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系统、车辆、储能系统及多通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391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车辆、储能系统及多通阀。该温控系统包括多条液体管路和多通阀。该多通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包括第一平面,第二阀体包括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且贴合。驱动器驱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环绕旋转轴相对旋转。上述第一平面包括多组第一扇环开口,多个第一扇环开口以旋转轴为圆心分成多环且间隔排列,每组第一扇环开口中两个第一扇环开口通过第一阀体的一个内部通道相连通。第二平面包括多组第二扇环开口,每组第二扇环开口分别以旋转轴为圆心环形排列,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用于连通至少一个第一扇环开口并通过第二阀体的内部通道连接至少一个液体管路。该技术方案中,多通阀泄漏的风险较低。泄漏的风险较低。泄漏的风险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系统、车辆、储能系统及多通阀


[0001]本申请涉及分流系统
,具体为一种温控系统、车辆、储能系统及多通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站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温控系统的重要性和复杂度逐步提升,尤其液体管路的复杂度上升更为明显。例如,一个储能系统中可能利用液体管路的功能模块包括:电池制冷、电池热泵加热、电池热敏电阻加热、负载(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冷却和储能柜除湿等,对于汽车领域还涉及电机冷却、乘员舱冷却和采暖等。为了实现利用一个温控系统来控制整个设备不同位置的温度控制,通常需要在温控系统的液冷管路中设置多通阀,以实现分流、合流或者调节液体在液体管路的流动路径。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多通阀通常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和阀芯曲面配合,容易出现内漏,且接触面大,摩擦力较大,对于驱动器件的扭矩要求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系统、车辆、储能系统及多通阀,有利于减少温控系统泄漏风险。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包括驱动器、多条液体管路和多通阀。多条液体管路分别用于向一个或多个发热器件传输冷却液,从而控制发热器件的温度。上述液体管路与多通阀连接,驱动器用于根据一条或多条液体管路或发热器件的温度驱动多通阀运动,驱动器驱动多通阀调节工作模式,使液体管路具有不同的连通方案。具体的,上述多通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包括第一平面,第二阀体包括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且贴合。驱动器用于根据一条或多条液体管路或发热器件的温度驱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环绕多通阀的旋转轴相对旋转。上述第一平面包括多组第一扇环开口,每组第一扇环开口包括两个相间隔的第一扇环开口,多个第一扇环开口以旋转轴为圆心分成多环且间隔排列,每组第一扇环开口中两个第一扇环开口通过第一阀体的一个内部通道相连通。上述第二平面包括多组第二扇环开口,每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多个相间隔的第二扇环开口,每组第二扇环开口分别以旋转轴为圆心环形排列,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用于连通至少一个第一扇环开口并通过第二阀体的内部通道连接至少一个液体管路。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通过平面配合,平面之间的接触较为可靠,不易出现泄漏的问题。此外,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别具有内部通道,内部通道自身不易出现泄漏,通道之间不易出现窜流泄漏的问题,多通阀泄漏的概率进一步降低。
[0006]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扇环开口的圆心角度等于预设角度值,每组第二扇环开口的至少一个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一个或多个径向隔流板,至少一个第二扇环开口被径向隔流板分隔成至少两段扇环开口,每段扇环开口的圆心角度等于预设角度值。每段扇环开口用于与一个第一扇环开口连通。当上述第二扇环开口被径向隔流板分隔成至少两段扇环开口时,可以实现分流或者合流。或者当多通阀调整工作模式时,也就是驱动第一阀体相
对于第二阀体转动时,可以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使得上述第二内部通道仍然与同一第一内部通道连通。
[0007]具体设置上述径向隔流板时,每个上述径向隔流板沿第二扇环开口的径向固定于第二扇环开口。上述径向隔流板的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使径向隔流板与第二阀体一体成型,或者通过焊接或者粘接工艺使得上述径向隔流板固定连接于第二阀体。
[0008]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的内外径差等于预设长度值,至少一组第一扇环开口中一个第一扇环开口包括一个周向隔流板,周向隔流板用于将第二扇环开口分隔成两层扇环开口,每层扇环开口的内外径差值等于预设长度值。每层扇环开口用于与一个第二扇环开口连通。当上述第一扇环开口被周向隔流板分隔成至少两层扇环开口时,可以实现分流或者合流。或者当多通阀调整工作模式时,也就是驱动第一阀体相对于第二阀体转动时,可以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使得上述第一内部通道仍然与同一第二内部通道连通。
[0009]具体设置上述周向隔流板时,每个周向隔流板沿第一扇环开口的周向固定于第一扇环开口。上述周向隔流板的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使周向隔流板与第一阀体一体成型,或者通过焊接或者粘接工艺使得上述周向隔流板固定连接于第一阀体。
[0010]具体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平面包括多环第一扇环开口,多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沿远离转动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第二环第一扇环开口、第三环扇环开口和第四环扇环开口;第二平面包括多组第二扇环开口,多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沿远离转动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第三组第二扇环开口和第四组第二扇环开口;每环第一扇环开口位于同一圆环,每组第二扇环开口位于同一圆环;多组第二扇环开口所在的圆环与多环第一扇环开口所在的圆环一一对应;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用于与位于同一圆环的第一扇环开口连通。
[0011]下面列举几种第一平面上第一扇环开口的排布方式以及第二平面的第二扇环开口的排布方式。
[0012]一种排布方式中,第一平面包括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六个第一扇环开口,六个第一扇环开口分别位于五组第一扇环开口;第二平面包括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四个第二扇环开口,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的每个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一个径向隔流板,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中的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用于与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中的任一第一扇环开口连通。
[0013]另一种排布方式中,第一平面包括第二环第一扇环开口,第二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四个第一扇环开口,四个第一扇环开口分别位于三组第一扇环开口;第二平面包括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两个第二扇环开口,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的一个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一个径向隔流板,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的另一个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两个径向隔流板;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中的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用于与第二环第一扇环开口中的任一第一扇环开口连通。
[0014]再一种排布方式中,第一平面包括第三环第一扇环开口,第三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四个第一扇环开口,四个第一扇环开口分别位于三组第一扇环开口;第二平面包括第三组第二扇环开口,第三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三个第二扇环开口,第三组第二扇环开口中两个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两个径向隔流板;第三组第二扇环开口中的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用于与
第三环第一扇环开口中的任一第一扇环开口连通。
[0015]又一种排布方式中,第一平面包括第四环第一扇环开口,第四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两个第一扇环开口,两个第一扇环开口分别位于两组第一扇环开口;第二平面包括第四组第二扇环开口,第四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一个第二扇环开口,第四组第二扇环开口中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两个径向隔流板;第四组第二扇环开口中的每个第二扇环开口用于与第四环第一扇环开口中的任一第一扇环开口连通。
[0016]具体设置第二阀体时,至少一个第二内部通道的一端具有至少两个第三扇环开口,与其中任一第三扇环开口连通的液体管路,都与相应的第二内部通道连通。该实施例中,可以使不同的液体管路可以与第二内部通道连通,丰富多通阀的应用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驱动器、多条液体管路和多通阀,所述多通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且贴合,多条所述液体管路分别用于向一个或多个发热器件传输冷却液,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一条或多条所述液体管路或所述发热器件的温度驱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环绕所述多通阀的旋转轴相对旋转,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包括多组第一扇环开口,每组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包括两个相间隔的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多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以所述旋转轴为圆心分成多环且间隔排列,每组所述第一扇环开口中两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通过所述第一阀体的一个内部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平面包括多组第二扇环开口,每组所述第二扇环开口包括多个相间隔的所述第二扇环开口,每组所述第二扇环开口分别以所述旋转轴为圆心环形排列,每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用于连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并通过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通道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液体管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的圆心角度等于预设角度值,每组第二扇环开口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一个或多个径向隔流板,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被所述径向隔流板分隔成至少两段扇环开口,每段所述扇环开口的圆心角度等于预设角度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径向隔流板沿所述第二扇环开口的径向固定于所述第二扇环开口。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的内外径差等于预设长度值,至少一组所述第一扇环开口中一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包括一个周向隔流板,所述周向隔流板用于将所述第二扇环开口分隔成两层扇环开口,每层所述扇环开口的内外径差值等于预设长度值。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周向隔流板沿所述第一扇环开口的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扇环开口。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包括多环第一扇环开口,所述多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沿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第二环第一扇环开口、第三环扇环开口和第四环扇环开口;所述第二平面包括多组第二扇环开口,所述多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沿远离所述转动轴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第三组第二扇环开口和第四组第二扇环开口;每环所述第一扇环开口位于同一圆环,每组所述第二扇环开口位于同一圆环;所述多组第二扇环开口所在的圆环与所述多环第一扇环开口所在的圆环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用于与位于同一圆环的所述第一扇环开口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包括所述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所述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六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六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分别位于五组第一扇环开口;所述第二平面包括所述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所述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四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所述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的每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一个径向隔流板,所述第一组第二扇环开口中的每个所述第二扇环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环第一扇环开口中的任一第一扇环开口连通。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包括所述第二环第一
扇环开口,所述第二环第一扇环开口包括四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四个所述第一扇环开口分别位于三组第一扇环开口;所述第二平面包括所述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所述第二组第二扇环开口包括两个第二扇环开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李马林逯林锋蒙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