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71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分流器装置,所述分流器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和至少一个锚定支架,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管包括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流入口,所述远端部分及流入口置于蛛网膜下腔,所述近端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流出口,所述近端部分及流出口置于静脉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可进行穿刺、输送分流器的输送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适当的解剖位置通过导管输送装置进行静脉窦穿刺进入颅腔内蛛网膜下腔且不损伤颅脑,进而输送并植入分流器装置,将可以使用介入方法进去治疗脑积水,因不涉及开放性手术操作,术中降低创伤,节省操作时间,术后发现感染的可能性都将大大降低。的可能性都将大大降低。的可能性都将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积水是指颅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的脑脊液异常积聚,使一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称为脑积水,脑积水的病因可由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及脑实质萎缩等原因造成。针对脑积水,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目的是将多余脑脊液引流。具体包括分流术及三脑室底造瘘术。
[0003]分流术作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分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心房分流术,通过分流管将脑脊液引流出蛛网膜下腔,让人体自然吸收。优点为可调压分流泵存在,术后可通过调整分流泵压力来调整引流量,避免过度引流引起低颅压,甚至出血。但容易出现感染、堵管等并发症,患者一生中可能经历多次植管和分流管调整手术。
[0004]三脑室底造瘘术所构建的脑脊液循环更接近于生理循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对患者挑选严格,主要对梗阻性脑积水有效率,临床开展较少。
[0005]此外,专利CN107148293B公布了一种用于治疗脑积水的可植入分流器,包括位于分流器的远端部分的脑脊液入口开口和自膨胀的结构、位于分流器的近端部分的脑脊液入口开口及单向阀。该分流器构造为用于植入患者体内,使得该一个或多个脑脊液入口开口设置在小脑桥脑角池内、分流器的本体设置在岩下窦内、并且分流器的近端部分设置在颈静脉内或其附近,使得脑脊液经由分流器的腔从小脑桥脑角池流至颈静脉。通过此分流器,使得用微创介入方法治疗过去只能需要进行开刀手术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脑积水成为可能,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主要通过脑室

静脉压差进行生理调节引流量,行程较短,避免了出现术后过度引流情况。但是,该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缺点:远端部分有从折叠输送构造自膨胀到膨胀部署的构造,该膨胀部署的构造在蛛网膜下腔中膨胀时体积增大,增加手术操作和产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同时,在术中若需要回收器械时,容易造成穿刺点的硬脑膜撕裂,增加手术风险;并且植入物与输送系统的连接位置更靠近引流管远端,输送系统在撤出时可能与引流管干涉。此外,单向阀设置在分流器近端,植入后单向阀位于静脉血液环境中,非常容易导致内皮细胞爬附并导致单向阀功能失效或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生理状况下脑脊液分布在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各脑室通过室间孔、中脑导水管连通,脑脊液依次从双侧侧脑室流向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最终进入蛛网膜下腔。一部分会经过脊髓中央管进行循环,大部分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循环到上矢状窦附近,经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绒毛吸收,吸收之后进入静脉窦,重新回到血液循环。颅内静脉窦为硬脑膜在特定解剖部位折叠卷曲形成的空腔,收集了颅内血液、脑脊液后汇入颈静脉。静脉窦与蛛网膜下腔毗邻。在颅内,蛛网膜下腔在脑沟、裂等处扩大、脑脊液积聚的地方形成脑池,如图43所示岩下窦(0002)与桥小脑角池(0005)毗邻。特别地,如果静脉窦上
进行穿刺,突破硬脑膜(0003)和蛛网膜(0004),构造桥小脑角池(0005)与岩下窦(0002)间的造口,脑脊液将可以从蛛网膜下腔向静脉窦引流,流向颈静脉(0001)到心脏,参与血液循环。此外,其它合适的解剖位置,如横窦

乙状窦与小脑延髓池毗邻,也可以作为理想的穿刺植入位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包括分流器和引流器,所述分流器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和至少一个锚定支架;
[0010]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管包括:
[0011]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流入口,所述远端部分及流入口置于蛛网膜下腔;
[0012]近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流出口,所述近端部分及流出口置于静脉系统;
[0013]所述引流管包括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流入口和至少一个流出口相连通的第一腔;
[0014]所述至少一个锚定支架构造为输送状态下的压缩形态与释放状态下的扩张形态,所述至少一个锚定支架与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管在至少一个位置固定连接,将引流管锚定以防止植入后移位,所述锚定支架在释放扩张形态下,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管的近端部分,并在植入后置于静脉系统中。
[0015]优选地,在所述远端部分流入口的位置和(或)其附近,设置至少一个在X射线下可见的流入口显影点。
[0016]优选地,在所述近端部分流出口的位置和(或)其附近,设置至少一个在X射线下可见的流出口显影点。
[0017]优选地,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允许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向静脉系统方向单向流动,不允许静脉血液反向流入蛛网膜下腔。
[0018]优选地,所述单向阀设计为当脑脊液压力较静脉血液压力高

mmHg时,阀门开始打开,形成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向静脉系统方向流动的通路。
[0019]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的远端部分。
[0020]优选地,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单向阀内或(和)其附近位置,设置有在X射线下可见的支架显影点。
[0021]优选地,在所述锚定支架上设置有显影材料。
[0022]优选地,所述锚定支架可设计成自膨式支架结构。
[0023]优选地,所述锚定支架材料可以是形状记忆合金或(和)生物可吸取材料制成。
[0024]优选地,在所述引流器的内外表面,至少部分或全部设置有抗凝涂层。
[0025]优选地,还包括有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至少包括输送导管,包括输送腔,用于输送分流器到达颅内。
[0026]优选地,所述引流器可以被压缩并回收至内径0.5~1.5mm的输送导管内。
[0027]优选地,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有穿刺构件,所述穿刺构件位于输送导管远端。
[0028]优选地,所述穿刺构件为穿刺针,用于机械性地穿刺硬脑膜。
[0029]优选地,所述穿刺构件为穿刺电极,通过施加高频电流穿刺硬脑膜。
[0030]优选地,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输送鞘管,所述输送鞘管至少包括一个第二腔,用于容纳输送导管或(和)穿刺构件,在输送过程中覆盖穿刺构件,避免组织损伤。
[0031]优选地,所述输送鞘管还包括第三腔,用于容纳引导导丝。
[0032]优选地,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止动机构,用于限制穿刺深度。
[0033]优选地,所述止动机构包括两个构件:静止止动块和滑动止动块,其中,静止止动块相对于输送鞘管在轴向固定,滑动止动块相对于输送导管在轴向固定,且滑动止动块位于静止止动块的近端,穿刺过程中,当输送鞘管向前推动过程中,当滑动止动块远端面与静止止动块近端面接触时,输送导管相对于输送鞘管无法继续前进,达到限制穿刺深度的作用。
[0034]优选地,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穿刺角控制机构,所述穿刺角控制机构位于输送鞘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包括分流器(1000)和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1000)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1100)和至少一个锚定支架(1200);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管(1100)包括:远端部分(1110),所述远端部分(1110)包括至少一个流入口(1111),所述远端部分(1110)及流入口(1111)置于蛛网膜下腔;近端部分(1120),所述近端部分(1120)包括至少一个流出口(1121),所述近端部分(1120)及流出口(1121)置于静脉系统;所述引流管(1100)包括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流入口(1111)和至少一个流出口(1121)相连通的第一腔(1101);所述至少一个锚定支架(1200)构造为输送状态下的压缩形态与释放状态下的扩张形态,所述至少一个锚定支架(1200)与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管(1100)在至少一个位置固定连接,将引流管(1100)锚定以防止植入后移位,所述锚定支架(1200)在释放扩张形态下,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引流管(1100)的近端部分(1120),并在植入后置于静脉系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端部分(1110)流入口(1111)的位置和(或)其附近,设置至少一个在X射线下可见的流入口显影点(1112)。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近端部分(1130)流出口(1131)的位置和(或)其附近,设置至少一个在X射线下可见的流出口显影点(11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单向阀(1400),所述单向阀(1400)允许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向静脉系统方向单向流动,不允许静脉血液反向流入蛛网膜下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400)设计为当脑脊液压力较静脉血液压力高1

5mmHg时,阀门开始打开,形成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向静脉系统方向流动的通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单向阀(1400)设置在引流管(1100)的远端部分(1110)。7.根据权利要求4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单向阀(1400)内或(和)其附近位置,设置有在X射线下可见的支架显影点(122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定支架(1200)上设置有显影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支架(1200)可设计成自膨式支架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支架(1200)材料可以是形状记忆合金或(和)生物可吸取材料制成。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介入治疗脑积水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飞朱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轻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