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及基于该滤坝的水体净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92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5
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包括多个箱体,多个箱体沿河道中轴对称并横跨布置于流道内,多个箱体共同组成两个坝身,坝身的上游面靠近河岸的一端上设置进水端,坝身的下游面靠近河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出水端;进水端和出水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石笼,石笼上设有叠梁闸,进水端上的叠梁闸靠近上游的进水斜槽设置,出水端的叠梁闸靠近下游设置;箱体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洞组成单个坝身的多个箱体侧壁上过水孔洞,相邻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错布置并形成垂直流—折流型净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高效削减类似水体中各类污染物浓度,同时建造方便,占地面积相对小,可适应河道各类水位工况,长时间运行后,淤堵问题可通过简易管护解决。易管护解决。易管护解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及基于该滤坝的水体净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保污水处理
,具体的是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及基于该滤坝的水体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治理建设需求越来越高,但城镇化的推进与环境影响的矛盾愈加突出,大量生活污水及面源污染排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因此,解决城市内河及湿地水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究,以保障类似水体的生态健康至关重要。
[0003]原位净化技术是处理该类水体的重要技术,生态滤坝为其中一种,通过利用填料作为载体,形成生物膜对污水进行生物—生态净化。
[0004]申请号为201910681165.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面向城市非行洪河道的垂直流—折流复式强化脱氮除磷防堵生态滤坝,该滤坝有强化的脱氮除磷效果,也实现了一定防堵及景观性,但因结构布置的局限性,该类坝体占用河道比例较大,因此仅为一种面向城市非行洪河道的生态滤坝,同时该滤坝的反冲洗系统及建造相对复杂,不利于简便管护。
[0005]申请号为202110844732.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过滤净化的生态岛型净水滤坝,该滤坝同样存在大量占用河道的问题,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及基于该滤坝的水体净化方法,该生态滤坝可以高效削减类似水体中各类污染物浓度,同时建造方便,占地面积相对小,可适应河道各类水位工况,长时间运行后,淤堵问题可通过简易管护解决。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为多个,多个箱体沿河道中轴对称并横跨布置于流道内,多个箱体共同组成两个坝身,坝身的上游面靠近河岸的一端上设置进水端,坝身的下游面靠近河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出水端;所述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石笼,石笼上设有叠梁闸,进水端上的叠梁闸靠近上游的进水斜槽设置,出水端的叠梁闸靠近下游设置;所述的箱体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洞组成单个坝身的多个箱体侧壁上过水孔洞,相邻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错布置并形成垂直流—折流型净水通道。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石笼内填充碎石,石笼顶部设置盖板。
[0009]优选的方案中,多个所述的箱体中,与上游进水与下游出水连接的过水孔洞上还设有过水花墙。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箱体内填充脱氮除磷填料,脱氮除磷填料顶部铺设防渗膜,防渗膜上方铺设种植土并种植绿化植物。
[0011]优选的方案中,相邻所述的箱体内的种植土之间设置一道通气隔层,通气隔层由
砾石填充组成,砾石内安装排气帽。
[00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水花墙上的过水孔与进水方向呈60
°
夹角布置。
[001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石笼高度低于箱体高度,石笼顶部的盖板与箱体顶面平齐,盖板与石笼实现形成用于人工清淤的检修井结构。
[0014]基于上述脱氮除磷生态滤坝的水体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上游进水水位控制坝身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叠梁闸,使上游进水溢流进入坝身;2)上游进水流经石笼并穿过石笼内的碎石后实现固态杂质的初步过滤;3)水流进入箱体中并沿垂直流—折流型净水通道逐步经过多个箱体内的脱氮除磷填料;4)经脱氮除磷处理之后的水流由坝身中部的箱体上的叠梁闸溢流至下游。
[0015]优选的方案中,通过控制进水端叠梁闸挡水高度上升、出水端叠梁闸挡水高度下降,实现加快箱体内流经水流的流速以达到对箱体的冲洗目的。
[0016]优选的方案中,行洪期间通过拆卸流道中部箱体,实现流道正常行洪作业,汛期结束后重新安装中部的箱体可继续进行水体净化作业。
[001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及基于该滤坝的水体净化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横向设置进水段、坝身段和出水段形成生态滤坝,可以有效增强生态滤坝的脱氮除磷效果,延长水体净化停留时间,巧妙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坝体占用河道的面积,降低河道的行洪影响;(2)通过设置在进、出水段的叠梁闸控制上下游水位差,提高坝身水体流速,起到防淤堵作用,盖板下的检查井亦可实施定期清淤,管护方便;(3)箱体上部可种植绿化植物,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改善河道生境。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

A断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B

B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C

C断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D

D断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E

E断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F

F断面图。
[0019]图中:上游进水1,叠梁闸2,石笼3,过水花墙4,脱氮除磷填料5,箱体6,种植土7,排气帽8,砾石9,绿化植物10,防渗膜11,盖板12,过水孔洞13,下游出水14,进水斜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如图1

8中,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包括箱体6,所述的箱体6为多个,多个箱体6沿河道中轴对称并横跨布置于流道内,多个箱体6共同组成两个坝身,坝身的上游面靠近河岸的一端上设置进水端,坝身的下游面靠近河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出水端;所述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石笼3,石笼3上设有叠梁闸2,进水端上的叠梁闸2靠近上游的进水斜槽15设置,出水端的叠梁闸2靠近下游设置;所述的箱体6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洞13组成单个坝身的多个箱体6侧壁上过水孔洞13,相邻过水孔洞13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错布置并形成垂直流—折流型净水通道。
[002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石笼3内填充碎石,石笼3顶部设置盖板12。
[0022]优选的方案中,多个所述的箱体6中,与上游进水1与下游出水14连接的过水孔洞13上还设有过水花墙4。
[002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箱体6内填充脱氮除磷填料5,脱氮除磷填料5顶部铺设防渗膜11,防渗膜11上方铺设种植土7并种植绿化植物10。
[0024]优选的方案中,相邻所述的箱体6内的种植土7之间设置一道通气隔层,通气隔层由砾石9填充组成,砾石9内安装排气帽8。
[002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过水花墙4上的过水孔与进水方向呈60
°
夹角布置。
[002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石笼3高度低于箱体6高度,石笼3顶部的盖板12与箱体6顶面平齐,盖板12与石笼3实现形成用于人工清淤的检修井结构。
[0027]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生态滤坝总长为25.2m,进水段、出水段均对称布置,其中进水段设置于两端,出水段布置于中间,以图1所示为例,坝身段对称分隔成6个小箱体,使处理水体整体呈现两端进、中间出。
[0028]进水段净尺寸为3.0
×
1.6
×
3.0m(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6),所述的箱体(6)为多个,多个箱体(6)沿河道中轴对称并横跨布置于流道内,多个箱体(6)共同组成两个坝身,坝身的上游面靠近河岸的一端上设置进水端,坝身的下游面靠近河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出水端;所述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石笼(3),石笼(3)上设有叠梁闸(2),进水端上的叠梁闸(2)靠近上游的进水斜槽(15)设置,出水端的叠梁闸(2)靠近下游设置;所述的箱体(6)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洞(13)组成单个坝身的多个箱体(6)侧壁上过水孔洞(13),相邻过水孔洞(13)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交错布置并形成垂直流—折流型净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笼(3)内填充碎石,石笼(3)顶部设置盖板(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箱体(6)中,与上游进水(1)与下游出水(14)连接的过水孔洞(13)上还设有过水花墙(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6)内填充脱氮除磷填料(5),脱氮除磷填料(5)顶部铺设防渗膜(11),防渗膜(11)上方铺设种植土(7)并种植绿化植物(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的箱体(6)内的种植土(7)之间设置一道通气隔层,通气隔层由砾石(9)填充组成,砾石(9)内安装排气帽(8)。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聪袁建伟蔡意叶鼎刘靖王斐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