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下吊装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63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吊装模板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下吊装模板,本专利在型钢梁的两侧加设加劲肋,在加劲肋两侧提前焊接竖向受拉螺杆,通过使两根竖向受拉螺杆穿过型钢梁下端的梁下底板和第一托梁,并用第一螺母固定,从而增加了吊装模板稳定性,有效防止型钢梁因下吊模板引起局部受力集中导致屈曲的问题;通过水平对穿螺杆穿过型钢梁、两侧的梁侧模板以及第二托梁,并通过第二螺母将其固定,保证梁侧模板受力均匀,同时,为了及时监测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的受力状态,引入安全监测系统,能够更直观、更精确的掌握螺杆的应力状态,避免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因承受过量荷载可能发生危险,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全顺利进行。全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下吊装模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吊装模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下吊装模板。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现代结构向着更大、更高、更长方向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因其具有延性好、强度高、刚度大等优点,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建筑结构体量逐渐增加,在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梁的高度也越来越大,使得模板支撑系统的受力也随之增大,模板支撑因承载力不足导致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模板支撑技术进行研究。
[0003]施工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系统,是其施工安全性、合理性与经济性的关键。在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型钢承受自身模板荷载和混凝土自重荷载,其受力及变形较小,因此可以采用吊模方式进行梁模板施工。吊模作为一种新型施工工艺,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施工的超高大梁形成的型钢混凝土梁板中,可有效解决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撑问题。吊模相比于传统的梁模板施工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梁下支撑体系的承载力,加大板架体支撑间距或使用较为经济的支撑体系。从而使支模体系构造简单,荷载传递路径清晰,减少了梁支撑架的投入,降低了支撑架材质的需求,为模板支撑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
[0004]现有的吊模形式主要包括上翼缘吊装梁模板和下翼缘吊装梁模板。上翼缘吊装梁模板由于吊筋过长,钢筋在混凝土内部受力无法准确估量,并且会出现钢筋间距过密问题。而下翼缘吊装模板支撑方法在原有吊装梁模板支撑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钢筋受力简单,能够大大减少钢筋用量,有效解决梁内钢筋过密的问题,但是可能会使型钢梁因下吊模板引起局部受力集中导致屈曲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目前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新型型钢混凝土梁浇筑用下吊装模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下吊装模板,旨在解决型钢梁因下吊模板引起局部受力集中导致屈曲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下吊装模板,包括梁下底板、四个梁侧模板、两个加劲肋、两个竖向受拉螺杆和多个水平对穿螺杆,四个所述梁侧模板均固定连接在梁下底板上,四个所述梁侧模板和梁下底板组成一个筒型的吊装模板,两个所述加劲肋分别焊接在型钢梁的两侧,两个所述竖向受拉螺杆分别焊接在两个加劲肋的两侧,所述型钢梁位于吊装模板内部,所述梁下底板的底部焊接有多根第一主楞,第一主楞的下方焊接有第一托梁,所述竖向受拉螺杆穿过梁下底板和第一托梁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梁侧模板的侧面焊接有多根第二主楞,所述第二主楞的侧面焊接有第二托梁,多个所述水平对穿螺杆贯穿第二托梁、梁侧模板和型钢梁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还包
括:
[0008]受力监测系统,所述受力监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上,受力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的受力状态。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受力监测系统还包括采集仪以及监测客户端,多个所述传感器通过导线电连接在采集仪上,所述采集仪内含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监测客户端通过无线信号与采集仪连接。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托梁与第一螺母之间以及第二托梁与第二螺母之间,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套设在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上。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为振弦式应力传感器,多个所述振弦式应力传感器设置在梁侧模板与第二托梁之间的水平对穿螺杆上以及梁下底板和第一托梁之间的竖向受拉螺杆上。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监测客户端为电脑和手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专利在型钢梁的两侧加设加劲肋,通过在加劲肋两侧提前焊接竖向受拉螺杆,并在型钢梁下端底板开设垂直方向的通孔,使得两根竖向受拉螺杆可以穿过安装孔,通过将型钢梁下端的梁下底板和竖向受拉螺杆固定,从而增加了吊装模板稳定性,有效防止型钢梁因下吊模板引起局部受力集中导致屈曲的问题。
[0015]2.通过水平对穿螺杆穿过型钢梁、梁侧模板以及第二托梁,并通过第二螺母将其固定,同时在梁侧模板两侧设置与型钢梁同方向的第二主楞,保证梁侧模板受力均匀,同时,为了及时监测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的受力状态,引入安全监测系统,能够更直观、更精确的掌握螺杆的应力状态,避免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因承受过量荷载可能发生危险,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压力传感器时的模板主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采用振弦式应力传感器时的模板主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受力监测系统原理示意图。
[0019]附图中:型钢梁1、加劲肋2、梁下底板3、梁侧模板4、竖向受拉螺杆5、第一主楞6、第一托梁7、第一螺母8、水平对穿螺杆9、第二主楞10、第二托梁11、第二螺母12、传感器13、采集仪14、监测客户端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2]如图1

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新型型钢混凝土梁
浇筑用下吊装模板,包括梁下底板3、梁侧模板4、加劲肋2、第二主楞10、第二托梁11和第二螺母12。
[0023]四个梁侧模板4均固定连接在梁下底板3上,四个梁侧模板4和梁下底板3组成一个筒型的吊装模板。
[0024]具体的,在型钢混凝土梁的两侧加设加劲肋2,并在加劲肋2的两侧分别焊接竖向受拉螺杆5,型钢梁1设置在梁下底板3上方,梁下底板3下方分别设置第一主楞6以及第一托梁7,数根第一主楞6位于梁下底板3下方,其方向与型钢梁1方向一致,能够起到支撑整个吊装模板重量的作用,第一托梁7位于第一主楞6下方,其方向与型钢梁1方向垂直,起到固定竖向受拉螺杆5、梁下底板3和第一主楞6的作用,使竖向受拉螺杆5穿过型钢梁1下端的梁下底板3通孔和第一托梁7的通孔,最终通过第一螺母8固定在第一托梁7上;
[0025]水平对穿螺杆9与竖向受拉螺杆5作用类似,梁侧模板4的外部分别是第二主楞10以及第二托梁11,数根第二主楞10位于梁侧模板4的侧面,其方向与型钢梁1方向一致,能够为模板提供侧向支撑,第二托梁11位于第二主楞10外侧,其方向与型钢梁1方向垂直,起到固定水平对穿螺杆9、梁侧模板4和第二主楞10的作用,水平对穿螺杆9通过穿过型钢梁1上的通孔、两侧的梁侧模板4通孔以及第二托梁11通孔,最终通过第二螺母12固定在型钢混凝土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施工安全监测功能的下吊装模板,包括梁下底板、梁侧模板、加劲肋、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所述梁侧模板固定连接在梁下底板上,所述梁侧模板和梁下底板组成吊装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焊接在型钢梁的侧面,所述竖向受拉螺杆焊接在加劲肋的侧面上,所述型钢梁设置于吊装模板内部,所述梁下底板的底部焊接有多根第一主楞,所述第一主楞的下方焊接有第一托梁,所述竖向受拉螺杆穿过梁下底板和第一托梁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梁侧模板的侧面焊接有多根第二主楞,所述第二主楞的侧面焊接有第二托梁,多个所述水平对穿螺杆贯穿第二托梁、梁侧模板和型钢梁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还包括:受力监测系统,所述受力监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上,受力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竖向受拉螺杆和水平对穿螺杆的受力状态。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峥冯琳王吉河兰春光李铭卫启星张致豪秘红丹袁明明尧金金卢立飞刘宝武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