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65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将超声波振动传递至血管等结构物并且使其吸收,且通过提高供给电力向超声波振动的转换效率,能够抑制器件的温度上升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超声波处置器具(18)具备:把持部(33),把持受检体内的结构物;及超声波振子单元(34),设置于把持部(33),且配置于与所把持的结构物相面对的位置。构成超声波振动单元(34)的压电材料的机械品质因数为500以上。的机械品质因数为500以上。的机械品质因数为50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超声波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波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领域中,已知使用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处置器具来对受检体实施各种处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超声波处置器具,其具备把持血管等结构物的一对把持部及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换能器;ultrasonic transducer),并且经由把持部传递超声波振动,并进行血管等的密封、切开等处置。超声波振子由压电材料等各种器件构成,将所供给的电力转换为超声波振动。
[0003]以往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9/05587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7]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那样的超声波处置器具中,密封由把持部把持的血管等,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使把持部的温度上升至蛋白质等的变性温度即约60℃~90℃。为了在短时间内使把持部的温度上升,需要对超声波换能器的各器件供给尽可能大的电力。
[0008]但是,供给至超声波振子的电力并不全部转换为超声波振动,有时还转换为因振动的传递效率差引起的发热及由介电损耗引起的发热等。若供给电力中的转换为除超声波振动以外的电力尤其转换为发热的电力的比率大,则在超声波振子的驱动中器件本身的温度过度增高,从而有可能成为由压电材料的去极化引起的压电性的消失、声匹配层的变质等超声波振子的故障或劣化的原因。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将超声波振动传递至血管等结构物并且使其吸收,且通过提高供给电力向超声波振动的转换效率,能够抑制器件的温度上升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及内窥镜系统。
[0010]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具备把持部及超声波振子,构成超声波振子的压电材料的机械品质因数为500以上。把持部设置于前端部,且把持受检体内的结构物。超声波振子设置于把持部,且配置于与把持部所把持的结构物相面对的位置。
[0012]优选为由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方向与把持部所把持的方向平行。
[0013]优选为利用和与压电材料的厚度尺寸相对应的谐振频率之差为20%以内的频率的交流电压信号来驱动超声波振子。优选为连续供给驱动超声波振子的交流电压信号。
[0014]压电材料优选为锆钛酸铅。
[0015]优选为把持部把持作为结构物的血管。优选为经由内窥镜的钳子通道插入于受检
体内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16]优选具备把持部、超声波振子、管状的挠性护套、与把持部一体设置且插入贯通于挠性护套的操作线及设置于挠性护套的基端部的操作部。
[0017]优选把持部具备把持结构物的一对把持片,并且在把持片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超声波振子。
[0018]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系统具备上述超声波处置器具、输出驱动超声波振子的交流电压信号的电源装置及具有钳子通道的内窥镜。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将超声波振动传递至血管等结构物并且使其吸收,且通过提高供给电力向超声波振动的转换效率,能够抑制器件的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对内窥镜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22]图2是内窥镜及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主视图。
[0023]图3是超声波处置器具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表示把持部闭合的状态(A)及打开的状态(B)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24]图4是把持部闭合的状态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把持部打开的状态的超声波处置器具的立体图。
[0026]图6是沿图3(A)的VI

VI线切割的剖视图。
[0027]图7是与压电材料的介电损耗相关的示意图(A)及产生了介电损耗时的等效电路图(B)。
[0028]图8是表示超声波用电源装置的概要的框图。
[0029]图9是对把持部所把持的血管实施处置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具备内窥镜12、光源装置14、处理器装置15、显示器16、键盘17、超声波处置器具18及超声波用电源装置19。内窥镜12拍摄观察对象。光源装置14射出照射到观察对象的照明光。处理器装置15进行内窥镜系统10的系统控制。显示器16为显示基于内窥镜图像的观察图像等的显示部。键盘17为进行对处理器装置15等的设定输入等的输入器件。
[0031]内窥镜12与光源装置14光学连接,且与处理器装置15电连接。内窥镜12具有插入于受检体内的插入部12a、设置于插入部12a的基端部分的操作部12b、设置于插入部12a的前端侧的弯曲部12c及前端部12d。通过操作操作部12b的弯角钮12e,弯曲部12c弯曲。其结果,前端部12d朝向所期望的方向。并且,在操作部12b除了弯角钮12e以外,还设置有钳道口21(参考图2)。钳道口21为插入超声波处置器具18的入口。插入于钳道口21的超声波处置器具18从前端部12d的钳子出口22(参考图2)突出。
[0032]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前端部12d的前端面设置有观察窗、照明窗。在观察窗的里侧配置有图像传感器(未图示)等,在照明窗的里侧配置有光缆(未图示)。图像传感器的信号线、光缆分别与处理器装置15、光源装置14连接。
[0033]处理器装置15与显示器16及键盘17电连接。处理器装置15对通过图像传感器拍摄的内窥镜图像实施图像处理等并显示于显示器16。
[0034]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12a内配设有用于插入贯通超声波处置器具18的钳子通道23。钳子通道23的一端与钳子出口22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操作部12b的钳道口21连接。在钳道口21设置有钳子栓24。并且,钳子通道23还用作用于从钳子出口22输送水等清洗液的路径及用于抽吸血液等体液、体内代谢物等内容物的路径。超声波用电源装置19向超声波处置器具18的后述的超声波振子51供给电力。
[0035]超声波处置器具18为经由钳子通道23与插入部12a一同插入于受检体内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内窥镜12组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举出了超声波处置器具18,但实际上并不限于此,活检钳、勒除器或电手术刀等处置器具也与内窥镜12组合。
[0036]超声波处置器具18具备挠性护套31、操作线32(参考图3)、把持部33、超声波振子单元34(参考图3)及操作部35。挠性护套31为由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软质树脂形成的管状护套,并且插入于内窥镜12的钳子通道23。操作线32与把持部33一体设置,且插入贯通于挠性护套31。
[0037]操作部35具备操作部主体36及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操作部主体36的滑块37。操作部主体36连接设置于挠性护套31的基端部。在操作部主体36设置有搭指部36A、圆柱部36B及连接器部36C。圆柱部36B沿与挠性护套3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超声波处置器具,其具备:把持部,设置于前端部,且把持受检体内的结构物;及超声波振子,设置于所述把持部,且配置于与所述把持部所把持的所述结构物相面对的位置,构成所述超声波振子的压电材料的机械品质因数为50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其中,由所述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方向与所述把持部所把持的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其中,利用和与所述压电材料的厚度尺寸相对应的谐振频率之差为20%以内的频率的交流电压信号来驱动所述超声波振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其中,连续供给驱动所述超声波振子的交流电压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压电材料为锆钛酸铅。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耕平中村孝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