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凝切开刀及其装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20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凝切开刀及其装配工艺。包括手柄和卡扣板;卡扣板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定位管;手柄一端设置有端帽,端帽一侧设置有软头,软头一端连接有鞘管;还包括导管,定位管嵌套于导管的一端,鞘管套设于导管外侧;导管内设置有钢绳,钢绳端部设置有直刀杆,钢绳与直刀杆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直刀杆一端设置有电极座,电极座外侧设置有第一陶瓷座;导管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陶瓷座,第二陶瓷座与直刀杆以及鞘管嵌合设置。针对电凝切开刀装配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卡扣板实现滑动把手和手柄之间方便快速地装配,并设计了与之匹配的装配工艺,提升了电凝切开刀的装配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凝切开刀及其装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凝切开刀及其装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电凝切开刀,一般具备壳体部位,以及沿壳体部位滑动的把手部位,壳体部位一般用于实现相关结构的装配设置,滑动的把手部位用于拉动钢丝和钢丝外鞘管之类的结构,从而带动钢丝端部刀头部位的活动。
[0003]因此,滑动的把手部位与相关构件的装配,以及滑动的把手部位与壳体部位之间的装配,对电凝切开刀的产品整体尤为重要,对于传统结构的电凝切开刀,上述相应的装配结构没有经过特定设计,也没有装配工序的详细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工艺路线,存在装配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电凝切开刀装配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凝切开刀及其装配工艺,它可以利用卡扣板实现滑动把手和手柄之间方便快速地装配,能够保证滑动把手和手柄之间装配的紧固程度,并设计了与之匹配的装配工艺,提升了电凝切开刀的装配效率。
[0006]技术方案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滑动设置有卡扣板,所述卡扣板一端设置有对称的延长块,所述延长块上设置有凸块;还包括滑动把手,所述滑动把手套设于手柄外侧;所述滑动把手上设置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凸块匹配设置;所述卡扣板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定位管;所述手柄一端设置有端帽,所述端帽一侧设置有软头,所述软头一端连接有鞘管;还包括导管,所述定位管嵌套于导管的一端,所述鞘管套设于导管外侧;所述导管内设置有钢绳,所述钢绳端部设置有直刀杆,所述钢绳与直刀杆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直刀杆一端设置有电极座,所述电极座外侧设置有第一陶瓷座;所述导管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陶瓷座,所述第二陶瓷座与直刀杆以及鞘管嵌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端帽连接处设置有环槽,所述端帽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与环槽匹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上设置有倾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块上设置有第一顶肩,所述第一顶肩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滑动把手内腔相对两侧的内壁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肩上设置有倒角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陶瓷座包括柱端和平端,所述柱端嵌入导管内,所述平端与导管的端面以及鞘管的端面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一端设置有指圈。8.一种电凝切开刀装配工艺,用于装配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凝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领料后进行零件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民冉勋徐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