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89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机,包括风机壳、电机主体和风轮,风机壳包括前壳、中壳和后壳,安装时先将电机主体插设至后壳内侧的容置槽内,并将电机主体前端插设至中壳的连通孔中,连通孔内壁抵接于电机主体前端外周表面,容置槽内的抵压限位肋板压紧于电机主体的后端表面,从而对电机主体的前端和后端都进行固定压紧,然后通过固定螺栓穿过中壳上的固定孔、电机主体上的穿孔并螺接至后壳上的螺栓孔中,从而一次性完成中壳、电机主体和后壳的固定,同时抵压限位肋板也起到了加强筋的效果,进而保证了容置腔和整个后壳的强度,之后将风轮和前壳固定进行安装即可。在安装过程中减少一道步骤,从而减少了工人组装批量产品的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风机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风机是一种鼓风用的设备,主要包括风机壳、风轮和电机,目前风机的主要安装方式是在风机后壳上设置有一个固定孔,在固定孔上设置有安装位,将风机插设至固定孔中并通过固定孔底部来支撑风机,然后通过安装位锁紧电机,之后在风机壳后端安装一个网罩来保护电机,之后在后壳前端将风轮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固定,最后在后壳的前端盖合前壳来完成固定,安装过程较为繁琐,步骤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更加便捷的风机。
[0004]本技术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机,包括:
[0005]风机壳,所述风机壳包括沿前后顺序连接的前壳、中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中壳围合形成风轮腔,所述风机壳上设置有与风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中壳和后壳围合形成电机腔,所述中壳中部设置有贯穿前后的连通孔从而连通风轮腔和电机腔,所述后壳内壁设置有位于电机腔内且开口朝向连通孔的容置槽,所述后壳内设置有朝向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壳(10),所述风机壳(10)包括沿前后顺序连接的前壳(11)、中壳(12)和后壳(13),所述前壳(11)和中壳(12)围合形成风轮腔,所述风机壳(10)上设置有与风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15)和出风口(14),所述中壳(12)和后壳(13)围合形成电机腔,所述中壳(12)中部设置有贯穿前后的连通孔(121)从而连通风轮腔和电机腔,所述后壳(13)内壁设置有位于电机腔内且开口朝向连通孔(121)的容置槽(131),所述后壳(13)内设置有朝向中壳(12)方向的螺栓孔(136),所述后壳(13)后端面设置有贯通至容置槽(131)底面的散热孔(138),所述容置槽(131)内设置有若干抵压限位肋板,所述中壳(12)前端面设置有位于连通孔(121)外周并贯穿至中壳(12)后端面的固定孔(123);电机主体(20),所述电机主体(20)外周设置有固定板体,所述固定板体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电机主体(20)后端插设至所述容置槽(131)内,所述抵压限位肋板抵接于电机主体(20)的外表面,所述电机主体(20)的前端插设至所述连通孔(121)中并使中壳(12)后端面抵接于所述固定板体前侧,所述中壳(12)前端设置有依次插设于固定孔(123)、穿孔中并螺接至螺栓孔(136)内的固定螺栓;风轮(30),所述风轮(30)设置于风轮腔内并与所述电机主体(20)的输出轴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3)内壁设置有环形的容置板(132),所述容置板(132)围合形成所述容置槽(131),所述抵压限位肋板包括设置于容置板(132)内侧壁的侧压板(133)和底压板(134),所述侧压板(133)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松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