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卤代喹啉-4(1H)-酮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90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卤代喹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hauhan P, Kant R, et al. Transition

Metal

Free C

H Arylation of Quinoline
‑4‑
Ones with Arylhydrazines[J].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5, 80(10): 5369

5376; Kumar S, Chauhan P, Jain N. Photoredox Halogenation of Quinolones: the Dual Role of Halo

Fluorescein Dyes[J].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2021, 19(20): 4585

4592)。然而,目前关于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有机电化学研究较少,且通过电有机合成活化喹啉

4(1H)

酮C3

H构建碳卤键的方法还未见报道。在此,我们实现了喹啉

4(1H)

酮类药物电化学条件下的C3

H卤化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电化学促进的卤代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思路:以喹啉

4(1H)

酮类化合物为原料,卤化钾作为卤素源和电解质,使用甲醇作为溶剂,石墨棒为阳极,铂片作为阴极,于10毫安的电流条件下搅拌反应,一步构建喹啉

4(1H)

酮类衍生物。该方法以电流代替氧化剂,卤化钾及作为卤素源和电解质,具有一定的步骤经济性,且该反应选择性单一,操作简便,官能团容忍性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制备卤代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包含如下制备过程:
[0008]在未分离电解槽中,加入喹啉

4(1H)

酮衍生物、卤化物、溶剂,使用石墨棒为阳极,铂片为阴极,于10毫安的电流条件下搅拌反应,粗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可得卤代喹啉

4(1H)

酮类化合物;
[0009]进一步地,卤代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制备方程式如下所示:
[0010][0011]式中,R1选自氢、甲基、芳环、4

甲基芳环、4

叔丁基芳环、4

三氟甲基芳环、4

碘芳环、4

氯芳环,3

甲基芳环、3

甲氧基芳环、3

氟芳环、3

溴芳环、3

氯芳环、、2

氟芳环、2

氯芳环、氮稠环、3,5

甲氧基芳环、3,4

氟芳环、3

甲基
‑4‑
氟芳环、2

甲氧基
‑5‑
氟芳环、萘中的一种以上;R2为6

氯、7

氯、6

溴、7

溴、6

氟、6,7

甲氧基、含氧杂环中的一种;卤素源为碘化钾、碘化钠、碘化铵、碘单质、四丁基碘化铵、溴化钾、溴化钠、溴化铵、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电极为石墨棒、铂片、玻碳、石墨毡、镍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0012]所述卤素源与喹啉

4(1H)

酮类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1.5:1。所述电极为双铂片。所述电流为10 mA。所述溶剂为甲醇。所述制备方法的反应时间为45分钟。所述粗产物的分离方法为重结晶和柱层析。以丙酮和石油醚为重结晶溶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柱层析的洗脱剂。
[0013]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用电流代替氧化剂,碘化钾经过阳极氧化,生成碘自由基,碘自由基攫取喹啉

4(1H)

酮氮上的氢,形成氮自由基(重要中间体)和碘化氢,紧接着发生自由基迁移得到碳自由基中间体,继续在阳极氧化,得到碳正离子中间体,体系中碘负离子亲核进攻碳正离子。最后氢迁移既得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C3

H卤化产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5](1)专利技术实现了电化学卤代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合成反应,构建了一系列不易制备的喹啉

4(1H)

酮类衍生物。其中,卤化钾既作为卤素源又作为电解质,避免了使用高价有毒的单质卤化物,且廉价易得。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反应条件温和,室温即可顺利完成;2)操作简单,无需氮气保护;3)反应使用电流作为氧化方法,避免了化学氧化剂的使用;4)官能团容忍性好,产率高,反应时间短。
[0016](2)本专利技术制备卤代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方法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完成,具有较高的步骤经济性;能实现克级规模制备,为工业化运用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17]图1、图2是实施例1所得目标产物的氢谱和碳谱;
[0018]图3、图4是实施例2所得目标产物的氢谱和碳谱;
[0019]图5、图6是实施例3所得目标产物的氢谱和碳谱;
[0020]图7、图8是实施例4所得目标产物的氢谱和碳谱;
[0021]图9、图10是实施例5所得目标产物的氢谱和碳谱;
[0022]图11、图12是实施例6所得目标产物的氢谱和碳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4]实施例1
[0025]在装有搅拌子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0.1毫摩尔喹啉

4(1H)

酮、0.15毫摩尔碘化钾和4毫升甲醇,以铂片作为电极,电流为10毫安,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45分钟,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并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并使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 减压旋蒸得粗产物,最后经柱层析分离纯化,所用柱层析洗脱液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石油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卤代喹啉

4(1H)

酮衍生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包含如下制备过程:在未分离电解槽中,加入喹啉

4(1H)

酮衍生物、卤化物、溶剂,使用石墨棒作为阳极,铂片作为阴极,于10毫安的电流条件下搅拌反应,粗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可得卤代喹啉

4(1H)

酮类化合物;上述反应如下式所示:式中,R1选自氢、甲基、芳环、4

甲基芳环、4

叔丁基芳环、4

三氟甲基芳环、4

碘芳环、4

氯芳环,3

甲基芳环、3

甲氧基芳环、3

氟芳环、3

溴芳环、3

氯芳环、、2

氟芳环、2

氯芳环、氮稠环、3,5

甲氧基芳环、3,4

氟芳环、3

甲基
‑4‑
氟芳环、2

甲氧基
‑5‑
氟芳环、萘中的一种以上;R2为6

氯、7

氯、6

溴、7

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光彬胡美倩史晓雨赵毓淼熊志成聂洪生张帅秦昌盛及方华王守才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