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义荣专利>正文

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07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包括腹腔导管、脑室导管、直角转角器和阀门,其中:腹腔导管,近端与阀门固定连通,远端置于腹腔内,脑室导管,近端与直角转角器固定连通,远端穿设颅孔并置于脑室,直角转角器,位于颅孔上,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颅骨上提高稳定性,且直角转角器通过连接组件与阀门固定连通。本装置通过将脑室导管、直角转角器、连接管、储液囊、阀门和腹腔导管依次固定连通,使得脑室内的积水被引流至腹腔内,进而实现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且采用穿设各螺孔的螺钉将直角转角器与颅骨进行固定,增加脑室分流管道的稳定性,避免分流管道移位,增加手术操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安全性。从而提高安全性。从而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积水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从而进一步致使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的疾病。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案。将脑室内过多的积水分流到腹腔内腹膜部位,而被吸收。
[0003]在脑积水手术操作中,术者会在行额角穿刺后,把直角转角器放置在颅孔上,需要用丝线进行固定于软组织上,或者直接放置颅孔上方。该操作稳定性不佳,存在分流管道移位风险,且在固定过程中会移动直角转角器从而带动引流管位移,可能导致颅内出血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包括腹腔导管、脑室导管、直角转角器和阀门,其中:
[0007]腹腔导管,近端与阀门固定连通,远端置于腹腔内。
[0008]脑室导管,近端与直角转角器固定连通,远端穿设颅孔并置于脑室。
[0009]直角转角器,位于颅孔上,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颅骨上提高稳定性,且直角转角器通过连接组件与阀门固定连通,通过阀门,实现将脑室内的积水由脑室导管和腹腔导管引流至腹腔内。
[0010]优选地,直角转角器呈圆状,直径为20mm,直角转角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通过穿设第一螺孔的螺钉实现与颅骨固定。
[0011]优选地,直角转角器呈圆状,直径16mm,直角转角器上设有两个向外突出的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螺孔,通过穿设第二螺孔的螺钉实现与颅骨固定。
[0012]优选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和储液囊,连接管的一端与直角转角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储液囊固定连接,储液囊与阀门固定连通。
[0013]优选地,储液囊上设有取样管道,取样管道上设有管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装置通过将脑室导管、直角转角器、连接管、储液囊、阀门和腹腔导管依次固定连通,使得脑室内的积水被引流至腹腔内,进而实现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且采用穿设各螺孔的螺钉将直角转角器与颅骨进行固定,增加脑室分流管道的稳定性,避免分流管道移位,增加手术操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螺孔和直角转角器组合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二螺孔和直角转角器组合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取样管道和管帽的组装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腹腔导管;2、脑室导管;3、直角转角器;4、阀门;5、第一螺孔;6、第二螺孔;7、连接组件;71、连接管;72、储液囊;73、取样管道;74、管帽;8、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
[0023]如图1所示,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包括腹腔导管1、脑室导管2、直角转角器3和阀门4,其中:
[0024]腹腔导管1,近端与阀门4固定连通,远端置于腹腔内。
[0025]脑室导管2,近端与直角转角器3固定连通,远端穿设颅孔并置于脑室。
[0026]直角转角器3,位于颅孔上,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颅骨上提高稳定性,且直角转角器3通过连接组件7与阀门4固定连通,通过打开阀门4,实现将脑室内的积水由脑室导管2和腹腔导管1引流至腹腔内。
[0027]具体为,以图1为例,腹腔导管1的左侧为近端,右侧为远端,则阀门4位于腹腔导管1的左端,脑室导管2的底部为近端,顶部为远端,则直角转角器3位于脑室导管2的底部,连接组件7位于直角转角器3和阀门4之间,以上方位仅便于描述,不作具体方位限制。直角转角器3为中空的,进行手术时,将脑室导管2的远端穿设颅孔至脑室内,直角转角器3位于脑室外并通过螺钉固定在颅骨上,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各导管移位,增加手术操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安全性,腹腔导管1的远端通过经由耳后、颈、胸的皮下隧道到达腹腔内,阀门4位于体外,通过打开阀门4,使得脑室内的积水依次经过脑室导管2、直角转角器3、连接组件7和阀门4流入腹腔导管1内,再流入至腹腔内,进而实现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同时阀门4方便医护人员对积水的流速进行调节。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直角转角器3呈圆状,直径为20mm,直角转角器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5,通过穿设第一螺孔5的螺钉实现与颅骨固定。
[0029]具体为,如图2所示,第一螺孔5的孔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作具体限制,如第一螺孔5的孔径为2mm。为了不影响颅孔,两个第一螺孔5均位于直角转角器3的侧边缘,为了提高直角转角器3安装的稳定性,两个第一螺孔5相对设置,两个第一螺孔5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经过直角转角器3的中心点。
[003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直角转角器3呈圆状,直径为16mm,直角转角器3上设有两个向外突出的连接块8,连接块8上开设有第二螺孔6,通过穿设第二螺孔6的螺钉实现与颅骨固定。
[0031]具体为,如图3所示,第二螺孔6的孔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作具体限制,如第二螺孔6的孔径为2mm。两个连接块8均与直角转角器3固定连接,连接块8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本实施例中,为月牙形。为了提高直角转角器3安装的稳定性,两个第二螺孔6也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螺孔6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经过直角转角器3的中心点。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7包括连接管71和储液囊72,连接管71的一端与直角转角器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储液囊72固定连接,储液囊72与阀门4固定连通。
[0033]具体为,脑室内的积水流入脑室导管2后,依次经过直角转角器3、连接管71、储液囊72和阀门4后,流入腹腔导管1内,最后流至腹腔内。
[0034]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液囊72上设有取样管道73,取样管道73上设有管帽74。
[0035]具体为,如图4所示,取样管道73与储液囊72固定连通,管帽74套设在取样管道73上时,管帽74的内壁与取样管道73的外壁压紧,实现在不取样的时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包括腹腔导管(1)、脑室导管(2)、直角转角器(3)和阀门(4),其中:所述腹腔导管(1),近端与所述阀门(4)固定连通,远端置于腹腔内;所述脑室导管(2),近端与所述直角转角器(3)固定连通,远端穿设颅孔并置于脑室;所述直角转角器(3),位于颅孔上,并通过螺钉固定于颅骨上提高稳定性,且所述直角转角器(3)通过连接组件(7)与所述阀门(4)固定连通,通过所述阀门(4),实现将脑室内的积水由所述脑室导管(2)和腹腔导管(1)引流至腹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转角器(3)呈圆状,直径为20mm,所述直角转角器(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孔(5),通过穿设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王义荣
申请(专利权)人:王义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