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机器人的协同移动运输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32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机器人的协同移动运输方法及系统,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能够通过多个机器人的协同工作关系实现对具有不同抓取运输要求、不同尺寸型号模具的自动搬运和装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由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机器人组成,机器人操纵机构包括提升机构S1和旋转平台S2。通过多个机器人的协同工作关系实现对具有不同抓取运输要求、不同尺寸型号模具的自动搬运和装卸。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具有不同抓取运输要求、不同尺寸型号模具的自动搬运和装卸。和装卸。和装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机器人的协同移动运输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机器人的协同移动运输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物流机器人行业也迅速崛起,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以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随着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物流机器人产业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物流机器人的应用也正在快速普及,是引领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在物流作业的不同岗位上有着不同的机器人,比如移动机器人技术在装卸搬运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装卸搬运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要素之一,存在于货物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过程中,贯穿于物流作业的始末。移动机器人在物流的装卸搬运作业的应用,直接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0003]不同的装卸搬运环境和运输物体对移动机器人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有些物流运输方案需要额外的重型基础设施,比如地面地标、自动引导车辆(AGV)的导轨或特定的堆叠存储架。有些方案可能需要人工协助,如剪刀升降机运输物体时需要人工将物体放在运输平台上,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机器人的协同移动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至少2个机器人组成,在每个机器人上都安装有提升机构S1和旋转平台S2,提升机构S1安装在每个机器人的旋转平台S2上;旋转平台S2包括:移动平台(1)和旋转台(2),移动平台(1)固定在机器人的上表面,旋转台(2)与移动平台(1)通过第一旋转轴连接;提升机构S1包括: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末端执行器支架(5)、第二端执行器支架(6)和执行器(7);其中,在每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中,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杆(4)和一个底座(3),所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杆(4)的底端通过第二旋转轴连接底座(3)从而形成底端转动关节,所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杆(4)的顶端通过第三旋转轴连接第一末端执行器支架(5)从而形成顶端转动关节;第一末端执行器支架(5)采用与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垂直的横梁结构;第二端执行器支架(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末端执行器支架(5)上,另一端与执行器(7)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执行器(7)的另一侧表面作为与模具接触的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短杆(3

1)固定在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各自的底座(3)之间;短杆(3

1)、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和第一末端执行器支架(5)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端执行器支架(6)呈梯形,梯形的长边一端与执行器(7)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梯形的短边一端与第一末端执行器支架(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器(7)的接触面上覆盖刚性接触板,所述刚性接触板的材料为橡胶或有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并在所述刚性接触板的表面附着表面絮丝和耐磨填料。5.一种基于多机器人的协同移动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一种多机器人的协同移动运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2个机器人,所述方法包括:S101、获取根据待运输模具的质量,并确定举起所述待运输模具所需的最大总提升力;S102、根据举起所述待运输模具所需的总提升力,确定提起所述待运输模具所需的机器人的数量;S103、控制确定数量的机器人靠近所述待运输模具,直至各个机器人的执行器(7)的接触面与所述待运输模具接触,之后控制各个机器人的提升机构S1同步运行并提起所述待运输模具,提起的高度超过机器人的旋转台(2)的高度;S104、各个机器人继续朝所述待运输模具移动,直至每个机器人的旋转台(2)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待运输模具在地面上的投影中,之后控制各个机器人的提升机构S1同步运行并降下所述待运输模具,直至所述待运输模具与各个机器人的旋转台(2)接触;S105、旋转各个机器人的角度,直至所有机器人的运动瞬心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1中,确定举起所述待运输模具所需的总提升力,包括:确定每个机器人在举起所述待运输模具的过程中提供的最大提升力:f
m,p,t
=μ
p
f
m,p,n
=μ
p
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黄煜杰赵晓冬唐敦兵朱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