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碲锭浇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75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浇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碲锭浇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液态碲浇铸到模具中;步骤2:对模具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采用流动的氮气进行保护和降温;步骤3:将模具中的碲锭取出;步骤1中,模具中的碲的温度为300~400℃;步骤2中,输送时间T为15~25min,氮气流速为12~20m/s,前15min模具中的碲的降温速率为16~20℃/min。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氮气流量进行了限制,从而控制了碲锭达到脱模温度前的降温速度,使得生产出来的碲锭表面平整无裂痕。痕。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碲锭浇铸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浇铸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碲锭浇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锭广泛用于高纯金属制备、有机金属气相沉淀、有机金属制备等领域,制成的锁种产品广泛应用与航天航空、半导体、红外等高精尖科技领域,而金属锭作为必备的半成品原料,其品质是尤为重要的。
[0003]其中,碲锭作为温差电材料、制冷材料、红外材料的原料来源,其品质要求是较高的。
[0004]金属锭在工业生产中是通过浇铸工艺浇铸而成的,中国专利201420515733.4就公开了一种金属硅自动浇铸生产线,包括倾包装置、机架、输送系统、冷却系统和若干个锭模,输送系统支撑在机架上,每个锭模的两侧分别与输送系统连接,倾包装置的下方设置流槽,流槽的出口端对应至少一个锭模的内腔;冷却系统包括喷涂装置和若干根冷却压辊,喷涂装置包括若干根第一冷却管和若干根第二冷却管,冷却压辊设置在输送系统的上方;在输送系统远离倾包装置的一侧设置脱模后输送装置,在脱模后输送装置的出料口设置成品料仓,在成品料仓内设置料位仪、测温仪和第三冷却管,成品料仓的下方设置全自动称重包装机。
[0005]上述专利通过倾包装置、输送系统、冷却系统和锭模的组合使得熔化金属液体在注入锭模内然后一步步冷却成型形成金属锭,其自动化程度高,用人少,有效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产品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是浇铸效果很好的浇铸生产线,并且上述专利还介绍了通过风冷、氮气、水冷等方式加快冷却来对锭模内的熔化金属液体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良好;
[0006]但是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用于碲锭的生产时,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碲液与外界的氧气接触时很容易生成氧化层,上述专利在冷却碲液的同时还使得成型的碲锭内部存在多层氧化层,导致碲锭的内部较脆,容易崩裂,严重影响碲锭的品质。
[0007]针对此技术问题,中国专利202123266142.7公开了一种浇铸产品氮气

无氧冷却系统,包括:无氧环境箱体和主体支座,无氧环境箱体安装在主体支座上,其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室,主体支座内部具有第二容纳腔室,第一容纳腔室与第二容纳腔室相连通形成贯通腔室,贯通腔室内设有两组冷却结构,两组冷却结构底部分别安装在主体支座的两侧壁上;无氧环境箱体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氧气溢出阀;无氧环境箱体用于为浇铸后产品提供无氧环境,避免产品在冷却过程中,与空气中氧反应,造成产品表面氧化。
[0008]上述专利通过氮气来使得整个浇铸箱体处于无氧环境,并且可以根据浇铸的产品调节氮气流量,操作灵活并且能够避免碲锭冷却过程中氧化层的产生,有效保证了碲锭的品质。
[0009]但是上述专利并没有公开氮气冷却的具体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大量碲锭浇铸时,碲锭的冷却速度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如果碲锭表面冷却过快,导致在冷却过程中碲锭表
面已经开始凝固但碲锭内部温度过高,碲锭内外部温差过大致使碲锭冷却时表面产生应力导致表面产生裂纹;但如果碲锭表面冷却过慢,会严重影响碲锭的生产效率。
[0010]因此,在碲锭浇铸过程中,合理地控制碲锭表面冷却速度成了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碲锭浇铸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在碲锭浇铸过程中碲锭冷却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碲锭的品质降低的问题。
[0012]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碲锭浇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1:将液态碲浇铸到模具中;
[0014]步骤2:对模具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采用流动的氮气进行保护和降温;
[0015]步骤3:将模具中的碲锭取出;
[0016]步骤1中,模具中的碲的温度为300~400℃;
[0017]步骤2中,输送时间T为15~25min,氮气流速为12~20m/s,前15min模具中的碲的降温速率为15~20℃/min。
[0018]优选的,步骤1中,碲的浇铸速度为35

45g/s;浇铸前碲液的温度为300~400℃。
[0019]优选的,步骤2中,当输送时间为1/2T时,模具中的碲的温度为130~180℃。
[0020]优选的,所述模具具有拔模角度;所述步骤3的碲锭通过翻转模具实现脱模。
[0021]更为优选的,采用如下系统进行浇铸:
[0022]该碲锭浇铸系统包括浇注包和罩体,所述浇注包设置在罩体上,所述浇注包底部设置有穿透进罩体内的浇注口,所述罩体内设置有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设置有多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均设置有模具,所述浇注口位于第一输送线一端的其中一个模具上方;所述罩体靠近浇注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往罩体内吹扫氮气的氮气管,所述罩体远离浇注口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罩体内设置有氧气探测仪。
[0023]进一步的,所述罩体内还设置有导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导板和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第一输送线远离浇注口的一端下方,所述导板用于将碲锭导向至第二输送线上。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线远离浇注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敲打模具边缘的敲打锤。
[0025]进一步的,所述浇注包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顶部开口为进液口,所述浇注口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底部。
[0026]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和塞杆,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塞棒以使浇注口闭合或开放;所述浇注包上还设置有液位探头,所述液位探头设置在腔体内的预设液位高度处且与驱动电机联动。
[0027]进一步的,所述浇注包内还设置有加热丝和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的探测端伸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加热丝环设在所述腔体外。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对氮气流量进行了限制,从而控制了碲锭达到脱模温度前的降温速度,使得生产出来的碲锭表面平整无裂痕;
[0030](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碲锭浇铸系统,采用该碲锭浇铸系统配合本专利技术的碲锭浇铸方法可以更快速地连续生产碲锭,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浇注包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罩体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罩体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36]1、浇注包,2、驱动电机,3、塞棒,4、加热丝,5、液位探头,6、温度探头,7、腔体,8、浇注口,9、钢包,10、通道,11、罩体,12、第一输送线,13、模具,14、导板,15、第二输送线,16、敲打锤,17、氮气管,18、氧气检测仪,19、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碲锭浇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液态碲浇铸到模具中;步骤2:对模具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采用流动的氮气进行保护和降温;步骤3:将模具中的碲锭取出;步骤1中,模具中的碲的温度为300~400℃;步骤2中,输送时间T为15~25min,氮气流速为12~20m/s,前15min模具中的碲的降温速率为16~20℃/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碲锭浇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碲的浇铸速度为35

45g/s;浇铸前碲液的温度为300~400℃,模具中的碲液的浇铸量为3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碲锭浇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输送时间为1/2T时,模具中的碲的温度为130~1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碲锭浇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拔模角度;所述步骤3的碲锭通过翻转模具实现脱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碲锭浇铸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系统进行浇铸:该碲锭浇铸系统包括浇注包和罩体,所述浇注包设置在罩体上,所述浇注包底部设置有穿透进罩体内的浇注口,所述罩体内设置有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设置有多个工位,每个工位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嘉明吴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信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