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53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平台内利用智能生成技术,结合模型渲染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以生成目标场景;在目标场景内为玩家用户提供历史建筑重现与修复场景,在历史建筑修复场景内提供建筑模组供玩家用户进行创作;在目标场景内为设计师提供自创空间,在自创空间内根据设计师预设信息生成三维实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虚拟的智慧街区中对所处环境进行漫游和改造,并且可以实时反馈用户对于街区的感受,通过分类、回归、聚类等多种分析手段,调整神经网络中的权重与阀值,从而收集对不同建筑喜爱程度的评价与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筛选、城市街道、社区的更新体检模拟,后期提升智能设计生成水准和人机交互式娱乐体验感。乐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生成
,尤其是指一种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元宇宙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游戏、社交媒体头部公司将发展出一系列依托知名或原创IP,打造游戏+内容的泛娱乐发展模式,并且随着通信和算力、VR/AR设备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升级,沉浸式体验和交互形式随之升级的独立的虚拟平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互融合,元宇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0003]人工智能与设计的跨界结合成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与各种行业迅速融合,以帮助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提高质量和效率,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的工业浪潮。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进步,也许人们即将或已经步入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时代,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去运用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城市社区的更新分析、建筑室内形态与生成设计,其发展势必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
[0004]线上漫游的发展:全新的线上展览方式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线下展会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种展览方式在防疫大环境下是必然的趋势。随着5G时代的到来,3D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使虚拟形象的展示具有更强的交互性,能够向观众呈现很好的视觉效果。传统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创新行为较为稀少,且一般集中在科研究机构等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虚拟的智慧街区中对所处环境进行漫游和改造、并且可以实时反馈用户对于街区的感受、对于不同建筑的喜爱程度以及评价,后期提升智能设计生成水准和人机交互式娱乐体验感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所述平台内利用智能生成技术,结合模型渲染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以生成目标场景;
[0007]在目标场景内为玩家用户提供历史建筑重现与修复场景,在历史建筑修复场景内提供建筑模组供玩家用户进行创作;
[0008]在目标场景内为设计师提供自创空间,在自创空间内根据设计师预设信息生成三维实体,并利用AI交互技术提升用户社区体验感并优化设计师的设计方案。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生成技术采用对抗生成网络、diffusion模型构架与神经辐射场NeRF进行二维图像和三维模型的设计生成,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将空间转换为栅格表示,预先给出建筑区块信息及固有限制条件,所述限制条件作为不可改变的高频信号,生成低频信息;根据区块条件生成功能分区,在区块内分出多个类别界定不同的建筑功能;由功能区生成相应的建筑布局。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有限制条件包括室内的承重结构、建筑边界、室外道路、自然景观。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采用交互式设计。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互式设计包括玩家用户与虚拟智慧街区平台的交互、设计师与智能AI中心的交互。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设计师与智能AI间的交互中,AI的创作能够给与设计师灵感,基于用户偏好标签,更好地向设计师传达需求;
[0014]设计师根据AI技术中心学习创作的多个方案与用户偏好信息的参考,更好地评估当前规划布局与街区空间场景方案的设计理性和适用性,所述平台提供区块的多类实时数据,予以辅助决策。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计师选定方案底稿后,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修改作图,联动编辑;在编辑完成后,可以对方案指标进行自动计算与统计,量化核查。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部署在云端,允许多用户协作创作。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平台中,企业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进行真实服务与虚拟现实的融合。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平台中,通过智能化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目标区域进行实时反馈,以便能够将此数据投射到现实街区与项目以实现优化更新。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道具与街区模块材料,也可以为政府与企业提供相应的数据智能分析与推送广告等服务,通过与政府、企业等的合作拉动此产品的发展。同时可以从政府、企业与个体用户对于该产品的使用中来获取资金支持与收益。它同时对于适用人群没有用户限制,包括政府、企业与个体,用户可以在其中通过虚拟空间进行交互。
[0021]本专利技术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在初代的虚拟街区空间内容初始化形成基础氛围以后,开始开放少量用户加入生产,个体用户在游戏中能进行街景游览的同时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设计独特的建筑或对一些诸如历史建筑遗产进行自由的修复,在我们制定的规则与内容范围内让部分专业人士先参与到生产生态过程中,形成专业生产模式(PGC)的稳定运营;后期我们将逐渐从面向专业人士(如建筑师、设计师等)的创作生产升级到最终可以实现全平台用户的创作生产生态模式(UGC),积极去调动更多个体用户的热情,在优质的种子用户的示范下引导更多的用户长期留在平台活跃、贡献更多的内容生产设计,并满足他们的存在感与被关注感,并且保留PGC模式里的生产优点进行相互的融合补充。
[0022]本专利技术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具有智能化设计生成的服务,建筑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智能化设计,平台结合各方面收集的数据训练集生成相应的方案,在多个生成和存量的方案中用户或专业设计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或元素,也能为用户和设计公司提供更直观的展示表达。
[0023]本专利技术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为用户提供功能完善的交流平台,使个体用户能够与来自各地的朋友在线上进行实时的语音交流联系,进而充分缓解疫情下因人口行动受限制所带来的用户心理健康问题;企业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其产品或商铺的信息植入与广告推送;政府可以通过智能化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现实街区等区域进行实时模拟与反馈,并投射最佳方案以实现项目优化更新。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6]传统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创新行为较为稀少,且一般集中在科研究机构等场所。与传统的虚拟社区不同的是,在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虚拟社区的私域中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研究型空间与虚拟实验空间,加之知识创新能为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过程不断注入新的资源。人工智能技术则因其对多源数据特征抽象化、关联化的优势,可以在中、小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内利用智能生成技术,结合模型渲染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以生成目标场景;在目标场景内为玩家用户提供历史建筑重现与修复场景,在历史建筑修复场景内提供建筑模组供玩家用户进行创作;在目标场景内为设计师提供自创空间,在自创空间内根据设计师预设信息生成三维实体,并利用AI交互技术提升用户社区体验感并优化设计师的设计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生成技术采用对抗生成网络、diffusion模型构架与神经辐射场NeRF进行二维图像和三维模型的设计生成,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将空间转换为栅格表示,预先给出建筑区块信息及固有限制条件,所述限制条件作为不可改变的高频信号,生成低频信息;根据区块条件生成功能分区,在区块内分出多个类别界定不同的建筑功能;由功能区生成相应的建筑布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有限制条件包括室内的承重结构、建筑边界、室外道路、自然景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采用交互式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交互的虚拟人居环境营造平台,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彬夏杰肖芮儿甘晨瑀李彤瑶于欣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万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