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40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本方法基于粘结材料于不同物理形态间发生形态转换时,粘度指标亦会发生数值突变的原理;在保证有效排除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满足定量检测的要求,提高抽检试验的准确性的同时,提出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施工工作时间,凝胶时间指标,将实际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固化过程依次阶段化区分为液态,凝胶态与固态,将其固化过程与实际施工工序紧密对应,以满足现场高效施工组织的需求;将其与实际工程应用施工中的搅拌,摊铺,碾压工序时间节点相互匹配,满足工程高效施工组织需求,为道路工程中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最初的研发,比选及组合设计提供参考。合设计提供参考。合设计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与养护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道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乳化沥青因其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喷洒和拌合施工,具有环保、节能、施工方便及安全等优势,目前在雾封层、微表处、粘层、桥面防水层及冷补料等中得到较多的研究和应用。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重载车辆对路面建设和养护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乳化沥青的力学强度、高低温及耐久性能,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等高性能聚合物乳化沥青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当前其作为路用粘结材料,多采用最终完全固化时间评价材料的固化性能,缺乏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施工工序及功能定位下的具体阶段指标要求,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全过程固化性能评价体系,高精度检测方法的缺失及模糊的技术指标要求,均不利于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在道路材料领域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
[0003]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其自身物理形态随固化程度不同而不断发生改变,依次表现出液态,凝胶态及固态的演变进程,材料自身表现出粘度变化较大,粘度增长迅速,固化程度难以监控等问题,对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在施工,养生固化过程中的材料形态变化缺乏清晰的阶段划分指标,不利于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铺装施工接续时间控制与搅拌,摊铺及碾压时间节点的确定,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提升。
[0004]由此可见,在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采用单一固化时间来评价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固化性能,固化程度难以监控,无法满足实际高效施工组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本方法基于粘结材料于不同物理形态间发生形态转换时,其粘度指标亦会发生数值突变的原理,通过设置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施工工作时间与凝胶时间技术指标,将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的固化过程依次阶段化,有效避免了现有采用单一固化时间来评价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固化性能的不足,能够有效监控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的固化程度,从而满足实际高效施工组织的需求。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08]S1:采用粘度计对经过预处理的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进行粘度检测,记录单次测定值;
[0009]S2:设置粘度计的自动检测周期和自动检测间隔,重复S1,得到多个单次测定值,整理得到多组粘度数据;
[0010]S3:对多组粘度数据进行拟合处理,获取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关系曲线以及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拟合曲线;
[0011]S4:分析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关系曲线及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拟合曲线,依次得到施工工作时间节点、凝胶态开始时间节点和凝胶态结束时间节点。
[0012]进一步地,S1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3]S01:调平粘度计,设定检测环境的试验温度;
[0014]S02:根据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的预估粘度,结合仪器说明书,选择转子及设定转速;
[0015]S03:根据S02选择的转子要求向试样筒中添加经过预处理的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
[0016]S04:将转子和试样筒依次安装在粘度计上;
[0017]S05:将试样筒置于恒温容器中保温,达到S01中设定的试验温度时,开启粘度计并观察粘度数值变化,每隔预设时间读数一次,连续读数N次,以N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单次测定值,记录单次测定值。
[0018]进一步地,S05中,恒温容器中设定温度为20

60℃,相对湿度为35%~65%RH;所述预设时间为20S;N的取值为3。
[0019]进一步地,S1中,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的预处理步骤包括:
[0020]S001:称取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分装在盛样容器中并于恒温箱中保温;
[0021]S002:待检测前,将盛样容器从恒温箱中取出,并对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进行搅拌。
[0022]进一步地,S001中,所述盛样容器采用100ml平底玻璃烧杯。
[0023]进一步地,S001中,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的称取体积为20

50ml。
[0024]进一步地,S1中,粘度计采用最大量程为300Mcp的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
[0025]进一步地,S2中,所述自动检测周期为1

24h;所述自动检测间隔30

60min。
[0026]进一步地,S4中,对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根据关系曲线中粘度数据最小值,对应得到施工工作时间节点。
[0027]进一步地,S4中,对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拟合曲线进行分析,根据拟合曲线中斜率等于1的粘度数据,对应得到凝胶态开始时间节点;对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根据关系曲线中粘度数据最大值,对应得到凝胶态结束时间节点。
[002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本方法基于粘结材料于不同物理形态间发生形态转换时,粘度指标亦会发生数值突变的原理;在保证有效排除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满足定量检测的要求,提高抽检试验的准确性的同时,提出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施工工作时间,凝胶时间指标,将实际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固化过程依次阶段化区分为液态,凝胶态与固态,并将其固化过程与实
际施工工序紧密对应,以满足现场高效施工组织的需求;将其与实际工程应用施工中的搅拌,摊铺,碾压工序时间节点相互匹配,满足工程高效施工组织需求,为道路工程中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材料最初的研发,比选及组合设计提供参考。
[003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粘度计调平支座高度至仪器水平,以及设定检测环境的试验温度,这样,试验时注意多种因素对于检测的影响,可使得检测结果更精准。
[003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通过每隔预设时间读数一次,连续读数多次,以多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单次测定值,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得到的60℃,35ml,15%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E
‑Ⅰ
样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S1:采用粘度计对经过预处理的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进行粘度检测,记录单次测定值;S2:设置粘度计的自动检测周期和自动检测间隔,重复S1,得到多个单次测定值,整理得到多组粘度数据;S3:对多组粘度数据进行拟合处理,获取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关系曲线以及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拟合曲线;S4:分析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关系曲线及拌和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时间

粘度拟合曲线,依次得到施工工作时间节点、凝胶态开始时间节点和凝胶态结束时间节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S1的具体步骤包括:S01:调平粘度计,设定检测环境的试验温度;S02:根据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样品的预估粘度,结合仪器说明书,选择转子及设定转速;S03:根据S02选择的转子要求向试样筒中添加经过预处理的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试样;S04:将转子和试样筒依次安装在粘度计上;S05:将试样筒置于恒温容器中保温,达到S01中设定的试验温度时,开启粘度计并观察粘度数值变化,每隔预设时间读数一次,连续读数N次,以N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单次测定值,记录单次测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S05中,恒温容器中设定温度为20

60℃,相对湿度为35%~65%RH;所述预设时间为20S;N的取值为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拌合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有效施工时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冰鄢春鹏王溢李淑琪屈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科安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