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68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包括内部设有空腔且彼此顺序连接的第一前导管、后导管和固定座,第一前导管上套装有内引流支架,第一前导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体外单作可以实现将鼻胆胰引流管变为胆胰管内引流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宜急性胆管炎、恶性高位胆管梗阻等危重患者,避免了二次进行ERCP操作未成功、出血或穿孔以及尖锐物对肠粘膜造成的损伤。成的损伤。成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ERCP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现今已成为胆胰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措施,它能对胆总管结石、不明原因胆管狭窄、胆胰合流异常、术后胆管损伤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和外科手术相比,ERCP具有体表无创伤、术后恢复快和安全性高等优点。ERCP术后也会存在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乳头切开处迟发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急性胆管炎、高位胆管梗阻、ERCP切开(胆、胰管)取石等操作后都要先进行鼻胆(胰)引流术。
[0003]目前,普遍使用内引流支架、外引流管(鼻胆胰引流管)进行术后引流,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使用的外引流管1,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内引流支架2包括支架管体22,支架管体22上设有分别设有若干个支架引流孔23,支架管体22两侧设有侧孔24,侧孔24上设有弹片21。现有技术中,如图3和4所示,使用的安装了内引流支架的支架推送器,支架推送器包括固定座3;固定座3下游位置顺利连接后导管4和前导管5,后导管4和前导管5中间可以穿入导丝(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04]临床应用的存在以下不足:
[0005]1、外引流管经上消化道、咽部和鼻腔引出体外,外引流管的移动会对咽喉部造成强烈刺激,会引起患者严重的恶心,甚至呕吐等情况从而引起外引流管移位。
[0006]2.外引流管保持不能超过1个月,超过1个月会因为大量胆汁(胰液)丢失而引起电解质紊乱,通常只用于过度性引流。
[0007]3.对于高位胆管梗阻,因为梗阻持续存在,如果外引流管拔除后必须再次进行ERCP才能置入内引流支架,或者医生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器械将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外的外引流管断开。以上两种做法,存在无法将内引流支架置入预期位置、操作失败等问题,意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进入的用以断开外引流管的器械还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外引流管断开部位边缘不整齐,会有参差不齐的尖刺状物对患者的十二指肠黏膜造成损伤。
[0008]胆(胰)管内引流支架常用于急性胆管炎和良恶性胆(胰)管狭窄引流,临床上可通过放置单根或多根支架进行治疗。胆(胰)管内引流支架操作简单并且耗时短,保留在患者胆胰管内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胆(胰)管内引流支架存在以下不足:
[0009]1.对于高位肝内胆管梗阻的患者,引流区域非常有限时一般先放置外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才在相应位置更换为胆(胰)管内引流支架,否则可能导致严重胆道感染。
[0010]2.放置胆(胰)管内引流支架,因为胆汁非常粘稠很容易将其堵塞,其他情况放置胆(胰)管内引流支架也有发生阻塞或移位等风险,塑料材质胆(胰)管内引流支架通畅期为3至6月左右。
[0011]3.塑料材质胆(胰)管内引流支架留置超过6月后很容易堵塞,一旦发生阻塞,只能通过ERCP操作才可以更换。
[0012]中国专利CN207384524U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鼻胆引流管,但是该专利还需要第二次使用内窥镜进入人体,才能将两个引流管进行分离。
[0013]中国专利CN215690925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可脱离鼻胆引流管,该专利要通过1根牵引绳11连接前面的引流管5,最后通过拉把手12,让牵引绳11断裂,从而将引流管5留在胆管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牵拉把手12,引流管5和通过牵引绳11连接的后面的引流管5,因为引流管5在体内不是直的状态,是经过弯曲的,所以在人体内的话,因为没有力点,通过牵拉把手12,会引起引流管5整体移位而不是拉断连接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能够通过术后留置鼻胆(胰)外引流管,降低了胆管内压力,观察引流出的胆汁(胰液)性状及引流量,就能够明确引流管所处位置是否合适;同时还能够在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如呕血、黑便之前就可以及时发现术后活动性出血。另外,由于胆汁十分粘稠,注入生理盐水对胆管进行冲洗,达到解除胆管梗阻的目的,对引流出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并筛选出针对性的抗生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显著意义,如果不需要时直接体外拔除而不需要再借助内窥镜或其他器械进行处理。
[001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推送器包括内部设有空腔且彼此顺序连接的第一前导管、后导管和固定座,所述第一前导管的管体上设有若干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导流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导管的外径尺寸范围为4~9Fr。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后导管的外径尺寸范围为5~10Fr。
[0018]进一步的,所管体的通体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第一导流孔。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在管体上距最前端长度范围为小于15cm范围内。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在管体距最前端长度范围为小于10cm范围内。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在管体距最前端长度为1cm、2cm、3cm、4cm、5cm、6cm、7cm、8cm、9cm或10cm。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导管上套装内引流支架,所述第一前导管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内引流支架的内壁设有外凸的凸缘体,所述凸缘体与凹槽进行相互的插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凸缘体和凹槽的截面为相互对应的矩形、梯形、半圆形或三角形。
[0024]进一步的,所述内引流支架上的支架引流孔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导流孔的直径。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以下有益效果:
[0026]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使用内窥镜即可进行操作,在体外简单操作,就可以实现将外引流管变为胆(胰)管内引流支架。
[0027]2、本技术特别适宜急性胆管炎和恶性高位胆管梗阻的危重患者,避免了二次进行ERCP操作未成功、出血或穿孔以及尖锐物对粘膜损伤。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现有技术中外引流管的整体结构图;
[0029]图2是现有技术中内引流支架的主视图;
[0030]图3是现有技术中安装了内引流支架的支架推送器结构图;
[0031]图4是图3中A点的放大结构图;
[00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结构主视图;
[0033]图6是本技术中第一导流孔在第一前引流管上设置位置的一种结构主视图;
[0034]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导流孔在第一前引流管上设置位置的另一结构结构图;
[0035]图8是图7中内引流支架设置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6]图9是图8中C

C向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0037]图10是图8中C

C向的另一结构剖视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图中,1—外引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推送器包括内部设有空腔且彼此顺序连接的第一前导管(6)、后导管(4)和固定座(3),所述第一前导管(6)的管体(62)上设有若干与其内腔连通的第一导流孔(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管(6)的外径尺寸范围为4~9Fr。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管(4)的外径尺寸范围为5~10Fr。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管体(62)的通体上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第一导流孔(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61)设置在管体(62)上距最前端长度范围为小于15cm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鼻胆胰引流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61)设置在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磊郝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