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肌力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317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肢肌力训练系统,包括底架支撑单元、座椅系统、双臂收展运动机构、双臂提压运动机构、立架支撑单元、双臂推拉运动机构和显示器调节模块,其中:所述底架支撑单元与地面接触,立架支撑单元安装在底架支撑单元上;所述座椅系统安装在立架支撑单元上;所述双臂收展运动机构与底架支撑单元和立架支撑单元连接;所述双臂提压运动机构和双臂推拉运动机构均安装在立架支撑单元上;所述显示器调节模块固定在底架支撑单元上;所述双臂收展运动机构包括第一阻尼器、中间滑座以及相对于立架为左右对称结构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都包括:可调把手组件、拐臂、固定枢轴、连杆、支撑纵轴。支撑纵轴。支撑纵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肢肌力训练系统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111437972.3”、申请日为2021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3]在老龄化的进程中,人的身体机能将发生生理性的衰老,肌肉的退行性生理变化尤为明显,从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肌力训练是肌力减退的有效对抗措施,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对于机体对运动的反应、心血管以及心理功能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人的骨应力,防止骨质疏松,对静态平衡能力提高也有积极的帮助,可降低跌倒风险,还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0004]目前,现有的肌力训练设备种类较多。首先,对于临床康复中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设备和运动训练类设备,主要用于肢体运动功能存在缺失或障碍的患者,如各种肢体被动或主被动混合型关节运动训练设备,康复训练机器人等,这些设备包含了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等,主要用于脑血管、神经损伤等肢体功能康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设备结构较为复杂、技术含量较高、价格较为昂贵。
[0005]另外,对于老年人等肌力较弱人群用的康复锻炼用肌力训练设备,一般用于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康复中心、社区等,用于满足具有自理能力老人或半失能老人的肌力训练,此类设备包括了针对人体上下肢、躯干、腰、胸、背等不同部位训练的各种类型设备,单个设备一般用于针对单个部位或肌群的训练,如果需要全身多部位训练时,需要涉及多种设备训练,训练时需要在多种设备间切换,该类设备操作使用较为简单、价格不高,但该类设备存在单套设备功能单一、组合训练所需设备占用空间大、训练过程单调、训练效果无反馈等问题,致使老年人缺乏持续参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设备利用率低,使得老年人等肌力减退人群无法达到肢体肌力增强的目的。所以,目前真正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肌力训练设备还比较缺乏。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能够解决现有养老机构现有的上肢肌力训练设备功能单一、上肢综合训练所需设备种类多、占用空间大及训练过程单调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包括底架支撑单元、座椅系统、双臂收展运动机构、双臂提压运动机构、立架支撑单元、双臂推拉运动机构和显示器调节模块,其中:所述底架支撑单元与地面接触,立架支撑单元安装在底架支撑单元上;所述座椅系统安装在立架支撑单元上;所述双臂收展运动机构与底架支撑单元和立架支撑单元连接;所述双臂提压运
动机构和双臂推拉运动机构均安装在立架支撑单元上;所述显示器调节模块固定在底架支撑单元上。
[0009]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底架支撑单元包括U型座、连接纵架、后支座和支脚,U型座开口朝前的设置在底架支撑单元的前部,后支座设置在U型座后部,二者通过连接纵架固定连接,U型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和后支座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支脚,支脚直接与地面接触;立架支撑单元包括前竖架、后竖架和上纵梁,其中前竖架下端固定连接在U型座的中间横架上,后竖架下端固定连接在后支座上,前竖架和后竖架中部通过上纵梁固定连接。
[0010]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座椅系统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座板、靠背、固定铰座和斜支撑;座板的后端与固定铰座铰接,靠背和固定铰座均固定连接在立架支撑单元的前竖架上,固定铰座安装在前竖架上的多个安装孔位之一的位置上,斜支撑对称安装于座板的下方;所述斜支撑包括斜支架、卡槽板和横梁,斜支撑两侧各设有一个斜支架,两个斜支架底部通过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侧斜支架的下部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卡槽板,卡槽板设有多个卡槽,两侧斜支架的上端与座板前端的底部铰接连接,其下端通过卡槽板卡在定位卡轴上,定位卡轴固定设置在前竖架下部的两侧。
[0011]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座椅系统还包括卡座和卡位器,其中卡座固定安装在前竖架后部,卡座上开有一个长槽,卡位器安装在横梁上,横梁开有一个通孔,卡位器一端为一个横杆,另一端为手柄,横杆和手柄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穿入在横梁的通孔中,横杆在横梁内侧,手柄在横梁外侧。
[0012]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双臂收展运动机构包括第一阻尼器、中间滑座以及相对于立架为左右对称结构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都包括:可调把手组件、拐臂、固定枢轴、连杆、支撑纵轴;可调把手组件与拐臂铰接连接;左侧拐臂和右侧拐臂分别通过固定枢轴可旋转的连接在底架的U型座的左侧和右侧上;第一阻尼器的一端与立架中的后竖架连接,另一端与中间滑座的中部铰接连接;左侧连杆和右侧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中间滑座的左端和右端铰接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拐臂上焊接的连接板铰接连接,支撑纵轴两端固定在底架支撑单元的连接纵架上,中间悬空,中间滑座底部设有轴套,套装在支撑纵轴上。
[0013]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可调把手组件包括提拉手柄、定位套、定位拉轴、把手主座、压簧和收展把套;把手主座包括筒状本体和铰接端,铰接端设置在筒状本体下部,铰接端与拐臂上固定设置的换向铰座铰接连接,换向铰座顶部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侧部垂直于第一定位孔开有一个第二定位孔,筒状本体开有一个通孔,通孔下部靠近通孔开口处设有一个台阶,套装有压簧的定位拉轴插入在通孔中,且定位拉轴下部的台阶的下表面与通孔内的台阶抵接,定位拉轴的尾部从通孔底部露出且插入在铰座的第一定位孔中,压簧的底部与定位拉轴下部的台阶的上表面抵接;定位套套装在定位拉轴上部,且定位套的下端与压簧顶部抵接,定位拉轴的顶部从定位套的上部露出,露出部设有外螺纹,手柄与定位拉轴顶部螺纹连接,收展把套套装在筒状本体外部。
[0014]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双臂推拉运动机构相对于立架支撑单元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摆动转架、第三阻尼器、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左侧结构和右侧结构都包括推拉把手和可调转臂;摆动转架的横架中部后侧设有两块连接板,立架支撑单元
的后竖架上固定有一个固定轴套,两块连接板与固定轴套铰接连接,摆动转架的横架中部前侧通过铰接板与第三阻尼器的一端铰接,第三阻尼器的另一端与立架支撑单元的上纵梁铰接;左侧可调转臂和右侧可调转臂的前端分别设有推拉把手,后端分别插入在摆动转架的左侧和右侧的套孔中,二者轴套配合联接,摆动转架上设有定位器。
[0015]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双臂提压运动机构为左右对称结构,从单侧来看,包括提压把手、提压转臂、后摇臂、转臂定位器和第二阻尼器;提压转臂为L形;提压把手固定安装在提压转臂的前端上;后摇臂为U型框架,对称置于前竖架的后部;后摇臂的前端安装在前竖架上,同时提压转臂的后部与后摇臂的前端套接联接;后摇臂的后部与第二阻尼器的一端铰接,第二阻尼器的另一端与后竖架铰接连接;转臂定位器安装于后摇臂上。
[0016]所述的上肢肌力综合训练系统,其中:所述提压转臂与后摇臂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肌力训练系统,包括底架支撑单元、座椅系统、双臂收展运动机构、双臂提压运动机构、立架支撑单元、双臂推拉运动机构和显示器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支撑单元与地面接触,立架支撑单元安装在底架支撑单元上;所述座椅系统安装在立架支撑单元上;所述双臂收展运动机构与底架支撑单元和立架支撑单元连接;所述双臂提压运动机构和双臂推拉运动机构均安装在立架支撑单元上;所述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新李增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