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检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94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顶部设置有取样结构,固定底座侧面设置有调节装置,固定底座两侧设置有固定装置,取样结构顶部连接有取样管,取样管末端连接有取样针筒,取样管侧面设置有抽气管,以及抽气管末端连接有抽气气囊;通过固定装置将固定底座与患者固定,通过抽气气囊和抽气管将收集管内的空气抽出,通过调节装置调整取样针管的位置,通过取样管和取样针筒进行吸取,从而完成取样操作,从而使医护人员在进行取样操作时不会由于人为操作导致取样针管在患者体内发生偏移,进而导致取样的不准确,从而达到提高减少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提高取样效率的技术效果。效率的技术效果。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检取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血液肿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检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肿瘤是指发生在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常见的血液肿瘤有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是最常见的血液肿瘤,是白细胞发生恶变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感染,出血,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
[0003]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在对患者进行血液肿瘤的活检取样时,通常需要使用针管等器材在患者身上进行取样,往往由于针管与患者之间缺乏固定,且在医护人员的手动操作,因此容易产生人为误差,导致取样效果降低,为改善这一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活检取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活检取样装置,产生了提高减少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提高取样效率的技术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设置有取样结构,所述固定底座侧面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固定底座两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取样结构顶部连接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末端连接有取样针筒,所述取样管侧面设置有抽气管,以及所述抽气管末端连接有抽气气囊;
[0006]所述取样结构包括收集管,设置在收集管底部的取样针管,以及设置在取样针管侧面的调节齿条;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旋钮,连接在调节旋钮末端的调节齿轮,设置在调节齿轮侧面的定位块,设置在定位块侧面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滑块侧面的弹簧;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以及包裹在固定板顶部的粘连带。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样针管顶部与收集管连通,所述取样针管穿过固定底座,以及所述调节齿条穿过固定底座,且调节齿条的侧壁与固定底座的内壁贴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外壁环绕设置有突起的结构,所述调节齿轮与调节旋钮的另一端嵌套固定,以及所述调节齿轮与调节齿条啮合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块的末端与调节齿条啮合,所述滑块嵌入在固定底座侧面的凹槽内部,滑块的外侧从固定底座侧面突出,以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块粘合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底座粘合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靠近固定底座的底部平面,以及所述粘连带设置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粘连带粘贴到患者的皮肤上,从而将固定底座与患者固定,防止固定底座的位置发生偏移,通过固定装置将固定底座与患者固定,通过抽气气囊和抽气管将收集管内的空气抽出,通过将取样针管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调节装置调整取样针管的位置,通过取样管和取样针筒进行吸取,从而完成取样操作,从而通过固定底座和固定装置将取样针管与患者固定,使医护人员在进行取样操作时不会由于人为操作导致取样针管在患者体内发生偏移,进而导致取样的不准确,从而达到提高减少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提高取样效率的技术效果;
[0013]2、本技术通过调节旋钮的一端外壁环绕设置有突起的结构,通过旋转调节旋钮带动调节齿轮旋转,调节齿轮通过旋转带动调节齿条并使调节齿条在固定底座内移动,调节齿轮旋转时将定位块从调节齿轮的卡齿中顶出,使定位块另一端带动滑块移动,并压缩弹簧,调节齿轮停止旋转时,通过弹簧的反向弹力推动滑块移动,并将定位块的末端推到调节齿轮的卡齿内,从而将调节齿轮固定,通过调节齿条将取样针管与固定底座活动连接,通过改变调节齿条在固定底座内的位置改变取样针管与固定底座的位置,从而达到方便操作且提高取样位置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局部剖视结构图。
[0017]其中:1、固定底座;2、取样结构;3、调节装置;4、固定装置;5、取样管;6、取样针筒;7、抽气管;8、抽气气囊;21、收集管;22、取样针管;23、调节齿条;31、调节旋钮;32、调节齿轮;33、定位块;34、滑块;35、弹簧;41、固定板;42、粘连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顶部设置有取样结构2,固定底座1侧面设置有调节装置3,固定底座1两侧设置有固定装置4,取样结构2顶部连接有取样管5,取样管5末端连接有取样针筒6,取样管5侧面设置有抽气管7,以及抽气管7末端连接有抽气气囊8;
[0021]取样结构2包括收集管21,设置在收集管21底部的取样针管22,以及设置在取样针管22侧面的调节齿条23;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旋钮31,连接在调节旋钮31末端的调节齿轮32,设置在调节齿轮32侧面的定位块33,设置在定位块33侧面的滑块34,以及设置在滑块34侧面的弹簧35;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板41,以及包裹在固定板41顶部的粘连带42,使用时将
固定底座1放置在患者身上的取样位置,通过固定装置4将固定底座1与患者固定,通过抽气气囊8和抽气管7将收集管21内的空气抽出,通过将取样针管22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调节装置3调整取样针管22的位置,通过取样管5和取样针筒6进行吸取,从而完成取样操作。
[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取样针管22顶部与收集管21连通,取样针管22穿过固定底座1,以及调节齿条23穿过固定底座1,且调节齿条23的侧壁与固定底座1的内壁贴合,通过调节齿条23将取样针管22与固定底座1活动连接,通过改变调节齿条23在固定底座1内的位置改变取样针管22与固定底座1的位置。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旋钮31的一端外壁环绕设置有突起的结构,调节齿轮32与调节旋钮31的另一端嵌套固定,以及调节齿轮32与调节齿条23啮合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旋钮31带动调节齿轮32旋转,调节齿轮32通过旋转带动调节齿条23并使调节齿条23在固定底座1内移动。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块33的末端与调节齿条23啮合,滑块34嵌入在固定底座1侧面的凹槽内部,滑块34的外侧从固定底座1侧面突出,以及弹簧35的一端与滑块34粘合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底座1粘合固定,调节齿轮32旋转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检取样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顶部设置有取样结构(2),所述固定底座(1)侧面设置有调节装置(3),所述固定底座(1)两侧设置有固定装置(4),所述取样结构(2)顶部连接有取样管(5),所述取样管(5)末端连接有取样针筒(6),所述取样管(5)侧面设置有抽气管(7),以及所述抽气管(7)末端连接有抽气气囊(8);所述取样结构(2)包括收集管(21),设置在收集管(21)底部的取样针管(22),以及设置在取样针管(22)侧面的调节齿条(2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调节旋钮(31),连接在调节旋钮(31)末端的调节齿轮(32),设置在调节齿轮(32)侧面的定位块(33),设置在定位块(33)侧面的滑块(34),以及设置在滑块(34)侧面的弹簧(35);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板(41),以及包裹在固定板(41)顶部的粘连带(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检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艳秋韩济南
申请(专利权)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