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261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及车辆,车轮包括轮辋和外胎,还包括沿轮辋的内侧面一周安装固定在轮胎腔内的多个气囊,多个气囊形成一个可径向扩张或收缩的环形体,任一气囊内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一充气腔且环形体具有预充状态和扩充状态;在预充状态时,环形体的外周面与外胎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外胎的内壁面与环形体之间限定出第二充气腔,所有第一充气腔的气压之和与第二充气腔的气压一致;在扩充状态时,第二充气腔的气压减小,所有气囊沿径向扩张至环形体的外周面与外胎的内壁面贴合以填充第二充气腔。在外胎爆胎或遭遇枪击泄气后仍有足够气压支撑车辆重量继续行驶,且行驶性能不降低,有效避免由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轮胎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及具有该爆胎续行轮胎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战场上激战的军用车辆,最害怕的是被枪击轮胎。轮胎被枪击穿或者被弹片割刺破损,引起迅速泄气甚至车辆瘫痪,使人车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目前,市场上最接近实用的防爆技术是采用轮胎侧壁加强层、胎内支撑物、实心车轮等方案。所述的防爆轮胎侧壁加强层,是在轮胎侧壁内设置硬度及强度均较高的加强层,当轮胎泄气后由加强的轮胎侧壁支撑轮胎继续行驶一段距离。但在正常行驶时的弹性性能和附着性能变差;所述胎内支撑体是在轮胎空腔内安装橡胶或金属支架,在爆胎泄气后由支架支撑车辆重量。胎内支撑体不仅重量大、装卸难,在爆胎后车轮半径的减小使车辆的操控性骤然变差,仍然可能出现车辆失控。所述实心车轮虽然不会爆胎,但其弹性性能、附着性能、高速性能和经济性能等各方面与充气轮胎相比都差很多。现有的防爆胎方案,都存在不能抵御枪弹的多次袭击的缺陷。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及车辆,通过内嵌多气囊,在外胎爆胎或遭遇枪击泄气后仍有足够气压支撑车辆重量继续行驶,且行驶性能不降低,有效的避免由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所述的车轮包括轮辋和安装在所述轮辋上的外胎,所述外胎与轮辋之间形成轮胎腔,还包括:多个气囊,沿所述轮辋的内侧面一周安装固定在所述轮胎腔内,所述多个气囊形成一个可径向扩张或收缩的环形体,任一气囊内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一充气腔且所述环形体具有在外胎未爆破时的预充状态和爆破后的扩充状态;在预充状态时,所述环形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外胎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外胎的内壁面与所述环形体之间限定出第二充气腔,所有所述第一充气腔的气压与所述第二充气腔的气压一致;在扩充状态时,所述第二充气腔的气压减小,所有气囊沿径向扩张至所述环形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外胎的内壁面贴合以填充所述第二充气腔。
[0006]优选的,还包括:径向约束件,其套设在所述环形体的外周,所述径向约束件对所述环形体施加使其趋于收缩并抱紧所述轮辋的内侧面的弹性约束力。
[0007]优选的,所述径向约束件为弹性箍带。
[0008]优选的,所述环形体沿轮辋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随所述环形体收缩而收缩或随所述环形体扩张而扩张。
[0009]优选的,所有气囊上均设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所有气囊的进气单向阀通过进气管与充气嘴连接,所有气囊的出气单向阀通过出气管与充气嘴连接。
[0010]优选的,所有气囊的进气单向阀共用一个进气管,所有气囊的出气单向阀共用一个出气管。
[0011]优选的,所述充气嘴与所述第二充气腔的充气嘴共用。
[0012]优选的,所述充气嘴通过三通管与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连接。
[0013]优选的,任一气囊的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设置在其的对应所述轮辋的轴线方向的两端。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囊具有独立的充气腔,当车轮再次遭受枪击,子弹击穿外胎后继续击穿某个(或某几个)气囊,则只有遭受枪击的气囊泄气,其它气囊没有泄气,还会继续膨胀,再次充满第二充气腔。轮胎气压也只会再次略降,足够的气压仍然能够支撑车辆重量,轮胎功能仍然存在,车轮半径只会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减小,不会明显影响车辆的转向制动与操控性能,车轮具有抵御枪弹的多次袭击的优点。通过内嵌多气囊,在外胎爆胎或遭遇枪击泄气后仍有足够气压支撑车辆重量继续行驶,且行驶性能不降低,有效的避免由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的未爆胎时气囊预充状态时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的爆胎时气囊扩张时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的未爆胎时气囊预充状态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的爆胎时气囊扩张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的充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外胎;2、气囊;3、径向约束件;4、轮辋;5、轮辐;6、导向环;7、车轮螺栓孔;8、轮胎腔;9、进气管;10、进气单向阀;11、出气管;12、出气单向阀;13、三通管;14、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
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9]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包括轮辋4和安装在轮辋4上的外胎1,外胎1与轮辋4之间形成轮胎腔8。还包括安装在轮胎腔8内的并沿轮辋4的内侧面一周分布的多个气囊2。多个气囊2形成一个可径向扩张或收缩的环形体。任一气囊2内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一充气腔且环形体具有在外胎1未爆破时的预充状态和爆破后的扩充状态。预充状态时,环形体的外周面与外胎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外胎1的内壁面与环形体之间限定出第二充气腔,所有第一充气腔的气压与第二充气腔的气压一致。在扩充状态时,第二充气腔的气压减小,所有气囊2沿径向扩张至环形体的外周面与外胎1的内壁面贴合以填充第二充气腔。由于第二充气腔内形成有气压且与所有气囊2的第一充气腔内的气压相等,也即轮胎腔8内的气压保持平衡,使得多个气囊2受到第二充气腔内的气压作用保持在预充状态,当外胎1刺破或被子弹击穿而爆破时,第二充气腔内的气压泄漏导致第二充气腔内气压下降,此时轮胎腔8内的气压平衡被打破,所有第一充气腔的气压大于第二充气腔的气压,由于压差的原因,使得气囊2自动朝向第二充气腔扩张并填充第二充气腔。此时虽然有充气压力的下降,但仍能够继续支撑车辆的重量,车轮半径几乎不变,车辆的行驶性能与操控性能不受影响。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囊2具有独立的充气腔,当车轮再次遭受枪击,子弹击穿外胎1后继续击穿某个或某几个气囊2,则只有遭受枪击的气囊2泄气,其它气囊2没有泄气,还会继续膨胀,再次充满第二充气腔。轮胎气压也只会再次略降,足够的气压仍然能够支撑车辆重量,轮胎功能仍然存在,车轮半径只会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减小,不会明显影响车辆的转向制动与操控性能。也即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轮具有抵御枪弹的多次袭击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囊2的数量不做特别限定,根据轮辋4的内径以及气囊2的尺寸选择设计,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所述的车轮包括轮辋和安装在所述轮辋上的外胎,所述外胎与轮辋之间形成轮胎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气囊,沿所述轮辋的内侧面一周安装固定在所述轮胎腔内,所述多个气囊形成一个可径向扩张或收缩的环形体,任一气囊内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一充气腔且所述环形体具有在外胎未爆破时的预充状态和爆破后的扩充状态;在预充状态时,所述环形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外胎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外胎的内壁面与所述环形体之间限定出第二充气腔,所有所述第一充气腔的气压与所述第二充气腔的气压一致;在扩充状态时,所述第二充气腔的气压减小,所有气囊沿径向扩张至所述环形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外胎的内壁面贴合以填充所述第二充气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径向约束件,其套设在所述环形体的外周,所述径向约束件对所述环形体施加使其趋于收缩并抱紧所述轮辋的内侧面的弹性约束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多气囊式爆胎续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约束件为弹性箍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多气囊式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霄刘涛韩宗奇
申请(专利权)人:韩宗奇苏州清之奇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