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95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放置槽、雨滴传感器和插头,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两个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均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可以时刻检测车载式充电桩在室外使用时,是否会遇到下雨,同时还可以在车载式充电桩遇到下雨时,可以将插头从外接电源插座上给脱离出来,即有效地防止从车载式充电桩散热孔处溅入其内部的水导致充电桩内部部件发生短路,保护了充电桩本体和新能源汽车,即有效地提高了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的使用效率。用效率。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是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按安装方式可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按照安装地点可分为公共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小区和公共区域没有配备充电桩,因此很多驾驶员都会为新能源汽车配备车载式充电桩,以方便为汽车进行充电操作。
[000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车载式充电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方便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保证了驾驶员的正常出行,但是这种车载式充电桩却没有配备雨滴检测机构,当车载式充电桩在室外为汽车进行充电操作,且遇到下雨时,此时若车载式充电桩不能及时断电,从车载式充电桩散热孔处溅入其内部的水可能会导致充电桩内部部件发生短路,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因充电桩发生短路而引发火灾,极可能会烧毁与之连接的新能源汽车被烧毁,即降低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其能够解决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没有配备雨滴检测机构,从而导致车载式充电桩在室外为汽车进行充电操作,且遇到下雨时,从车载式充电桩散热孔处溅入其内部的水会导致充电桩内部部件发生短路,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因充电桩发生短路而引发火灾,即会烧毁与之连接的新能源汽车被烧毁,即降低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使用效率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检测机构;
[0007]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放置槽、雨滴传感器和插头,所述放置槽的槽口处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有隔板,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的顶部设置有压板,所述插头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内壁粘接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防滑垫,所述固定件的外壁固定有两个相对称的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均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两个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均安装有保护壳,两个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棱角处均粘接连接有两个缓冲垫,两个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和固定件的表面均固定有多个稳定块。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置槽开设于充电桩本体的顶部,所述控制器与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雨滴传感器安装在充电桩本体的顶部,所述插头与充电桩本体电性连接,两个所述防滑垫的表面均与插头的外壁相接触,方便在防滑垫的作用下,可以让固定
件与插头紧紧地固定在一起。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处于第一密封环的内部,所述压板的顶部和密封板的底部相固定,所述雨滴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微型电动推杆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方便在控制器和雨滴传感器的配合下,可以控制微型电动推杆的启闭。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接口处安装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储物槽的内壁和盖板的下侧均嵌设有两个第一磁扣,且相接触的两个第一磁扣之间均异极磁性连接,所述盖板的外表面靠近底部位置粘接连接有第二密封环,方便在第二密封环的作用下,可以防止雨水从盖板与储物槽之间的缝隙流过,到达储物槽的内部。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两个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均开设于充电桩本体的内壁底部,方便在安装孔和转杆的配合下,可以让L型块进行稳定地转动。
[001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固定有转杆,每个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L型块,四个所述L型块共分为两组,每组所述L型块的相对一面均开设有安装槽,方便在安装槽、L型块和滚轮的配合下,可以让充电桩本体进行移动,便于充电桩本体过重,发生不方便移动的情况。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两侧和每个L型块的两侧均嵌设有两个第二磁扣,且相接触的两个第二磁扣均异极磁性连接,方便在第二磁扣的作用下,通过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的配合,可以防止L型块从安装孔的内部自动转出。
[0014]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滚轮,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内壁固定有四个U型块,每个所述L型块的顶部分别处于每个U型块的内部,方便在L型块的作用下,可以让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远离地面,即有效地防止掉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充电桩本体的散热孔溅入其内部。
[001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U型块的表面均活动贯穿有手拧螺栓杆,每个所述L型块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孔,方便在限位孔的作用下,可以方便手拧螺栓杆从L型块上穿过,即在通过U型块的配合,可以将L型块紧紧地固定住。
[0016]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手拧螺栓杆的一端分别处于每个限位孔的内部,每个所述手拧螺栓杆的一端分别螺纹连接在每个U型块的内壁,方便在手拧螺栓杆、U型块和限位孔的配合下,可以让防止L型块发生转动,即可以让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远离,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桩本体的使用寿命。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检测机构,可以时刻检测车载式充电桩在室外使用时,是否会遇到下雨,同时还可以在车载式充电桩遇到下雨时,可以将插头从外接电源插座上给脱离出来,即有效地防止从车载式充电桩散热孔处溅入其内部的水导致充电桩内部部件发生短路,保护了充电桩本体和新能源汽车,即有效地提高了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在防滑垫的作用下,可以让固定件与插头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在控制器和雨滴传感器的配合下,可以控制微型电动推杆的启闭,在电池的作用下,可以为控制器提供电力支持,在密封板和第一密封环的配合下,可以防止雨水进入放置槽的内部,
在缓冲垫和保护壳的配合下,可以对微型电动推杆进行保护。
[0019]通过设置充电枪、储物槽、盖板、第一磁扣、第二密封环和辅助机构,可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同时可以让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远离地面,在第二密封环的作用下,可以防止雨水从盖板与储物槽之间的缝隙流过,到达储物槽的内部,在安装孔和转杆的配合下,可以让L型块进行稳定地转动,在安装槽、L型块和滚轮的配合下,可以让充电桩本体进行移动,便于充电桩本体过重,发生不方便移动的情况,在第二磁扣的作用下,可以防止L型块从安装孔的内部自动转出,在手拧螺栓杆、U型块和限位孔的配合下,可以让防止L型块发生转动,即可以让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远离,有效地提高了充电桩本体的使用寿命,在限位孔的作用下,可以方便手拧螺栓杆从L型块上穿过,即在通过U型块的配合,可以将L型块紧紧地固定住。
附图说明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设置有检测机构(2);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放置槽(201)、雨滴传感器(209)和插头(210),所述放置槽(201)的槽口处安装有密封板(202),所述密封板(202)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203),所述矩形孔(20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环(204),所述放置槽(20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205),所述放置槽(201)的内部固定有隔板(206),所述放置槽(20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207),所述电池(207)的顶部设置有压板(208),所述插头(210)的外表面安装有固定件(211),所述固定件(211)的内壁粘接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防滑垫(212),所述固定件(211)的外壁固定有两个相对称的安装座(213),两个所述安装座(213)的内部均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214),两个所述安装座(213)的表面均安装有保护壳(215),两个所述保护壳(215)的外表面棱角处均粘接连接有两个缓冲垫(216),两个所述安装座(213)的表面和固定件(211)的表面均固定有多个稳定块(2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01)开设于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所述控制器(205)与电池(207)电性连接,所述雨滴传感器(209)安装在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所述插头(210)与充电桩本体(1)电性连接,两个所述防滑垫(212)的表面均与插头(210)的外壁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05)的顶部处于第一密封环(204)的内部,所述压板(208)的顶部和密封板(202)的底部相固定,所述雨滴传感器(209)与控制器(205)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微型电动推杆(214)均与控制器(205)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虎付哲卜倩倩董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明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