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314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圆柱体与穹顶结构一体混凝土浇筑,形成沼气池池体;(2)在沼气池池体内部设置直径与柱体直径相同的多个篦板,(3)设置螺带进出料机构将原料进入、沼渣排出;(4)设置沼液、沼泥排出机构,并将排出机构的管道插到沼气池池体的底部;(5)沼气池底部设有污泥坑,同时设置一个与排污水管平行的压注水管深入污泥坑;(6)在沼气池池体中设置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电加热器;(7)将搅拌、进料、排渣、排污水、温度、压力、酸碱度控制集成于集散控制系统,并通过5G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沼气规模化、安全化、稳定化的生产,沼气池占地面积小,建造成本低。建造成本低。建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沼气池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沼气不仅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沼气工程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0003]在农村振兴建设中,可以实现养殖业和农作物生产集约化,使得沼气原料来源更丰富便利,且质量更高,有利于沼气项目的规模化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不仅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环境污染,为村镇居民提供能源,有助于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由于沼气能够像天然气一样被压缩,因此可以为农用车辆提供廉价能源;沼气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沼渣和沼水都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有利于土壤品质改善和农作物产量提高。
[0004]我国曾经大力发展过沼气建设,但由于技术落后、人口居住分散、原料来源以及原料质量等问题使沼气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村地区对于户用沼气的使用率普遍下降,农民需求意愿逐渐降低,沼气池废弃现象日益突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的小型沼气池冬季产气量偏低,不能满足正常家庭用气要求。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房屋分散,布局不规则,没有科学的沼渣沼水的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环境二次污染。
[0005]现在沼气池主要有两类,一是小型的玻璃钢材质池子,适宜于分散农户使用,价格较低,容易操作,缺点是产气不稳定,沼渣与沼水不能集中处理;另一类是小型混凝土池子,施工周期长,强度小,但是密封性不好。目前,关于沼气领域的文献报道大多是关于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应用、沼气池自动控制等,对大型、新结构沼气池的开发及其建造报道则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该建造工艺建造的沼气池能够实现沼气的规模化、安全化和稳定化生产,而且该建造工艺简单,易操作,建造成本低。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1)采用圆柱体与穹顶结构一体混凝土浇筑,形成沼气池池体;
[0010](2)在沼气池池体内部设置直径与柱体直径相同的2

4个篦板,将物料分离在不同空间内,使物料不能漂浮在液体表面,同时在两个篦板之间设置排沼渣活动闸板,对沼渣进行分别排出、原料分别进入;
[0011](3)采用螺带进出料机构将原料进入、沼渣排出集于一体;
[0012](4)设置沼液、沼泥排出机构,并将所述排出机构的管道插到沼气池池体的底部;
[0013](5)沼气池底部设有污泥坑,低于沼气池底平面;
[0014](6)设置一个与排污水管平行的较细的高压注水管深入污泥坑,排污泥时通入高
压水使污泥悬浮;
[0015](7)在靠沼气池池体靠底部以上三分之二处设置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
[0016](8)在靠沼气池池体靠底部以上三分之一处设置电加热器,利用地面的太阳能装置或网电对池中物料进行加热;
[0017](9)将搅拌、进料、排渣、排水、排污,以及温度、压力、酸碱度控制集成于集散控制系统,并通过5G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控。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穹顶顶部采用垂直搅拌模式,所述垂直搅拌模式采用的是多级螺旋桨式叶片的搅拌桨。
[001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固定在搅拌杆上,所述搅拌杆的下端固定在搅拌桨底座上,所述搅拌桨底座设置在沼气池底部,所述搅拌杆的上端通过搅拌桨轴承与穹顶顶部机械密封安装,所述搅拌桨轴承上设置有搅拌桨机械密封人孔。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沼气池池体四周设置有池体加强柱梁,所述池体加强柱梁的一侧设置有排污水管和沼液排出管。
[0021]进一步的,所述篦板的上端设置有原料及废料进出口。
[00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螺带正转时把原料压入沼气池,螺带反转时将沼渣带出沼气。
[00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螺带上设有多孔结构,排出沼渣时可将沼液滤掉。
[00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螺带进出料机构通过螺旋轴承与篦板机械密封。
[0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污泥坑的上方设置有滤网。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的积极有益效果在于:
[0027](1)本专利技术的建造工艺采用圆柱体与穹顶结构一体混凝土浇注形成沼气池,沼气池耐压、密封性好;沼气池池体采用加强柱和坚强梁结构,强度显著提高,并将沼气池设置于地面以下,占地面积小,而且采用混凝土现场施工,快速简便,建造成本低廉。
[0028](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建造工艺建造的沼气池可以自动进料、排渣、排水和排污,沼渣分层排出,可进行连续生产;而且沼气池内的原料液体的酸碱度可通过高压注水管加入碱或酸进行自动调节。
[0029](3)本专利技术的建造的沼气池采用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可远程监控,安全度高。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建造工艺建造的沼气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建造工艺建造的沼气池的俯视图;
[0032]其中,图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名称分别如下:
[0033]1、原料及废料进出口;2、篦板;3、排沼渣活动闸板;4、螺带进出料机构;5、沼气出口;6、污泥坑;7、搅拌桨;8、搅拌桨底座;9、排污水管;10、池体加强柱梁;11、沼气池池体;12、沼液排出管;13、滤网;14、搅拌桨机械密封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实施例
[0036]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7](1)采用圆柱体与穹顶结构一体混凝土浇筑,形成沼气池池体11,沼气池池体11四周设置有池体加强柱梁10,所述池体加强柱梁10的一侧设置有排污水管9和沼液排出管12,穹顶顶部采用垂直搅拌模式,这样便于安装,搅拌效果好;垂直搅拌模式采用的是多级螺旋桨式叶片的搅拌桨7,易于使物料上下对流混合,搅拌桨7固定在搅拌杆上,搅拌杆的下端固定在搅拌桨底座8上,搅拌桨底座8设置在沼气池底部,搅拌杆的上端通过搅拌桨轴承与穹顶顶部机械密封安装,搅拌桨轴承上设置有搅拌桨机械密封人孔14;穹顶上设置有沼气出口5;
[0038](2)在沼气池池体内部设置直径与柱体直径相同的多个2

4个篦板2,将物料分离在不同空间内,使物料不能漂浮在液体表面,篦板的上端设置有原料及废料进出口1,同时在两篦板之间设置排沼渣活动闸板3,对沼渣进行分别排出、原料分别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圆柱体与穹顶结构一体混凝土浇筑,形成沼气池池体;(2)在沼气池池体内部设置直径与柱体直径相同的2

4个篦板,将物料分离在不同空间内,使物料不能漂浮在液体表面,同时在两个篦板之间设置排沼渣活动闸板,对沼渣进行分别排出、原料分别进入;(3)采用螺带进出料机构将原料进入、沼渣排出集于一体;(4)设置沼液、沼泥排出机构,并将所述排出机构的管道插到沼气池池体的底部;(5)沼气池底部设有污泥坑,低于沼气池底平面;(6)设置一个与排污水管平行的较细的高压注水管深入污泥坑,排污泥时通入高压水使污泥悬浮;(7)在靠沼气池池体靠底部以上三分之二处设置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8)在靠沼气池池体靠底部以上三分之一处设置电加热器,利用地面的太阳能装置或网电对池中物料进行加热;(9)将搅拌、进料、排渣、排水、排污,以及温度、压力、酸碱度控制集成于集散控制系统,并通过5G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结构的沼气池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穹顶顶部采用垂直搅拌模式,所述垂直搅拌模式采用的是多级螺旋桨式叶片的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东升张玉清余志强李继利贾铁昆张航高佳欣孟俊豪费翔李隆基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