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96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S101,根据井震标定确定目标层位的极性,明确搜索目标层的波峰特征;S102,读取包含线号、道号、层位时间的参考层位数据,设置搜索时窗范围大小;S103,对三维数据体以参考层位为约束按波峰或波谷目标层;S104,根据地层的连续特征和断层的特点,逐一搜索地层中包含的断点,将左断点与右断点的数据空缺,保存其他搜索结果,即得到实现峰值搬家、断点刻画的目标层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生成的层位,具有精度高、搜索速度快、适应地质情况强等特点,可为后续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储层描述和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提供基础数据。提供基础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与储层描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储层的层位信息是开展储层描述和预测的基础数据。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储层的地震层位先是通过合成记录标定,获取井点地质分层对应的地震层位时间信息;然后,通过连井剖面解释,获取骨干剖面的解释层位;最后,通过工区所有测线的解释与闭合,得到整个工区的层位信息。对于薄互层,标定可能会搞错相位,譬如说本来是波峰反射对应地质分层,但实际按波谷解释,并且已完成了全区的层位追踪。此时,能否有一种技术,将波谷处的层位整体自动搬家到下面的波峰上,就成为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是地震标定是正确的,也已完成了一个界面的全区追踪,想利用已有的层位作为参考,再去搜索追踪储层的另一个界面,这又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它可以大大减少人工解释的工作量,提高解释精度,又快又好地得到新的层位信息。
[0003]层位与断层是不能分家的,如果对搬家后的新层位,再能根据断点的落差特征,自动地把断点识别出来,这对于储层精细描述、断层刻画都是极有意义的。对于提取的层位,后续可以精细地分析层位上地震波的动力学属性,还可以研究层间属性。本专利技术就是想开发这样的实用技术,为薄互层的层位自动解释与储层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为后续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储层描述和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提高了薄互层的勘探开发能力。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包括:
[0006]S101,根据井震标定确定目标层位的极性,明确搜索目标层的波峰特征;
[0007]S102,读取包含线号、道号、层位时间的参考层位数据,设置搜索时窗范围大小;
[0008]S103,对三维数据体以参考层位为约束按波峰或波谷目标层;
[0009]S104,根据地层的连续特征和断层的特点,逐一搜索地层中包含的断点,将左断点与右断点的数据空缺,保存其他搜索结果,即得到实现峰值搬家、断点刻画的目标层位。
[0010]其中,步骤S102包括:
[0011]如果向下搜索的是强的波峰反射,设置包含一个波峰的时窗,所述强的波峰反射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且振幅最大值大于相邻波峰的最大值;
[0012]如果向下搜索的是强反射下的弱的波峰反射,拟先设置一个起始时间,再设置包含弱波峰的时窗,所述弱的波峰反射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但振幅最大值小于预设阈值。
[0013]其中,步骤S103包括:
[0014]对于强反射,按最大值搜索算法搜索;
[0015]对于弱波峰,按极大值算法搜索。
[0016]其中,步骤S103中,根据地震相特征,层位搜索搬家以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0017]强反射层的搜索搬家,强反射层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且振幅最大值大于相邻波峰的最大值:
[0018]在参考层位T0(i,j,k)的约束下,设置最大值Xmax初值为0,在搜索时窗内判断X(i,j,k)>Xmax是否成立;X(i,j,k)为三维数据体,Xmax为待搜索的最大波峰值,i、j、k为线号、道号和时间序号;搜索完毕后记录层位时间T1=T0(i,j,k)+(k

1)*dt,dt为采样间隔,即实现了由参考层位向强波峰的搬家;
[0019]弱反射层搜索搬家,弱反射层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但振幅最大值小于预设阈值:
[0020]在参考层位T0(i,j,k)的约束下,从搜索点K0开始,在搜索时窗内判断三个条件同时成立:一是X(i,j,k)>0,使它约定为波峰主瓣;二是X(i,j,k)>X(i,j,k

1),它要比左边的相邻点值大;三是X(i,j,k)>=X(i,j,k+1),它要不小于右边的相邻点的值,在实际测试时发现地震数据有截峰现象,会与相邻点值相同。
[0021]其中,步骤S104中,断层边界即左右断点追踪确定的方法包括:
[0022]左边界的判断:j=ISTR,NTR

1,NTR表示一条线的道数,“j=ISTR,NTR

1”表示j的取值从ISTR到NTR

1,若|T
j+1

T
j
|<dt_LV_max,保存道号j和时间T
j
,dt_LV_max设为断层左侧相邻道最大起伏时间,ISTR初值设为1;否则,记断层左边界为LF=j,开始右边界的判断;
[0023]右边界的判断:j=LF+N_HC,LF+1,“j=LF+N_HC,LF+1”表示j取值从LF+N_HC到LF+1),反向搜索,若|T
j

T
j
‑1|>dt_RV_max,dt_RV_max设为断层右侧相邻道最大起伏时间,保存断层右边界RF=j+1,小循环记录该段道号l和时间T
l
,l=RF,LF+N_HC,“RF,LF+N_HC”表示记录道号的范围,N_HC为地层横向连续控制点数;否则继续搜索;所述小循环为判断单个断层的循环;
[0024]一个断层处理完后,若LF+N_HF<NTR

N_HC,更新搜索的起始道号ISTR=LF+N_HC+1,开始新断层识别循环,其中N_HF为断层横向控制点数;否则保存LF+N_HF+1到NTR的道号与时间,结束剖面循环。
[0025]本申请实施例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申请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包括:S101,根据井震标定确定目标层位的极性,明确搜索目标层的波峰特征;S102,读取包含线号、道号、层位时间的参考层位数据,设置搜索时窗范围大小;S103,对三维数据体以参考层位为约束按波峰或波谷目标层;S104,根据地层的连续特征和断层的特点,逐一搜索地层中包含的断点,将左断点与右断点的数据空缺,保存其他搜索结果,即得到实现峰值搬家、断点刻画的目标层位。本专利技术生成的层位,具有精度高、搜索速度快、适应地质情况强等特点,可为后续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储层描述和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一张按波谷解释与波峰解释的剖面图;
[0028]图2为获取井点层位信息的一个地震合成记录标定图;
[0029]图3为波谷到波峰强反射的层位搬家流程图;
[0030]图4为波谷到波峰强反射的层位搬家实际应用剖面;
[0031]图5为强反射波峰到弱反射的层位搬家流程图;
[0032]图6为强反射波峰到弱反射的层位搬家实际应用剖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1,根据井震标定确定目标层位的极性,明确搜索目标层的波峰特征;S102,读取包含线号、道号、层位时间的参考层位数据,设置搜索时窗范围大小;S103,对三维数据体以参考层位为约束按波峰或波谷目标层;S104,根据地层的连续特征和断层的特点,逐一搜索地层中包含的断点,将左断点与右断点的数据空缺,保存其他搜索结果,即得到实现峰值搬家、断点刻画的目标层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2包括:如果向下搜索的是强的波峰反射,设置包含一个波峰的时窗,所述强的波峰反射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且振幅最大值大于相邻波峰的最大值;如果向下搜索的是强反射下的弱的波峰反射,拟先设置一个起始时间,再设置包含弱波峰的时窗,所述弱的波峰反射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但振幅最大值小于预设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包括:对于强反射,按最大值搜索算法搜索;对于弱波峰,按极大值算法搜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先峰值搜索搬家、后断点空间追踪的地震层位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中,根据地震相特征,层位搜索搬家以下面两种方式进行:强反射层的搜索搬家,强反射层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且振幅最大值大于相邻波峰的最大值:在参考层位T0(i,j,k)的约束下,设置最大值Xmax初值为0,在搜索时窗内判断X(i,j,k)>Xmax是否成立;X(i,j,k)为三维数据体,Xmax为待搜索的最大波峰值,i、j、k为线号、道号和时间序号;搜索完毕后记录层位时间T1=T0(i,j,k)+(k

1)*dt,dt为采样间隔,即实现了由参考层位向强波峰的搬家;弱反射层搜索搬家,弱反射层含义为振幅值为正但振幅最大值小于预设阈值:在参考层位T0(i,j,k)的约束下,从搜索点K0开始,在搜索时窗内判断三个条件同时成立:一是X(i,j,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相羽夏连军郭廷超李书瑜罗震汤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