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06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上实时查看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内部的数据,实现综合运维;包括:系统运行核心管理模块、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分析模块、状态信息监测模块、音视频系统管理模块、卫星通信系统管理模块、配电系统管理模块、环境系统管理模块和综合接入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装备的三维模型为基础,将装备模型、相关属性信息、多媒体信息进行实体化组织与存储,搭建WEB三维可视化系统,提供了三维模型的精细化展示,及系统、设备、属性、多媒体信息的便捷查询、定位、浏览和性能对比功能,实现装备运维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分解式部件查询与定位、全方位系统设备对比。对比。对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通信指挥领域,具体指代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政府、公安、武警、消防、人防、水利防汛、电力抢险、海监巡查等各行业,适用于复杂环境中进行信息的实时移动传输;在恶劣的地理条件、危险的环境,可以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将现场图像传出,是保证特殊环境下应急通信任务及时、高效完成的关键。车载通信指挥系统为了能够保障正常使用,并在产生故障时迅速定位排查及解决,专门设计了车载综合运维系统,车载综合运维系统采用物联传感、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全方位监控指挥车电子系统的运行状况,提高了指挥车运维效率。
[0003]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对运维系统提出了很高的需求,目前现有常用的运维系统采用的集控主机配置环境传感器来实现。
[0004]当前车载通信指挥系统中运维系统的缺点如下:
[0005]1、采用的设备单一:当前车载运维系统采用的集控主机配置环境传感器的方式,设备选型单一。
[0006]2、功能单一:当前车载运维系统只能实现简单的音视频切换功能以及采集有限的环境数据。对于车载指挥系统运行中各设备的监控仍然难以满足,并且对于获取的数据难以直观的展现出来,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装备运维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分解式部件查询与定位、全方位系统设备对比及高逼真场景动态展示。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包括:系统运行核心管理模块、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分析模块、状态信息监测模块、音视频系统管理模块、卫星通信系统管理模块、配电系统管理模块、环境系统管理模块和综合接入模块;
[0010]所述系统运行核心管理模块,用于实现运维系统的人机交互、三维模型显示以及设备、属性、多媒体信息的查询、定位、浏览、性能对比;
[0011]所述系统资源管理模块,用于运维系统中各项资源调度管理;
[0012]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实时分析处理运行状态下的系统配置信息;
[0013]所述状态信息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各项环境参数;
[0014]所述音视频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音频流、视频流的输入、输出及切换;
[0015]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卫星通信链路;
[0016]所述配电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供配电;
[0017]所述环境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环境参数;
[0018]所述综合接入模块,用于车载通信指挥系统与外界信息的交互。
[0019]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运行核心管理模块包括:云桌面客户端设备、信息流处理平台设备及信息查询终端;
[0020]云桌面客户端设备,用于运维系统的人机交互、三维模型显示;采用3DMAX、CATIA、Maya或Auto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包括几何建模(Geometric Modeling)、行为建模(KinematicModeling)、物理建模(Physical Modeling)、对象特性建模(Object Behavior)以及模型切分(Model Segmentation);
[0021]信息流处理平台设备,采用TOMCAT应用服务器方法,响应HTML页面的访问请求,可通过HTML页面访问三维模型;
[0022]信息查询终端,通过HTML页面访问三维模型,并在三维模型上实时查看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内部的数据。
[0023]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包括:云桌面服务端设备和交换机;
[0024]云桌面服务端设备:用于运维系统的各项资源的分配,采用运维人员手动调度管理;
[0025]交换机:用于系统内数据流的传输。
[0026]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包括:多链路聚合服务平台、多网融合通信设备及智能链路分析设备;
[0027]链路聚合服务平台,用于增加链路带宽、增加链路可靠性、实现负载均衡,将多个物理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入流量吞吐量在各成员端口的负荷分担,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将网络封包从对应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停止向该端口发送封包,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余的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的发送端口,发生故障的成员端口恢复后再次作为收发端口;
[0028]多网融合通信设备,用于整合不同制式的通信网络,实现电话语音网、IP电话网、数字集群网、无线图传专网和视频专网的融合互通,且实现专网与公共交换电话网、4G/5G网络通信业务互通;
[0029]智能链路分析设备,用于实时分析处理运行状态下的车载通信指挥系统配置信息,进行智能链路分析,采用Anacpapa Chart、Netmap、ClueMaker和DataWalk技术,通过网络图和关联矩阵等可视化方法分析运维对象之间的关系,构建全链路的监控视图。
[0030]进一步地,所述状态信息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烟雾传感器;
[0031]温度传感器,用于对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温度数据实时采集;
[0032]湿度传感器,用于对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湿度数据实时采集;
[0033]烟雾传感器,用于对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烟雾数据实时采集。
[0034]进一步地,所述音视频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高清复合矩阵、调音台、功放、显示屏、音箱、视频系统监控及音频系统监控;
[0035]高清复合矩阵,用于视频流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切换;
[0036]调音台,用于音频流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切换;
[0037]功放,用于将调音台输出音频数据信号进行放大;
[0038]显示屏,用于对高清复合矩阵视频流输出数据进行显示;
[0039]音箱,用于对功放输出的音频数据进行播放;
[0040]视频系统监控,用于对视频设备的控制界面的集中监控,包括云台摄像机控制界面、视频会议终端控制界面、大屏控制界面、硬盘录像机控制界面;
[0041]音频系统监控,用于对音频信号的调度操作,可动态显示音频信号切换关系,实时显示音频信号的有无、音量、电平值。
[0042]进一步地,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管理模块,用于拓扑显示卫星通信设备(天线、天控器、功放、LNB、调制解调器、网络设备)连接关系、设备状态及链路状态,通过AsiaSatLink软件进行链路计算,通过比对实际信道数据与理论信道数据的差异来分析卫星链路质量,及动态显示系统故障信息及故障位置。
[0043]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整车系统的供配电,支持本地和远程获取配电状态数据,包括交流电压、交流电流、频率、漏电流、后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运行核心管理模块、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分析模块、状态信息监测模块、音视频系统管理模块、卫星通信系统管理模块、配电系统管理模块、环境系统管理模块和综合接入模块;所述系统运行核心管理模块,用于实现运维系统的人机交互、三维模型显示以及设备、属性、多媒体信息的查询、定位、浏览、性能对比;所述系统资源管理模块,用于运维系统中各项资源调度管理;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实时分析处理运行状态下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状态信息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各项环境参数;所述音视频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音频流、视频流的输入、输出及切换;所述卫星通信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卫星通信链路;所述配电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供配电;所述环境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车载通信指挥系统的环境参数;所述综合接入模块,用于车载通信指挥系统与外界信息的交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运行核心管理模块包括:云桌面客户端设备、信息流处理平台设备及信息查询终端;云桌面客户端设备,用于运维系统的人机交互、三维模型显示;采用3DMAX、CATIA、Maya或Auto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包括几何建模、行为建模、物理建模、对象特性建模以及模型切分;信息流处理平台设备,采用TOMCAT应用服务器方法,响应HTML页面的访问请求,可通过HTML页面访问三维模型;信息查询终端,通过HTML页面访问三维模型,并在三维模型上实时查看车载通信指挥系统内部的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包括:云桌面服务端设备和交换机;云桌面服务端设备:用于运维系统的各项资源的分配,采用运维人员手动调度管理;交换机:用于系统内数据流的传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车载综合运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包括:多链路聚合服务平台、多网融合通信设备及智能链路分析设备;链路聚合服务平台,用于增加链路带宽、增加链路可靠性、实现负载均衡,将多个物理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以实现出/入流量吞吐量在各成员端口的负荷分担,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将网络封包从对应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停止向该端口发送封包,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余的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的发送端口,发生故障的成员端口恢复后再次作为收发端口;多网融合通信设备,用于整合不同制式的通信网络,实现电话语音网、IP电话网、数字集群网、无线图传专网和视频专网的融合互通,且实现专网与公共交换电话网、4G/5G网络通信业务互通;智能链路分析设备,用于实时分析处理运行状态下的车载通信指挥系统配置信息,进行智能链路分析,采用Anacpapa Chart、Netmap、ClueMaker和DataWa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达谭孝虎季卫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