3)中,规定了进深方向(箭头X1以及箭头X2所示的方向)、与进深方向交叉(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横向(箭头Y1以及箭头Y2所示的方向)、以及与进深方向以及横向双方交叉(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高度方向(箭头Z1以及箭头Z2所示的方向)。在图1以及图2等的一例的电池1以及外包装部3各自中,进深方向上的尺寸比横向上的尺寸以及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分别小。另外,图1是概略的立体图,图2是以将电极组2、外包装容器4及盖部件5相互分解的状态概略地表示的立体图。
[0021]外包装容器4具备底壁6以及周壁7。在外包装部3的内部形成有收纳电极组2的内部空腔8。在图1以及图2等的一例中,通过外包装容器4的底壁6以及周壁7来规定内部空腔8。在外包装容器4中,内部空腔8在高度方向上向与底壁6所在一侧相反的一侧开口。周壁7具备两对侧壁11、12。一对侧壁11在横向上隔着内部空腔8而对置。一对侧壁12在进深方向上隔着内部空腔8而对置。侧壁11分别在侧壁12之间沿进深方向连续地延伸设置。侧壁12分别在侧壁11之间沿横向连续延伸设置。盖部件5在与底壁6相反一侧的端部安装于周壁7。因此,盖部件5堵塞外包装容器4的内部空腔8的开口。盖部件5以及底壁6在高度方向上隔着内部空腔8而对置。
[0022]电极组2具备正极13A及负极13B。在电极组2中,隔膜(未图示)夹设于正极13A与负极13B之间。在电极组2中,隔膜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将正极13A与负极13B电绝缘。
[0023]在电极组2中,正极13A具备正极集电箔等正极集电体和担载于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的含正极活性物质层(未图示)。正极集电体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为铝箔或铝合金箔等,厚
度为5μm~20μm左右。含正极活性物质层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任意地含有粘结剂及导电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并不限定于这些物质,可列举出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氧化物、硫化物及聚合物等。
[0024]在电极组2中,负极13B具备负极集电箔等负极集电体和担载于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含负极活性物质层(未图示)。负极集电体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为铝箔、铝合金箔或铜箔等,厚度为5μm~20μm左右。含负极活性物质层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任意地含有粘结剂及导电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及碳材料等。
[0025]在电极组2中,规定了长度方向(箭头Z3以及箭头Z4所示的方向)、与长度方向交叉(正交或大致正交)的宽度方向(箭头Y3以及箭头Y4所示的方向)、以及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这两者交叉(正交或大致正交)的厚度方向(箭头X3以及箭头X4所示的方向)。在电极组2中,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比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分别小。电极组2形成为扁平形状。
[0026]在图2等的一例中,电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具备:外包装部,在内部形成内部空腔;电极组,具备正极及负极,且收纳于所述外包装部的所述内部空腔;电极端子,以在所述外包装部露出于外部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外包装部;多个极耳束,分别具备多个集电极耳,在所述多个极耳束的每一个极耳束中,多个所述集电极耳在所述电极组的厚度方向上被层叠,所述多个极耳束相互成为相同的极性,且在与所述电极组的所述厚度方向交叉的所述电极组的长度方向上从所述电极组向相互相同的一侧突出;以及引线,在所述内部空腔中将多个所述极耳束的每一个极耳束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电连接,且供多个所述极耳束的每一个极耳束接合,多个所述极耳束在所述电极组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处与所述引线接合,并且在所述电极组的所述厚度方向上从相互相同的一侧向所述引线被层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多个所述极耳束分别具备向所述电极组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形成从所述电极组突出的突出部分的根部,在所述电极组中,多个所述极耳束的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电极组的所述厚度方向上形成在相互不同的范围内,在多个所述极耳束的每一个极耳束中,与所述引线接合的接合部分在所述电极组的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形成向所述电极组的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所述引线具备接合板部,该接合板部相对于多个所述极耳束分别各设置1个,所述接合板部各自以板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泽隆博,山本晋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