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11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十字块,所述十字块的中部贯穿有穿刺针,所述十字块对所述穿刺针起到夹持作用,所述十字块的下端连接有多个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对患者弧形皮肤起到贴紧的按压机构,所述第一弹性片用于带动按压机构沿着穿刺针的轴向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十字块、第一弹性片和第三弹性片,第一弹性片侧壁安装的按压块对第三弹性片拱起部分进行挤压,增加第三弹性片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第一弹性片和第三弹性片之间通过按压块进行相互抵抗,用于增加医护人员使用时侧向的稳定性,便于医护人员使用穿刺针调节角度后满足对穿刺针刺入骨髓后进行限位的作用。度后满足对穿刺针刺入骨髓后进行限位的作用。度后满足对穿刺针刺入骨髓后进行限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血液科是内科的一个分支主要治疗造血系统的问题,血液科还可以为很多非血液病的血液学问题提供专业性服务以及开展多项技术试验,在血液科中常会进行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剌术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也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千细胞采集,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用于采集骨髓液的采集工具通常以骨穿针为主。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 110448362 B提供的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在使用针把和针体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在针体的外部设置有定位环,当针体穿接进人体内部的时候,定位环在人体表皮面的格挡作用下逐渐上移,在此过程中,定位环的内表面与针体的表面相接触,通过定位环对针体上即将进入患者内部的位置处均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整个针体能够较为稳定的穿刺进骨髓中,从而解决了原有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在使用时由于长度问题导致穿刺过程易偏移不稳定的问题,将套筒外部的按钮穿接进固定杆上不同的孔槽中,即可快速的对针体与套筒之间的距离做出调整,从而可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对针体的穿刺长度进行调节,增加了血液科骨髓穿刺针的实用性和快速调节性,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现有技术刺破骨髓的位置一般选择臀部两侧,医学上称为髂后上棘,是成人做骨髓穿刺最常用的穿刺点。该部位没有大血管、神经,相对比较安全,其虽然通过定位环与人体表面相接触,可以较为稳定的穿刺进骨髓中,但是定位环仅能适用于类似平面的皮肤处,而臀部两侧的皮肤具备弧度,同时刺破患者皮肤后还需要对穿刺针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穿刺针与接触的髂后上棘处垂直刺入,避免滑动,定位环在穿刺针调节角度后不能满足对穿刺针刺入骨髓后进行限位的作用,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以解决现有的臀部周围具备弧度的皮肤在穿刺针调节角度后不能满足对穿刺针刺入骨髓后进行限位的作用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包括十字块,所述十字块的中部贯穿有穿刺针,所述十字块对所述穿刺针起到夹持作用,所述十字块的下端连接有多个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对患者弧形皮肤起到贴紧的按压机构,所述第一弹性片用于带动按压机构沿着穿刺针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十字块上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按压机构数量相同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按压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片包括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平面段,其中一个所述平面段远离所述弯曲
段的一端与所述十字块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平面段远离所述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相互固定,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杆一侧的第三弹性片,所述第三弹性片的中部朝上拱起,下侧所述平面段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弹性片拱起部分相适配的按压块。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三弹性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
[0008]优选地,所述平面段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腰形块,所述弯曲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平面段的厚度,所述平面段与所述弯曲段之间光滑过度。
[0009]优选地,所述十字块包括相连接的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下夹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下夹块朝向所述穿刺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所述穿刺针压紧的第二橡胶垫,所述上夹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所述气囊挤压的凸块。
[0010]优选地,所述上夹块的上表壁且位于四周均开设有用于紧固的槽,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通过槽和螺栓相互固定。
[0011]优选地,所述下夹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移动杆数量相同的第一橡胶块,所述第一橡胶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二弹性片远离所述第一橡胶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移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固定块,所述限位块和固定块的配合,使得所述移动杆仅能朝上移动。
[0012]优选地,所述下夹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对所述第二弹性片起到限位作用的底块,所述第二弹性片上开设有腰形槽。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片位于所述腰形槽的周缘固定连接有呈半腰形的凸边,所述上夹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成S形的复位架,所述复位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腰形槽和所述凸边相适配的推块。
[0014]优选地,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标记杆,所述标记杆的上端呈十字形,所述移动杆朝上移动时对所述标记杆朝外顶起,所述标记杆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
[0015]优选地,所述标记杆的外侧壁朝向所述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标记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穿刺针的海绵块。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十字块、第一弹性片和第三弹性片,十字块内相连接的上夹块和下夹块,上夹块和下夹块通过螺栓拧紧时,先将凸块对准在气囊的上侧,凸块伸入下夹块的内部,此时上夹块和下夹块之间的角度实现定位,其次调节穿刺针位于十字块中部的长度,穿刺针的长度调节至下端与移动杆的下端平齐,调节完穿刺针的长度后,在通过螺栓将上夹块和下夹块拧紧,通过螺栓的拧紧,实现凸块对气囊进行压紧,气囊受压后对第二橡胶垫施压,第二橡胶垫对穿刺针的侧壁压紧,从而实现穿刺针与十字块之间相互固定。第一弹性片张开的弧度慢慢变小时,第一弹性片侧壁安装的按压块对第三弹性片拱起部分进行挤压,使得第三弹性片朝下形变,与患者的皮肤贴紧,增加第三弹性片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同时对患者的皮肤按压,第一弹性片和第三弹性片之间通过按压块进行相互抵抗,用于增加医护人员使用时侧向的稳定性,便于医护人员使用穿刺针调节角度后满足对穿刺针刺入骨髓后进行限位的作用,实现对患者臀部弧面皮肤起到支撑作用。
[0018]通过设置弯曲段和平面段,平面段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腰形块,腰形块用于增加
平面段的强度,降低第一弹性片在弯曲的时候,导致平面段容易发生发生弯折,弯曲段的厚度大于平面段的厚度,平面段与弯曲段之间光滑过度,弯曲段的厚度用于增大弯曲段弯曲时的弹性力,同时避免第一弹性片弯曲过度,导致第一弹性片失去弹性力。
[0019]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块、第二弹性片和复位架,第二弹性片上开设有腰形槽,腰形槽用于增加第二弹性片一侧的强度,降低第二弹性片的一侧进行弯曲,第二弹性片位于腰形槽的周缘固定连接有呈半腰形的凸边,上夹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成S形的复位架,复位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腰形槽和凸边相适配的推块,复位架的上端开设有供两根手指通过的指孔,方便医护人员将手指伸入,伸入后慢慢朝外波动复位架的上端,复位架的下端带动推块朝向腰形槽内移动,凸边呈U形,凸边的设置为了更好的与推块相互配合,防止推块与腰形槽之间高度不够导致复位架不能使得第二弹性片弯曲,当复位架带动第二弹性片弯曲后,第二弹性片带动限位块远离固定块,进而实现对固定块实现解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块,所述十字块的中部贯穿有穿刺针,所述十字块对所述穿刺针起到夹持作用,所述十字块的下端连接有多个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对患者弧形皮肤起到贴紧的按压机构,所述第一弹性片用于带动按压机构沿着穿刺针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十字块上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按压机构数量相同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按压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片包括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平面段,其中一个所述平面段远离所述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十字块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平面段远离所述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相互固定,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杆一侧的第三弹性片,所述第三弹性片的中部朝上拱起,下侧所述平面段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弹性片拱起部分相适配的按压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段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腰形块,所述弯曲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平面段的厚度,所述平面段与所述弯曲段之间光滑过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科骨髓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块包括相连接的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下夹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下夹块朝向所述穿刺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所述穿刺针压紧的第二橡胶垫,所述上夹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所述气囊挤压的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娅娟魏艳荣田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