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81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以下步骤:叶片采集:取新鲜的翠竹成熟叶片,取叶片中部位置,剪成小块若干,所述小块叶片的长度约为0.8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显微观察
,对竹叶进行处理,从而对其叶表皮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用于竹叶表皮特征的显微制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叶片作为植物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合成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对于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叶表皮制片是植物叶表皮性状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分类学、系统学、植物生理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快速植物叶表皮制片的常用方法有表皮撕取法、透明胶带粘取法、指甲油印迹法、解离法、刮片法等,但是不同植物适用的方法不一。竹类植物叶质薄,且表皮细胞中的硅细胞使得竹叶粗糙,导致许多快速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方法不适用,如表皮撕取法、透明胶带粘取法等,解离法利用化学试剂将细胞与细胞间的中层物质溶解,使细胞分离,该方法主要用于木材导管、根尖、茎尖及叶表皮细胞等,在竹材观察上运用的较多,但是在竹叶上运用的较少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观察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叶片采集:取新鲜的翠竹成熟叶片,取叶片中部位置,剪成小块若干;
[0006]叶片处理:将小块叶片浸入铬酸:硝酸=1:1配制的溶液中,之后放入45℃的烘箱中离析,离析期间定时更换浸透液,直至叶片变成薄膜状浮在溶液上;
[0007]清洗:用镊子将薄膜状叶片挑起进行清洗;
[0008]染色:将清洗后的叶片用染液染色10min后,再用蒸馏水洗去染液;
[0009]制片:用载玻片制备临时装片;
[0010]观察拍照:在显微镜下拍照观察,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观察效果好。
[0011]进一步的,所述小块叶片的长度约为0.8cm

1.2cm,所述小块叶片的宽度约为0.6cm

0.8cm,便于完整观察叶片叶缘刺毛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铬酸的浓度为10%,所述硝酸的浓度为10%,清除叶片的椰肉,同时对叶片叶脉等材料进行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离析的时长为36h

72h,离析后的叶片不仅适用于叶片气孔观察,还可适用于叶脉脉序和表皮结构等形态特征观察。
[0014]进一步的,用镊子将薄膜状叶片挑起并用蒸馏水往复冲洗3次,然后浸没在70%的酒精中进行二次清洗,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影响观察效果。
[0015]进一步的,所述染液为1%的番红,番红染色亮度高,色泽比较明显,看上去比较醒
目,方便观察。
[0016]进一步的,制片时,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净,将染色后的叶片完全展开放于载玻片的水滴上,向下放平盖玻片并用拇指轻轻压片,拭去边缘的水珠,提高观察效果。
[0017]进一步的,所述显微镜为LEICADM2500显微镜,可选配带角度调节的目镜筒,大大降低操作者的疲劳,光通量高,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景深。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具有以下好处: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翠竹叶片剪成长度约为0.8cm

1.2cm,宽度约为0.6cm

0.8cm的小块,便于将小块叶片完全放置在显微镜的镜头之下,方便完整观察叶片叶缘刺毛结构,将小块叶片浸入10%铬酸:10%硝酸=1:1配制的溶液中,清除叶片的椰肉,同时对叶片叶脉等材料进行固定,方便观察叶片气孔,同时叶脉脉序和表皮结构等形态特征观察,将清洗后的叶片用1%番红染色,叶片亮度高,色泽比较明显,具有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观察效果好等多个优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流出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翠竹上表皮叶缘刺毛结构;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翠竹上表皮泡状细胞、叶脉等结构;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翠竹上表皮泡状细胞、叶脉处结构放大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翠竹下表皮主脉、侧脉处表皮细胞结构;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翠竹下表皮主脉处表皮细胞结构;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翠竹下表皮气孔、侧脉排布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翠竹下表皮气孔、表皮毛等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实施例一: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叶片采集:取新鲜的翠竹成熟叶片,用清水清洗干净,用吸水纸拭去叶片上的水,使叶片保持干净整洁平整,剪去叶柄,保留叶片中间1/3部分,剪成长度约为0.8cm,宽度约为0.6cm的小块若干,剪裁叶片时用力均匀,避免组织破裂,便于将小块叶片完全放置在显微镜的镜头之下,方便完整观察叶片叶缘刺毛结构。
[0032]叶片处理:将小块叶片浸入10%铬酸:10%硝酸=1:1配制的溶液中,溶液要完全浸没叶片,固定液的用量要达到叶片体积的20倍以上,避免叶片中的水分会稀释固定液的浓度,从而影响叶片材料的固定效果,之后放入45℃烘箱离析36h,期间,定时更换浸透溶液,直至叶片变成薄膜状浮在溶液上,清除叶片的椰肉,方便观察叶片气孔,同时叶脉脉序
和表皮结构等形态特征观察。
[0033]清洗:用镊子将薄膜状叶片挑起并用蒸馏水往复冲洗3次,让蒸馏水渗透到叶片中,彻底把浸透溶液替换出来,然后浸没在70%的酒精中进行二次清洗,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影响观察效果。
[0034]染色:将番红染色充分过滤,然后稀释至1%浓度,将清洗后的叶片用1%番红染色10min后,再用蒸馏水洗去染液,番红染色亮度高,色泽比较明显,看上去比较醒目,方便观察。
[0035]制片: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净,用滴管将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再用镊子将染色后的叶片放于载玻片的水滴上,叶片表皮铺平且完全展开,随后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盖玻片边缘与叶片材料左边水滴的边缘接触,向下放平盖玻片并用拇指轻轻压片,用吸水纸拭去边缘的水珠。
[0036]观察拍照:在显微镜下拍照观察叶片的叶缘刺毛、泡状细胞、叶脉、气孔和表皮毛等结构。
[0037]实施例二:
[00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0039]本实施例中,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叶片采集:取新鲜的翠竹成熟叶片,取叶片中部位置,剪成小块若干;叶片处理:将小块叶片浸入铬酸:硝酸=1:1配制的溶液中,之后放入45℃的烘箱中离析,离析期间定时更换浸透液,直至叶片变成薄膜状浮在溶液上;清洗:用镊子将薄膜状叶片挑起进行清洗;染色:将清洗后的叶片用染液染色10min后,再用蒸馏水洗去染液;制片:用载玻片制备临时装片;观察拍照:在显微镜下拍照观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块叶片的长度约为0.8cm

1.2cm,所述小块叶片的宽度约为0.6cm

0.8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便有效的竹叶表皮制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铬酸的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笑林树燕陈水飞丁晖张文文胡亚萍葛晓敏周旭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